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829561 上传时间:2020-10-04 格式:PDF 页数:95 大小:77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区运营模式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开发区运营模式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开发区运营模式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开发区运营模式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开发区运营模式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发区运营模式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区运营模式研究报告(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开发区运营模式研究报告开发区运营模式研究报告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 北大纵横 2 北大纵横 国外及台湾开发区运营模式 3 国内开发区运营模式 40 国有企业管理模式 87 目录目录 3 北大纵横 导读导读 国外及台湾开发区运营模式国外及台湾开发区运营模式 国内开发区运营模式 国有企业管理模式 4 北大纵横 导读导读 国外及台湾开发区运营模式 -硅谷硅谷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 -欧美开发区和亚洲开发区的特点 -国外及台湾开发区发展的启示 国内开发区运营模式 国有企业管理模式 5 北大纵横 硅谷的形成和发展的线索硅谷的形成和发展的

2、线索 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 HP,1939 弗雷德特曼 斯坦福研究园,1951 威廉肖克利,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1955 肖克利 八杰,仙童半导体,1957 国民半导体,1967 Intel,1968AMD,1968 IBM,1970Apple,1976Oracle,1977 Netscape EbayYahoo 图1-硅谷发展的基本线索 硅谷是指从旧金山市向南、沿着旧金山湾延伸到圣何塞(San Jose)的一块面临太平洋的平坦谷地,南北长 约10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人口不过200万人。1951年,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园区诞生在美国西海岸加州斯 坦福大学,即斯坦福研究园。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

3、成为今天的硅谷。 6 北大纵横 硅谷是世界高新技术的发源地,成为世界科技园区的典范硅谷是世界高新技术的发源地,成为世界科技园区的典范 硅谷地区成为世界高新技术的发源地。硅谷地区集中了近万家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公司,其中约60%是 以信息为主的集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约40%是为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提供各种配 套服务的第三产业公司,包括金融、风险投资等公司。1998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约为2400亿美元 ,1999年超过3,0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相当于中国GDP总值的四分之一左右。如果把硅 谷视为一个国家,其经济实力可以排在世界第12位。 硅谷是世界科技园区的典范,自第

4、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硅谷为四次技术浪潮的力量提供了最佳的栖 息地,是四次技术浪潮的中心。第一次的推动力来自于国防工业,第二波发源于半导体,第三次则 是个人电脑,最近一次当属新兴的互联网。事实上,信息技术每一次重大的进步,都由一家在硅谷 诞生成长的公司来领导:集成电路(国家半导体、英特尔、AMD)、个人电脑(苹果)、工作站(惠 普、太阳微系统)、三维图像(硅谷图文)、数据库软件(甲骨文),还有网络计算器(3Com、思 科)。而在最近的互联网繁荣昌盛中,网景、Excite、Home与eBay的骄人战绩又再次证明了硅谷的 实力:尽管地价飚升、劳动力成本上涨、国际竞争激化、商业环境周期性恶化,孕育着创业

5、精神的 硅谷却始终在信息技术的滚滚大潮中领先。 7 北大纵横 硅谷的管理模式是自组织、自适应型硅谷的管理模式是自组织、自适应型 硅谷是自发形成的,没有专门面对整个园区的管理机构,其管理模式是自组织,自适应型 基于统一的市场经济背景,园区为开放系统,人力资源、物资、资金可以自由流动 随着硅谷创新活动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对外产品、资金、人员、技术的交流迅猛增加,硅谷变得不稳 定起来,于是硅谷“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以投融资体制创新为特征的风险投资制度;以创业板为 特征的资本市场制度;以各种无形资产参与分配的股票期权制度;以知识产权为主要特征的产权制 度;以科技园区和孵化器为特征的产学研结合制度 自组

6、织、自适应性科技园区的形成使许多技术、经济、社会、自然等因素特殊组合的结果,这些因素 的内容、强度不同,且随时间变化,这就意味着,今天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第二个硅谷 8 北大纵横 硅谷依托世界一流的大学,高校的体制创新孕育了硅谷奇迹硅谷依托世界一流的大学,高校的体制创新孕育了硅谷奇迹 斯坦福大学的人才和开放环境是硅谷不断发展与创新的源泉,斯坦福总是处在不断发明、不断创造的 过程中,它为硅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和动力 斯坦福大学鼓励学生创业,斯坦福师生创业是一种风气,硅谷的有些公司就是一些正在斯坦福就学的 学生们创办的。与斯坦福大学有关的企业的产值就占硅谷产值的506O 围绕着斯坦福和伯克利两所

7、主要的研究型大学,分布着3000多家高科技产业和许多研究开发机构。大 学与产业部门互相依托、互相促进,使得教学、科研、生产三者协调发展。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 传播和应用使得硅谷的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被誉为“美国新技术的摇篮” 斯坦福大学并没有像国内大学所办的校办工厂或校办企业。它办的工业园区当年以象征性的1美元 的价格出租给创业公司。它的技术专利办公室只是帮助教授申请专利。学校的几十亿美元的基金交给 一个资本管理公司做多样化投资以分散风险,其中只有很小部分投在风险投资公司 9 北大纵横 硅谷有庞大的风险投资资金支持和成熟的风险投资机制硅谷有庞大的风险投资资金支持和成熟的风险投资机制 硅谷是风

8、险投资的发源地。1957年创办的仙童(Fairchild)公司是孵化硅谷企业的温床。从仙童公司 后来分出了上百家公司,包括Intel、AMD和硅谷最为显赫的风险投资公司KPCB 硅谷自一开始,就是以风险投资模式来运作的,经历了二三十年的磨练,已经非常成熟。从风险资本 的充沛和风险投资的环境来说,硅谷称得上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目前硅谷聚集了全美近50%的风险投 资公司。 1990年至1998年硅谷风险投资额年均增长率达300%,1999年硅谷吸引的风险资金就达130亿 美元,占了美国风险投资总量的三分之一、全世界风险投资的六分之一(Joint Venture: Silicon Valley 20

9、00)。 风险资本在IT科技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一些著名公司的启动阶段发挥了巨大作用,像著 名的英特尔、苹果公司、莲花、康柏和生物公司基因科技都是风险投资的杰作 正是由于高风险、高收益,风险投资多由私人而非政府进行 从美国风险投资的历史可以看到,美国风险投资的兴衰与美国政府的政策是息息相关的。美国政府对 风险投资不仅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而且是法律上最早明确“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体制的国家 。美国还为风险投资量身定做了一个证券交易市场纳斯达克(NASDAQ)交易所 风险投资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帮助组织和改造公司的领导班子。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比别的强,关 键在于它知道谁和谁能搭配在一起。风险投资者

10、一般都具备丰富的经验,他们知道组建好的公司经营 班子至关重要。风险投资专家知道谁和谁能搭配在一起,能够把事业做好、做大。硅谷集中了各种各 样的人才,而风险投资家有广泛的关系网,熟悉各种各样的人 10 北大纵横 硅谷文化是硅谷的灵魂,它的精髓就是创业文化和创新精神硅谷文化是硅谷的灵魂,它的精髓就是创业文化和创新精神 硅谷公司生产结构具有开放型性。加州法律环境较为宽松,硅谷人才流动频繁 ,跳槽的情况常有发生,这种开放型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快速的革新 硅谷人对创业失败有宽容性,硅谷对失败的宽容气氛,使得人人都想跃跃欲试 ,开创新企业 硅谷人是工作狂,工作本身是乐趣,创业本身是目标。硅谷人喜欢形容硅谷是

11、创业公司的“栖息地” 创业“门槛低”,登记注册一家公司十分便利,硅谷的公司有生有灭,成功者 由小到大,过程迅速。这不只是一种经济制度,而是成了一种文化,是当地生 活的一部分 创新,是硅谷人的生命。技术创新、企业体制创新、经济环境创新,是硅谷的 特色。其中,又当首推技术的创新,硅谷以每天几十项推动世界科技发展的技 术成果而确定其世界最大科技创新区的地位,领导世界科技新潮流 在硅谷,因循守旧、抄袭模仿、保守垄断,既没有市场也没有出路,只会遭到 淘汰,这里技术是新的,绝大多数企业是新的,产品和服务是新的,人也是新 的。同样的产品或类似的产品都在若干家竞争中同时进行,不断地推陈出新, 不断地朝前冲,正

12、是硅谷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在这样一个高度创新的环境下, 硅谷才会喷泉般地创造出新产品,才会有硅谷式的经济奇迹 创业文化 创业文化 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 11 北大纵横 硅谷形成了开放型、网络化的生产结构硅谷形成了开放型、网络化的生产结构 硅谷的公司不是大而全,而是专业化,不同公司生产的部件相容。几十年来,硅谷逐步形成了一种 分散化的商业模式,即公司在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越来越专业化,公司通过联盟或合伙与公司外的 客户和供应公司的关系日趋紧密。同时,一种新的公司模式逐步得以发展,既“虚拟化”的公司 公司的核心功能是生产知识产权或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产品,财务、人事、制造等以外包的方式 从有联盟关系的供应

13、公司获得 采用生产网络模式,新公司可以避开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利润率偏低、投资额又极高的环节,如制 造环节,立足于自己的长处,即人才和知识上的优势,为自己争取发展空间。这也使硅谷能够保持 高新技术产品的领先地位 这种生产网络模式,从外部关系上讲,构成了一个竞争主体,共同的目标是保证进入国际大市场的 某一最终产品的竞争优势;从内部关系上讲,使开发高科技新产品的成本和风险由网络内众多相互 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的公司共同承担,促进网络内的专业公司集中精力以更快的速度开发新产品 生产网络内的公司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互惠的商业关系,而且地域上的相邻 使各公司之间可以共享信息,共同解决技术或制

14、造上的问题。这种生产网络使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 的差异越来越小,公司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这种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使客户公司与供应公司双方 越来越专业化,技术上越来越先进,其竞争实力是其它单个公司很难达到的 12 北大纵横 硅谷具有完美孵化功能和各种便捷、完善的专业化服务体系硅谷具有完美孵化功能和各种便捷、完善的专业化服务体系 硅谷的服务型企业伴随科技企业而产生,根据市场的发展而调整,数量庞大,门类齐全,大致归为 以下几类: -金融服务类行业,如:银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产权交易市场、各 种基金机构等 -中介服务类行业:如: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人才服务机构等 -商

15、业服务类行业,如:公共交通、邮电、通讯、运输、情报信息服务、广告、装潢以及各种供 应商、代理代销商等 -生活服务类行业,如:零售、餐饮、旅馆、医院、文化艺术、体育、旅游、休闲、家庭服务、 环卫、修配等 13 北大纵横 地方政府对硅谷的发展产生很大的作用地方政府对硅谷的发展产生很大的作用 政府国防部的订单对硅谷新技术的扩散影响重大 -55年至63年期间,硅谷半导体产业营业额的35到40是来自于政府机构采购的。当对民用市 场最终成功开放之后,这个比例才逐渐下降。可以说,政府对新技术的需求虽然对硅谷以后的 发展影响不大,但对硅谷的产生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子 政府对斯坦福大学研究项目的直接赞助 -斯坦福

16、大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政府的公共投资。据统计,2000年,学校16亿美元的年 收入中有40%来源于受政府委托的研究项目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项目又对硅谷产生巨大的影响。1995年硅谷高科技公司所创造的850亿美元 产值中,有62%的份额是与斯坦福大学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创建的公司创造的 政府为硅谷的不断扩展规划用地 -50年代的斯坦福研究园内现有150家公司,160栋楼,原先规划的土地几乎被用光。斯坦福大学 每次扩建时,周围的社区、环保主义者和其它特殊利益组织就会提出诸如空间、交通、濒临灭 绝物种等问题,地方政府在协调各方利益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断改善硅谷的交通状况 -在硅谷,私营公司介入交通建设的程度很低。推广和资助多种交通形式、减少交通阻塞和交往 隔阂,是政府机构的关键性职能 缓解硅谷住房紧张的局面 -美国政府一般除了进行低收入人群的多用户住房建设外,并不充当住房开发商的角色。但是由 于就业人数的不断增长,硅谷已成为美国住房价格最贵的地区。地方政府也逐渐仿照新加坡等 国的做法,开始直接介入住房建设中来 14 北大纵横 硅谷给我们的启示硅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