教育行业教育行业 20112011 年授信投向指引年授信投向指引 一、适用范围一、适用范围 本指引主要用于指导对教育行业的信贷投向和风险控制其中所称“教育 行业”是指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2002)中的教育业(行 业代码为 P84),包括学前教育(P841)、初等教育(P842)、中等教育(P843)、 高等教育(P844)及其他教育(P849)五个子行业 二、行业特征及政策环境二、行业特征及政策环境 (一)教育行业整体状况 1、初等教育基本普及,学生人数逐年下降小学和初中为初等教育,属于 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的主要政策是优化教育结构,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近年全国 小学毛入学率达 99.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 99%,入学率逐年提高,但由于学龄 人口的逐年减少,小学及初中校数和在校生人数呈现下降态势 2、中等教育入学率提高,其中高中入学人数下降,中等职业学校入学人数 持续上升中等教育包括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的主要政策是加快普及高中 阶段教育,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
2009 年中等教育阶段入学率增加 5.2 个百分点至 79.2,但高中入学人数呈下降态 势,而中等职业学校入学人数呈增长态势,2009 年中等职校招生 868.5 万人, 比上年增加 56 万人 3、普通高等教育入学率步入大众化行列,入学人数稳步增长2006 年针对 前几年高等教育中存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以及质量和结构等问题, 国家提出 了“严格限制扩招,提高办学质量”,并规范教育行业收费标准,自此普通高校 的大规模扩招告一段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度上升的局面得到基本控制近 年高等学校招生人数较上年增长 5.24,增幅较 2008 年下降 2.13 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入学率为 24.2%,同比增加 0.9 个百分点,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国 家阶段 4、民办高校发展较快、总体规模偏小近年来民办高校发展较快,目前全 国民办高校 658 所 (含独立学院 322 所),在校生 446 万人,平均每所学校只有 6000 多人 (二)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各类学校的主要资金来源,且占比逐年增加 近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增长及占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尤其人均教 育经费增长明显2009 年全国教育经费为 1650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81,但 增幅回落 5.57 个百分点,已持续两年回落近 10 个百分点。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 育经费增长 17%,占教育经费的 74.11%,占比分别较 07、08 年增加 3.86 和 2 个百分点,财政投入占比有所增加,表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仍然是各类学校经 费的主要资金来源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例 09 年末为 3.59,呈现 逐年微幅增长态势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较快,但中等教育、普通高校 2009 年 支出增幅出现回落2009 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比上年增长 21.77,普通初中 22.25,普通高中 17.1,中等职业学校 11.84,普通 高等学校 12.73 (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 我国高校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以及南方各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国家 “211”和部属重点院校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西安等中 心城市和省会城市而在高中阶段优质资源主要体现在省市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其稀缺性导致家长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付出高昂的赞助费、插班费、扩 招费等 (四)学校财务特征 教育行业具有公益性和产业性双重特性,特别是其公益事业的性质,政府 在教育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大部分学校办学不以赢利为目的。
学校财务特 征如下: 1、学校一般为事业法人,收支较为稳定 学校大多为事业单位,采取“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其主要收入 包括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它经费拨款和补助收入等主 要支出包括基本支出、贷款利息支出、其它支出等历年累计收支结余反映在学 校资产负债表的一般基金科目中除学校进行基建投资外,一般学校收支情况比 较稳定公立学校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补助,民营学校主要靠自收自支, 自求平衡,一般不能取得财政补助性资金 2、学校借款主要用于固定资产建设等相关需求,还款来源较为单一 学校迁建、扩建校区、新建教学大楼、师生公寓以及学校设施的维护更新、 低值易耗品购臵及其他临时性资金需求等需要向银行融资 但义务制教育阶段学 校教育经费由财政作保障,不应对银行形成资金需求因学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 旧,且不以盈利为目的,其还款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有限的收支结余,或财政专 项拨款、土地臵换收入等同时学校借款一般以信用方式为主,其财产一般不能 用于抵质押,也较难落实第三方保证 (五)行业发展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到 2020 年的战略目标,按 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明确了学前教育、义务教 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 6 大发展任务,到 2020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40,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普通高等院校高等教育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结构调整同时目前我 国全民整体受教育水平仍较低,与发达国家平均 50以上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相比,尚有一定距离从社会追求高层次教育的角度看,高校生源应稳中趋升 从基建投入和还款态势看,大学大规模基建基本结束,大部分学校已经逐 步进入还款期,部分地方财政加大对院校的支持力度,采取加大财政拨款、贴息 等相关措施,大大减轻高校财务压力,总体看高校财务状况趋于好转 2、职业教育随着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 高技能专门人才和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 下,职业教育成为教育行业中的增长点但受观念、经费来源、融资渠道以及师 资、学科建设、教学管理、招生与就业网络建设等方面制约,其办学质量和办学 品牌客观上依然难以获得社会的普遍接受, 职业学校特别是民办职业学校总体参 差不齐,未来发展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 3、普通高中一方面高级中学在校人数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 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社会对重点高中的关注度较高,重点 高中生源有很好保障 4、小学、初中义务制教育从义务教育发展情况看,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 降,小学、初中人数呈下降趋势,且公办义务制教育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不应 对银行形成资金需求。
三、行业存量授信分析三、行业存量授信分析 略 四、四、教育行业授信政策教育行业授信政策 (一)总体目标 教育行业为非周期性行业,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小近年随着学龄人 口的逐年减少,我国高校以及高中规模扩张趋势明显减缓,高校发展已从规模扩 张转向质量结构调整,同时国家及地方财政性经费投入逐年加大,行业发展趋于 稳定向好目前我行教育行业贷款占比较低,经济资本回报率不够理想2011 年对该行业应在着力提高综合收益的基础上,采取加大投放的授信策略,以公办 院校和高中为主,优选客户,扩大教育行业基础客户群,努力挖掘对存量客户合 作潜力,积极探索银校多元合作模式2011 年该行业贷款增幅力争超过全行平 均水平 (二)信贷支持重点和限制领域 1、信贷支持重点 (1)重点区域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教育资源相对较充裕的且我行设立 经营机构的地区 (2)重点客户信贷资源继续向具有品牌、规模、师资、生源优势且负债 水平适度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倾斜, 择优支持部分中心城市及省会城市的优质高 中 (3)重点业务扩大并维持有助于与客户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项目贷 款、中短期贷款等业务在维护好原有重点客户业务关系的同时,重点拓展目标 客户的迁建、扩建项目,以及用途明确的中短期贷款等其他信贷业务。
2、限制进入领域 (1)原则上不介入无历史背景和基础的新建学校,以及各类民办教育、学 前教育、小学及初中义务制教育 (2)贷款余额大于教育部或主管部门核定的控制上限; (3)高等院校上年度收入达不到 1 亿元; (4)贷款存在欠息、逾期等违约现象的客户,确定为减持退出类客户 (三)按照不同教育阶段特点,确定客户授信政策 1、高等教育:重点支持具有品牌、师资、生源优势且负债水平适度的公办 普通高等院校,包括列入国家“211 工程”高校和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及符合上述 条件的省属及地方高校,对部分专业设臵符合市场需求、生源稳定、毕业生就业 率高的大中城市的公办高职院校,可有选择给予授信支持原则上上述院校近三 年年均总收入不低于 1 亿元,债务余额控制在主管部门核定的贷款控制上限内 不支持无历史背景和基础的新建学校 2、高中阶段及中等职业教育:择优支持省市重点高中及办学质量高、师资 力量强、升学率高的部分优质高中,以及与当地制造产业和服务业结合度高的特 色职业学校其中:高级中学选择区域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 财政收入在 40 亿元以上的地级市、县,近三年年均总收入不低于 4000 万元;职 业学校近三年年均总收入不低于 4000 万元,学校专业贴近社会和市场,近两年 就业率高于 95%。
中等职业学校应以中、短期授信为主,原则上不介入固定资产 贷款 3、民办教育:针对民办教育发展尚不稳定、民办学校客观上依然难以获得 社会的普遍接受等问题,除个别出资比例高,生源充足、财务状况良好的特色办 学机构和个别与名牌学校合作的独立学院外,对该类学校授信以不介入为宜特 别是部分民营企业将学校作为融资平台,以办学为名,实际资金挪作他用,对此 应禁止授信 4、 义务教育及学前教育: 针对该类学校投资及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 (个 别私立学校除外)等特征,原则上不介入 (四)产品策略 1、项目贷款基本要求 (1) 对于学校迁建项目贷款, 在项目合法合规, 自筹资金比例不低于 30, 还款来源较落实的情况下, 可择优介入 学校迁建项目贷款限于总行支持类客户 对以老校区土地臵换作为还贷来源的授信业务,应做好相关评估,一要充分考量 学校所在城市房地产发展情况,以及宏观调控对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等因素, 所处地段实现交易的预期;二要落实当地政府相关政策;三对已实现土地臵换的 学校,应尽快落实臵换资金;四是做到资金封闭运作,到期收回 (2)对于扩建项目以及新建、改建教学大楼,师生宿舍等项目,自筹资金 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30,此类贷款限于上述重点支持类客户。
(3)对学校基建贷款授信期限要按照项目贷款的有关要求进行评估,合理 确定贷款期限, 避免因贷款实际用途和还款资金来源与银行贷款期限严重错位而 加大高校财务压力,甚至导致短期还款困难 (4)教育部直属高校大额贷款须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或备案通过,各行应注 意将落实该要求作为放款前提条件之一 (5)不介入无历史背景和基础的新建学校项目 2、中短期融资基本要求 对于学校用于购买低值易耗品及其它临时性周转资金需求,可给予中短期 贷款不得以流贷方式支持学校相关项目建设 3、授信额度核定要求 根据学校实际偿债现金流,并考虑学校发展前景、生源状况、资金回收期 和借款收入比等方面来合理核定贷款规模,避免学校过度负债,导致出现财务风 险对于高校贷款在具体核定贷款额度时,应同时参考教育部“高等学校银行贷 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及“高校贷款上限额度”进行风险量化,对贷款风 险指数高于教育部有关规定的 不宜介入 4、分期还款计划要求 学校贷款除了财政拨款、土地出让收入等可作为还款来源外,学校一般为 一年两学期特性,其现金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应根据贷款的各项还款来源,合 理确定贷款分期还款计划,还款安排一般每年不少于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