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8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810774 上传时间:2020-10-04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92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8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备战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8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备战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8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备战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8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备战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8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8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8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所谓“内容要点”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中心意思”指文章整体或某个层次、段落的主要意思。 “归纳”“概括”即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即概括大意。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抽象内容加以阐述,对含蓄内容加以解说 等。 高考对这个考点的考查形式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 “符合文意” 或“不符合文意”的一项。命题人在命制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时往往使用下面几种方法:1望 文生义,主观臆断。曲解文章中一些词语的意思,特别是利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设 置错误。2遗漏信息,以偏概全。文章的信息比较多,但选项在归纳时却故意漏掉一些信 息

2、,在细节上设置错误。3混淆时间,颠倒顺序。选项故意把文章中提到的事件发生的时 间混淆或者把事情的先后顺序颠倒等。4张冠李戴,杂糅事件。把某件事情的主人公说成 另外一个人,把几个事件杂糅在一起概述等。5无中生有,歪曲事实。把没有发生的事情 说成发生的事情,或者故意拔高、贬低人物等,造成错误选项。6牵强附会,胡乱联系。 文章中的两个人或两件事、两种物之间本来没有条件、递进、因果关系,但选项故意将其组 合在一起,强加上或条件或递进或因果等关系。 预计 2019 年高考仍将继续保持这种考查形式,而命题人命制干扰项时,也会运用上述 方法。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特别注意。 考向一 传记类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考

3、向一 传记类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 黄盖传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 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 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 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 宜各尽心,无为众先。 ”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盖亦嫌外 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

4、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 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 ”遂杀之。县中震慄。后转春 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 策火攻,语在瑜传。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 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馀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 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 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盖当官决断

5、,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 (选自陈寿三国志吴书十 ,有删改) 【注】擐(hun):穿。擿(t):挑,揭发。 黄盖传文段表现了黄盖哪些性格特征? 【答案】【答案】 (1)黄盖对官吏要求严格,先礼后兵,言出必行,处罚有据;(2)黄盖外表虽严 肃刚毅,但他关心照顾士兵;(3)黄盖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巧用妙计而取胜,体现了他有 勇有谋。 3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薛灵芸 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父名邺,为酂乡亭长,母陈氏,随邺舍于亭傍。 居生穷贱,至夜,每聚邻妇夜绩,以麻蒿自照。灵芸年至十五,容貌绝世,邻中少年夜来窃 窥,终不得见。 咸熙元年,

6、谷习出守常山郡,闻亭长有美女而家甚贫,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习 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乃以献文帝。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 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帝以文车十乘迎之,车皆镂金为轮辋,丹画其毂轭,前有杂宝为龙凤,衔百子铃,锵锵 和鸣,响于林野。驾青色之牛,日行三百里。此牛尸涂国所献,足如马蹄也。道侧烧石叶之 香,此石重叠,状如云母,其光气辟恶厉之疾。此香腹题国所进也。灵芸未至京师数十里, 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时人谓为尘宵。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 列烛于台下,名曰烛台,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又于大道之傍,一里一

7、铜表,高五尺,以志里 数。 灵芸未至京师十里,帝乘雕玉之辇,以望车徒之盛,嗟曰:“昔者言朝为行云,暮为行 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 ”改灵芸之名曰夜来,入宫后居宠爱。外国献火珠龙鸾之钗, 帝曰:“明珠翡翠尚不能胜,况乎龙鸾之重!”乃止不进。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之内, 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非夜来缝制,帝则不服。宫中号为“针神”也。 4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灵芸是个勤劳的人。入宫前,她家境贫寒,经常和邻家妇人一起在夜里用麻蒿照明进 行劳作;入宫后,她生活优裕,但也会在夜里做女工。 B文章注重场面描写。文章采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场面,注重夸

8、张,比如写车的华美、驾车 青牛的奇特等。 C文章注重细节描写。比如作者抓住“流泪”的细节,浓墨重笔,一再描绘,先是“沾衣”,继 而变成“红色”,最后“泪凝如血”,刻画了薛灵芸离开父母时悲痛的心情。 D文章主题鲜明。文章通过对文帝迎娶薛灵芸大肆铺张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贫苦少女 的悲惨命运,批判了封建买卖婚姻制度。 【答案】【答案】D 名师点睛名师点睛 1关注传主的主要生平事迹。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要严防内容上 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的不明确。 2关注传文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人物与事 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如第 1 题

9、介绍黄盖爱护士卒的语句仅有一句,这 个要点容易丢失,考生要善于划分层次,根据层次归纳要点。 3关注人物的对话。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错误。 4关注文言现象。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做出合理的 5 解释,严防题干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5关注题干。明确题干考查的信息重点,严防与题干要求无关的信息进入答案或不恰 当的推断混入。 考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将文章中对传主的介绍梳理清楚,即可轻松答题。 考向二 非传记类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考向二 非传记类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与友人论门人书 顾炎武 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

10、,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然欲使之效曩者 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世,则私心有所不愿也。若乃西汉之传经,弟子常千 余人,而位高者至公卿,下者亦为博士,以名其学,可不谓荣欤?而班史乃断之曰:“盖禄 利之路然也。 ”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子曰 : “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而况于今日 乎? 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穷年所习,不过应试之文,而问以本经,犹茫然 不知为何语, 盖举唐以来帖括之浅而又废之,其无意于学也, 传之非一世矣。 矧纳赀之例行, 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 ; 惟贫而不能徙业者,百人之中尚有一二。读书而又皆躁竞之 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语之以五经则不

11、愿学,语之以白沙、阳明之语录则欣然矣,以其袭而 取之易也。其中小有才华者颇好为诗,而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吾行天下,见诗与语 录之刻,堆几积案,殆于“瓦釜雷鸣”,而叩以二南 雅 颂之义,不能说也。于此时 而将行吾之道, 其谁从之!“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若徇众人之好, 6 而自贬其学,以来天下之人,而广其名誉,则是枉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惟是斯道 之在天下,必有时而兴,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虽去之百世而犹若同堂也。所著日 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 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以毕区区之愿矣。 夫

12、道之污隆,各以其时,若为己而不求名,则无不可以自勉。鄙哉!硁硁所以异于今之 先生者如此,高明何以教之? (原文有删改) 【注】帖括 : 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作答。后考生因帖 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对,称“帖括”。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炎武看到从孔子那时一直到他所在的时代,都没有真正肯专心向学的人,于是他没有 接受友人招收门徒的建议。 B顾炎武坚信只要有真学问,后来总会有同心相印的人出现,彼此哪怕相距百世之久也会 像同在一室似的。 C顾炎武在阐明自己不愿招收门徒的同时,还表明了自己的心愿与追求,显示了他不愿随 波

13、逐流,追逐虚名的人品。 D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最显著的特色为援引典故,列举事实,巧作类比,笔法灵活,说明充 分等。 【答案】【答案】A 7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游姑苏台记 宋 荦 予再莅吴将四载,欲访姑苏台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泛小舟出日晖桥, 观农夫插莳,妇子满田塍,泥滓被体,桔槔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 迤逦过横塘,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渎二里许,由别港过两小桥,遂抵台下。山高尚不 敌虎丘,望之仅一荒阜耳。舍舟乘竹舆,缘山麓而东,稍见村落,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绣。 山腰小赤壁,水石颇幽,仿佛虎丘剑池。夹道稚松丛棘,薝葡点缀其间如残雪,香气扑鼻。 时正午,赤日炎歊,从者

14、皆喘汗。予兴愈豪,褰衣贾勇如猿猱腾踏而上。陟其巅,黄沙平衍, 南北十馀丈,阔数丈,相传即胥台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吾友汪钝翁记称:“方石中 穿,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又“矮松寿藤,类一二百年物”。今皆无有。独见震泽掀夭陷日, 8 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淼中。环望穹窿、灵岩、高峰、尧峰诸山,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 而霸业销沉,美人黄土,欲问夫差之遗迹,而山中人无能言之者,不禁三叹。 从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僧贫而无世法,酌泉烹茗以进。山中方采杨梅, 买得一筐,众皆饱啖,仍携其馀返舟中。时已薄暮,饭罢,乘风容与而归。 待行者,幼子筠、孙韦金、外孙侯晸。六日前,子至方应试北上,不得与同游。赋 诗

15、纪事,怅然者久之。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以时间为序,先后写了途中之景、登台之景、台上之景和台的四周之景,完整 地描述了作者游姑苏台的过程。 B 文章开篇写了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色, 描写了农忙的景象, 一方面表现了农夫的 “忙”“乐” , 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的“苦”。 C姑苏台上已没了古迹,前人游记中记载的穿孔方石等也没有了, “颇讶不逮所闻”流露出作 者的失落感,为下文抒发壮志难酬的悲凉奠定了基础。 D文章描写了登台之景的生机盎然、台上之景的荒芜冷落、四周之景的气势雄浑,细致地 描摹出作者由欣喜兴奋到失望伤感,再到感慨叹息的情感变化

16、。 【答案】【答案】C 名师点睛名师点睛 1分析具体内容,概括文章要点。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要注重对每一自然段内容 9 的分析和概括。比如第 1 题的 A 项,考生须要把握第 1 自然段的内容要点,通过对这一自 然段的理解来判断选项的正误。 2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一一对应。考生解题时要注意将选项内容与原文一一对应。 尤其要关注选项中的关于写作手法的表述是否在原文中有具体的体现。如第 1 题的 D 项, 选项中说“援引典故,列举事实,巧作类比,笔法灵活”是文章的特色,其中“笔法灵活”是对 前三个方面的概括,可以不通过对应原文而判断,而“援引典故,列举事实,巧作类比”就要 对应原文一一进行分析,看其是否在原文中有所体现。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董其昌,字玄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 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还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 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 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