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的视角透析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基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破解“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弱化”难题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801761 上传时间:2020-10-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3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经济学”的视角透析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基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破解“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弱化”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经济学”的视角透析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基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破解“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弱化”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经济学”的视角透析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基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破解“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弱化”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经济学”的视角透析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基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破解“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弱化”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经济学”的视角透析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基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破解“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弱化”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经济学”的视角透析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基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破解“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弱化”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经济学”的视角透析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基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破解“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弱化”难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从“经济学”的视角透析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 从“经济学”的视角透析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 基于“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破解“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弱化”难题 经济学中有一个典型的“吃包子”案例:一个饿汉,当他吃第 一个包子的时候,感受到这是人间绝佳美味;当他吃第二个包子时, 依然感到色香味俱全;当他再吃第三个包子时,已经觉得很饱了。 随着所吃包子数量的不断增加,带给他的满足程度却在逐渐降低, 如果再吃,吃包子就会成为一种磨难了。这个案例讲的就是西方微 观经济学里的一个著名的定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 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投入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新增的产 出最终会减少。透过“投入与产出”负相关

2、的现象,其实质是“供 需”双方矛盾所致,而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在于如何增加“有效供给” , 我们也由此联想到“如何提高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这一现实 的问题。 带着对这一问题,我们调阅了近 3 年的思想政治工作问卷,并 对问卷中“你认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如何”一题进行了统计和 对比。结果显示:2008 年、2009 年、2010 年,选择“效果一般或需 要改进”的员工数量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 41.1%、46.2%、52.35%, 呈逐年递增趋势。参与调查的比例分别是 89.2%、77%、54.9%。员工 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参与热情为什么逐年降温?员工又为什么对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满意度呈现逐渐

3、下滑趋势?“双降”现象与思想 政治工作的“有效供给”到底是什么关系?对此,我们选取了机关 及部分县支行,围绕以下图表中的五个问题与 112 名员工进行了座 谈。座谈结果表明: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由于沿袭传统的方式 2 方法,内容枯燥,手段单一,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工作内容与 现实脱节等,在客观上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供给”不足,从 而使员工在感官和心理上产生“疲劳”症状,呈现出明显的“边际 效用递减” 。对此,本文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成因,并探索破解这 一困境的有效路径。 你认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0.6% 14.8% 16.0% 63.1% 55.5% 沟通渠道不畅

4、工作内容与现实脱节 方法手段陈旧,无实质内容 针对性不强 流于形式,效果一般 沟通渠道不畅 工作内容与现实脱节 方法手段陈旧,无实质内容 针对性不强 流于形式,效果一般 一、成因:信息不对称 + 审美疲劳 + 心理预期 信息不对称 + 审美疲劳 + 心理预期 思想政治工作“边际效用递减”既然是“有效供给”的不足造 成的,那么,又什么原因促使了这一现象的产生?为解开这一谜底, 近期,我们把近年来相关的调查数据以及座谈采取的信息进行了整 分类、归纳和整理,通过分析,认为信息沟通不畅、供需双方失衡、 心理预期落差是诱发和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 “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

5、针对 性 我们这里所讲的“信息不对称” ,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双方,因对 事物的认知不同,加之双方沟通的局限性等因素,客观上形成了信 息传导“隔膜” 。特别是在当前信息现代化的时代,员工获取信息的 3 渠道日益多样,思想空前活跃,随着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的提高, 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面对这些变化,员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就成为我们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如果思想 政治工作者不了解员工的这些基本信息,工作起来就像是“盲人摸 象” ,出现“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现象。换句话说就是:你给我的, 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你又不能给我。这种不对称的现象,其 成因有三:一是缺乏职业精神,不愿做。缺

6、乏对职业的忠诚和信仰, 工作起来自然是应付了事,很难想象他能做到情为民所系。二是好 人主义,不敢做。他们在“化解矛盾”与“被矛盾化解”中,选择 了远离。在现实工作中,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信奉“多一事不如少 一事”处世哲学,认为:知道的多就干的多,失误自然就的多。面 对问责,工作起来就畏手畏脚。三是能力不足,不会做。工作起来 方法简单,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分对象、不讲主次、不求方 法,原本去疏导思想,反倒出现“旧伤未疗又添新伤” 。 上述三点成因,实质是思想政治工作双方的“供需”矛盾,造 成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观能力性没有得到充分有 效的发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有些思想政

7、治工作者始终不忘 “思想政治工作我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 “优势”滋生“优越” ,并渐 渐的淡化了“创新、探索、发展”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面 子工程” , “走马观花式”的调研、 “青蜓点水式”的座谈、 “隔靴搔 痒式”的落实,浮飘的作风必然带来思想政治工作上的被动,在这 种情况下,就很难摸清员工思想状况、心理诉求。因此,煞费苦心 开展的活动得不到员工的响应和好评;员工想知道、需要掌握的政 策信息无法得知,或喜闻乐见的活动不能得到满足。 “信息不对称” 的隔膜无形中成为加剧思想政治工作“供求”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 4 (二)形式、方法和内容上的单一性引发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 的“审美疲劳”

8、 如果一件事物或行为长期反复地出现,潜意识就会驱使我们去 发现可以重新唤起新鲜感、好奇感的其它事物或行为。此时,我们 所讲的“审美疲劳”就出现了。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心理学基础 “韦伯定律”来解释这一现象,就是人的感官和心理随着外界 相同刺激的不断增加,呈下降趋势。我们在调查报告的导语中所引 用的“吃包子”的案例,说明的就是这一现象。 在调研中, 有一位员工曾把思想政治工作形象的描述成 “鸡肋” , 称之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他还引用了一个例子作了说明:去 年开展的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动,原本是一项内 容丰富,极具有时代教育意义活动,但处在基层行,因师资力量匮 乏所限,特别是面

9、对晦涩而抽象难懂理论,依然采用“灌输式”或 “填压式”的传统方式,组织开展学习,员工最终由于“被学习” , 效果大打折扣。下面我们引用 2009 年的一组调查统计数据和图表来 说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现状及员工的需求。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示意图 54.4% 19.6% 17.1% 8.8% 0.1% 理论学习 文件下发 会议培训 主题实践 其他 理论学习 文件下发 会议培训 主题实践 其他 5 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亟需提高 0.0% 20.7% 24.0% 55.3% 其它 沟通渠道 内容 方式方法 其它 沟通渠道 内容 方式方法 上述数据表明,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仍是以单向灌输占主导的

10、 教育模式,内容枯燥单调、方法空洞说教的情况依然突出。在“本 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亟需提高”一项中,55.3%的员工选择“方式方 法” 。由此可以说明,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引发的审美疲劳,亟待 推陈出新。在目前员工思想活跃、获取信息渠道日益多样的情况下, 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只看结果、不重过程的简单“复制”或“老 工作新标签”式的创新,最终难以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如此循环, 必然会让员工在心理上产生 “阻抗” , 视觉上产生 “疲劳” ,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创新,这既 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能力上的问题,但最终都表现为“不作为” 或“少作为”的客观实在。

11、(三)效用递减使员工“心理预期”产生落差 在对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不满意原因剖析中, “思想政治工作解 决不了实际问题”列第一位,这表明,较多员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 与实际情况出现偏离,无法解决员工思想上、生活上和工作中的实 际问题,使员工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这种心理预期一旦形成,必 然影响或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产生的原因有二: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措施落实“缺位”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工作 6 重心的转移,原来的“政治挂帅”逐渐地转向了“业务挂帅” ,思想 政治工作的优势地位及基础保障职能也渐渐随之弱化, “重业务、轻 思想”和“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思想 政治工作领域中

12、亦逐渐显现,以至有些管理人员在从事业务工作时, 才思泉涌,足智多谋,但做起思想政治工作时却捉襟见肘,办法不 多。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或中层管理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误区, 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务虚” ,在开展工作时很容易在形式上做文 章,缺乏对员工理想、信念、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对员工疑惑或者 困惑不能及时、得当释疑,从而偏离“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这一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中层”传导的阻滞,直接影响到思想政 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措施制订“错位” 。以调研为例,每年都要围 绕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但由于对员工思想 状况及其它信息的了解、分析不到位,在制订

13、措施、对策时没能“对 症下药” ,这种“错位”必然影响到最终的效果,员工从“期望”到 “失望” ,久而久之,员工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性自然就会降低。 二、对策:三真 + 文化 + 一岗双责 三真 + 文化 + 一岗双责 上述三项原因,看似相互独立,却又呈现层层递进关系(见下 图) 。由于掌握信息不足,致使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难以“适销对 路” ,从而使“供需”矛盾加剧,其结果使得员工“心理预期”产生 落差,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员工认可,参与性自然会逐步降低,而 员工的参与程度的降低,又使得“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突出,并 以此循环。 7 从“隔膜”的产生到信息的“不对称” ,从方式方法的简单到审

14、美的“疲劳” ,从工作的“成效”再到员工心理上的“落差” ,反映 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边际效用递减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针对这些原因, 我们拟从经济学的角度破解“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这一 难题。 (一)用“三真”规避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 “三真” ,就是带着对思想政治工作真情实感,真正深入实际, 开展调查研究,问需于民,用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对调查结果加以认真分析和研究,真实客观地反映员工所思、所想、 所需,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只有坚持“真情、 真察、真说” ,才能有效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的问 题。 一是真情。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

15、,必须坚持以人 为本。 ”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科学论述,不仅深刻地揭示了思想工 作本质,同时也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思 想政治工作者,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 中,我们就要怀着对职业的敬畏和敬仰,怀着对员工的真情实意, 摒弃冷漠、戒备、虚伪,脚踏实地干工作,诚心诚意待员工,努力 与员工在思想上多交流,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关心,用真情感 动员工,用真心推动工作。 二是真察。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我们 的口号是: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 发言权。 ”不调查就是不了解实际情况,不正确调查就会使我们的调 心理预传统方信

16、 息 不 8 查和分析偏离实际,因此,在实践中求真知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有 效性不可须臾离开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两眼 向下,坚持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把准思想脉搏,找准思想变 化特点,在尊重、理解、关心和平等的基础上,贴近实际,运用员 工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相互沟通,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 员工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要务,把员工的思想情绪变化 作为“第一反应” ,问需于民、解难于民,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走近 员工。如,定期举行座谈会、参加科务会、个别谈话等,与员工打 成一片,零距离接触,促膝谈心,倾听员工的呼声。对不善言辞, 或者有特殊情况的员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设置员工论坛等交流 平台,借助行长接待日、行长开博等,让员工有发表个人想法的空 间。 三是真说。开展调查研究其目的就是为摸实情、说实话、办实 事、求实效。如果我们对调查的事实和结果欲盖弥彰,知情不说, 调查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在调查研究中,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