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创新型融资模式探讨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829719 上传时间:2020-10-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同能源管理创新型融资模式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合同能源管理创新型融资模式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合同能源管理创新型融资模式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合同能源管理创新型融资模式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合同能源管理创新型融资模式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同能源管理创新型融资模式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同能源管理创新型融资模式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难题破解探讨 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难题破解探讨 自国家推广节能减排规划以来,融资难一直是阻碍合同能源管理 项目持续实施、节能服务公司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尽管国家发改 委、财政部等部门对节能服务产业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扶持,相继出台 了包括财政奖励、 税收扶持等方面的完善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 策措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也相继出台相关指导文件,加强了在节能 减排领域的授信工作、 支持绿色项目。 但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EMC) 投资的复杂性与节能服务公司自身的局限性, 融资是始终过不去的一 个槛。据中国环境能源资本交易中心统计,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 同能源管理模式遇到的难题,融资困

2、难占全部难题的 69.5%,融资难 已成为节能减排行业发展的最大制约。 由于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节能减排先期投入大、 以节能效 益分享作为回报、收益分期回收以及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等特性,节 能服务公司靠自身滚动发展投入节能产业的资金额度有限, 企业实施 节能服务项目的资金持续能力很弱, 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更多的融资渠 道与方式。 中国环境能源资本交易中心专门走访过多家节能服务公司 及,从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公司整体情况看,约 70%左右都是中小型企 业,分属市场依托型、技术依托型或资金依托型,整体规模较小,大 多属于轻资产企业,可抵押资产少,缺乏良好的担保条件,据调查, 2008-2011 年,

3、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资金来源大部 分是企业自有资金, 占整个资金来源的 68.5%。 其次分别是对外借款、 股东集资、银行贷款、第三方投资等,节能服务公司自身融资能力很 弱。 在现有的节能服务公司的可行的融资版图中,融资渠道主要包 括:商业银行信贷、融资租赁、股权融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交易、 项目合作、国际支持资金等。 目前,银行信贷仍然是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的主要渠道,为支持节 能减排,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如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利用 转贷项目进入节能领域; 北京银行曾经参与世界银行二期节能融资担 保机制;兴业银行也曾在 2010 年加入国际金融公司的风险分担机制 项目;民生银

4、行参加了世界银行的节能转贷项目等。但这些与国际金 融机构合作, 面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服务大多在 2011 年终止, 实际获得这些贷款的节能服务公司少之又少。 但同时,很多银行也还在不断进行积极探索。中国环境能源资本 交易中心()在与多家银行进行交流时发现,在针对合同 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模式中,鉴于节能公司轻资产、缺少现金流及优 厚担保条件的制约, 多家金融机构在融资模式上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创 新,模式主要有:担保、抵押、保理、联贷联保、订单融资等。 金融机构探索的这几种模式,都只对部分节能服务公司有帮助, 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依然无法满足融资条件。 担保模式的问题在于: 虽然与银行相比较而言

5、, 担保公司对抵押 品的要求更为灵活,但担保公司为了保障自身利益,往往会要求企业 提供反担保措施,这对中小节能服务公司来说,仍然是个难题。节能 服务公司的项目资产是受限的,变现能力较弱,较难以资产作抵押获 得放贷。 采用保理融资方式同样也面临很现实的问题。 由于部分合同能源 管理项目的应收账款往往须满足一定条件,并非一个固定回款金额, 同时,应收账款存在不确定性,对银行来说,在保理融资中属于有瑕 疵的应收账款,获得融资并非易事。可以签定固定回款协议的项目很 少,或者固定回款比例很少,贷款金额也相应过少。 联贷联保是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担保难推出的一种创新融资 产品,它的优势是节能服务公司即便没

6、有充足的抵押物和担保,也能 通过“联保体”的方式获得银行资金支持,但这种方式缺乏持续性, 如果贷款金额较大,联保体内的企业未必愿意承担连带责任。 节能服务公司较难从银行获得资金的原因还在于: 从金融机构角 度来讲,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是一个新兴的信贷业务,银行自身对 部分节能技术及节能效率鉴别存在困难,没有形成专业队伍,只能从 传统信贷角度考量,沿用传统项目投资评估方法;市场上缺乏权威的 第三方节能量评估机构,现有的国家认证的测量机构因费用问题,大 多不愿意提供节能量评估和检测服务; 而节能服务公司大多为中小企 业,轻资产、缺担保,实施的项目往往是小马拉大车,拉不动;国家 对金融机构在节能减排

7、融资业务上还没有直接的激励政策, 银行的风 险承担比重较大。 这些条件限制了银行信贷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资 金投放。 节能服务公司自身担保资产有限、担保机构条件严苛,与合同能 源管理模式相配套的金融产品尚不成熟, 因此创新绿色金融方案尤为 迫切。在发达国家,融资租赁已成为节能服务公司仅次于银行信贷的 融资渠道,80%的节能减排项目是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来实现的。随着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大批融资租赁专业公司,不 论内资还是外资,都纷纷看好节能服务行业。中国环境能源资本交易 中心()已经与 30 多家融资租赁公司就在节能减排行业进 行合作达成协议。目前,越来越多的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对节

8、能设备/ 资产(租赁物)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融资。银行信贷需要企业向 银行提供抵押,并且对抵押物实行较低的折扣率。与银行信贷相比, 融资租赁具有完全融资的优势,承租人一般可以实现较高比例的融 资。对融资需求较大的企业而言,资信状况非常重要,因为贷款一般 体现为企业的负债,从而会影响企业的再融资能力,而融资租赁可以 根据结构设计和安排实现表外融资。 融资租赁在实践中可采取的方式 也很灵活很多,比如可以通过直接租赁、回租租赁、转租赁、杠杆租 赁、委托租赁等方式开展交易。节能服务公司可以通过融资租赁模式 开拓资金来源, 有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在时机成熟时也可以成立融资 租赁公司,实现内部整合,产生节

9、能客户、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租赁 公司、节能设备厂商等多方合作的一体化模式。 节能服务公司普遍是轻资产公司,从银行贷款的门槛相对较高, 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成立时间不长, 正处于成长期, 对这类企业来说, 股权融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融资渠道。早期的企业,投资机构最关注 的是其管理团队、商业模式、市场潜力和可预见性。如果一个企业具 备良好的成长基因, 在其发展阶段可以通过 VC/PE 来增加企业资产规 模, 投资机构在给这些处于初创成长期的节能服务公司注入资金的同 时,也导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广泛的资源,推动节能服务公司整体 能力快速提升。 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需要 5-8 年艰苦缓慢的努力和多 轮融资

10、,因此将公司的发展规划与融资战略匹配,借助 VC/PE 风险资 本,对企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助力。 另外, 信托基金、 私募基金等社会资本也开始尝试进入这一领域, 信托基金虽然融资成本高,但融资周期短,也获得一些节能服务公司 的青睐。而私募基金操作方式灵活,除了进行债券投资、股权投资还 采用节能收益买断方式,一次性买断节能量预期收益。可以看到,已 经有越来越多的融资模式在产生。 目前, 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正处在融资渠道及模式尚不完善成熟 的阶段,我们看到,包括银行、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等各方都在 积极努力探索实践。除却上述几种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渠道与模式外, 实践中,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预

11、期收益进行转让,以获得流动资金 开展新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交易”方式,节 能服务公司间以控股或参股的方式, 通过整合、 合作, 分享市场资源、 解决资金需求及技术互补的融资方式等都有运用。 金融机构、 节能服务公司以及推动国内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可交 易的中国环境能源资本交易中心(EPEMC)等相关机构在实践中对合 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总结了大量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但由于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自身特性与节能服务公司自身融资局限性的限 制,市场上现有的金融产品还远不能满足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或节能服务公司该如何融资, 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着手:首先是政策

12、层面,国家相关部委机构可研究出台对金融机 构面向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贷款的直接激励政策, 促进商业银行提高对 绿色信贷的支持力度; 二是由国家相关机构牵头组织建立针对节能服 务公司的融资损失分担基金及担保基金, 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节能 服务公司提供信用担保,分担银行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放贷的风险, 加大银行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贷款力度; 三是支持金融机构不断开发针 对节能服务公司的创新型金融产品,以支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 鼓励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参与并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担保; 四 是节能服务公司应提升自身的融资能力, 跳出融资只有银行信贷的这 一局限认识,了解各种类型融资渠道和方式的特点,设计适合公司、 项目本身的融资方案,同时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实力、服务水平、商 业信用及抗风险能力。 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与资金, 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离 不开技术与资金。围绕基于节能量的可交易,可以盘活整个节能减排 产业的融资难题。这是一个需要各方共同参与的创新模式。同时,我 们也看到,目前现实状况是,节能服务公司自身的融资能力需要进一 步提高,绿色金融产品需要开发完善,需要国家发布更多政策支持, 尽管如此,基于国家十二五节能产业规划的宏伟蓝图,我们,对未来 依然乐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