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说明书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800743 上传时间:2020-10-04 格式:PDF 页数:180 大小:3.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80页
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说明书(1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1 - 一、总则 一、总则 1区域概况 1区域概况 1.1 地理位置 1.1 地理位置 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濒钱塘江,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地理坐标为北纬 30093034、 东经 11940 12023,东西长约 63 公里,南北宽约 30 公里。余杭区从东、北、西三面成弧形拱卫杭州中心城区,东面与海宁 市接壤, 东北与桐乡市交界,北面与德清县毗连,西北与安吉县相交,西面与临安市为邻,西南与富阳市相接。 1.2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1)历史沿革 1.2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1)历史沿革

2、 余杭区域开发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渚文化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 5000 年前。 据嘉庆余杭县志记载: “禹航者,夏禹东去舍舟航登陆,因以为名” 。 “禹航”后传为“余杭” ,同样表明余杭历史之久远,地 位之重要。余杭春秋时属吴越领地,初属越,后属吴,勾践灭吴后又属越。战国中期楚败越,又属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 222 年) ,已在今境内设余杭、钱唐(含今杭州市)两县,属会稽郡,此为建县之始。隋开皇九年(598 年) ,改置杭州,州治余 杭,翌年移至钱唐。大业三年(607 年) ,又改为杭州余杭郡,钱唐、余杭仍为所属。唐武德四年(621 年) ,为避国号,

3、改钱唐 为钱塘。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 年) ,划钱塘、盐官、富春三县部分地置钱江县。宋太平天国 4 年(979 年) ,改名仁和。明、 清两代,改杭州路为杭州府,统辖余杭、钱塘、仁和三县。直至清末,一直是三县并置。民国元年(1912 年) ,钱塘、仁和合为 杭县,与余杭县同属钱江道。1927 年从杭县划出西湖、会堡、湖墅、皋塘、江干、杭县城区 6 个区,建立杭州市,市县开始分设。 1949 年 5 月,余杭解放,余杭县先后分属临安、嘉兴、建德专区,1957 年以后属杭州市。1958 年 4 月,县建制撤销,属杭 州市郊区。余杭县建制也与 1958 年撤销,并入临安县。1961 年 3 月,

4、余杭县从临安县分出,并入钱塘联社,同年,设立余杭市, 市治临平镇。2001 年 3 月,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市余杭区。 (2)行政区划 (2)行政区划 2006 年,余杭区下辖 14 个镇、中泰 1 个乡、4 个街道、262 个行政村,3 个管委会,区政府所在地为临平街道。2006 年底总 人口为 81.79 万人。 (2007 年底五常管委会调整为五常街道) 。 1.3 自然地理条件 (1)地质构造 1.3 自然地理条件 (1)地质构造 余杭区地层跨越钱塘江和浙北杭嘉湖平原两个地层分区, 属扬子江南过渡区地层特征, 以第四系分布面积最广、 成因类型多, 约占全市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区域构

5、造位置位于萧山球川北东向断裂的北西侧,属扬子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的二级钱塘 江台坳的北东端,基底由前震旦系地层构成,岩石变质不深,上覆地台型盖层。三级构造单元大部归缩于余杭嘉兴台陷。区域 构造线呈北东走向。宏观构造特征大体可分为西部山地丘陵区(天目山相对隆起区)和东部平原区(中、新生代平湖凹陷区) 。 (2)地形地貌 (2)地形地貌 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2 - 余杭区处在杭嘉湖平原和浙西丘陵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以东苕溪为界,西北为山地丘陵区,属天 目山余脉,海拔 1000 米以上的山峰有窑头山(1095 米)和红桃山

6、(1029 米)两座;东部为堆积平原,地势低平,河塘密布,属 于著名的杭嘉湖平原,海拔仅 23 米;东南部为滩涂平原,地势又略转高亢,海拔 57 米。余杭区域具有中山、低山、高丘、 河谷平原、水网平原、河滩涂平原等多种地貌特征,其中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 61.48。 (3)水文水系 (3)水文水系 流经余杭境内的主要河流为东苕溪、大运河和上塘河,因地势差异,分成东西两个水系,西部以东苕溪为主,多为天然河流, 支流众多,呈羽状汇集;东部以京杭大运河和上塘河为骨干,河港交错,湖塘棋布。东苕溪源自临安东天目山马尖岗,流经全境 后经德清、湖州与西苕溪汇合,北入太湖,全长 157.36km,余杭境内 45

7、km。京杭运河自桐乡大麻入余杭,南入杭州市区,境内长 31.27km。上塘河自杭州艮山门流入余杭境内,东至海宁盐官镇入钱塘江,全长 48km,境内长 11.375km。 (4)气候条件 (4)气候条件 余杭区属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夏长、春秋短,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无严寒酷暑,年平均气温为 16,受地形海拔影响,水网平原河滩涂平原较高,为 15.816.2,西部山区则低于 15.5,山区年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为 0.41/100m。平均降雨量在 11501550 毫米之间,年降水日 130145 天,降水存在地域差异,山地多于平原,由东部向西部呈 递增趋势。主要灾害天气以低温

8、、暴雨、台风、冰雹和干旱天气为主。 1.4 资源环境条件 (1)矿产资源 1.4 资源环境条件 (1)矿产资源 余杭境内已探明的矿种有 22 种,其中有膨润土、白云岩的大型矿床 3 处;铁目矿、石英、凝灰岩等中型矿床 8 处。另有磁 铁、锰、铜、锡、莹石、重晶石、天然气等矿藏。 (2)土壤资源 (2)土壤资源 余杭全区境内土壤组合主要有 4 种类型:一是滩涂平原土壤组合,分布于临平、星桥、乔司等街道为稻麻棉轮作区,旱地面 积占 70以上;二是平原水网土壤组合,分布于上溏河与东苕溪之间大运河两岸,地形平坦,水网丰富,土壤深厚肥沃,为粮、 桑、果、渔集中产区;三是河谷平原土壤组合,分布于苕溪一带,

9、为重点产粮区;四是低山丘陵土壤组合,主要分布于西部丘陵 河谷地,为产粮区。 (3)水资源 (3)水资源 余杭水资源丰富, 地下水资源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 碳酸盐岩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在正常年景下, 地下水资源总量有 1.57 亿立方米。地表水主要有主要河流蓄水组成,其中东苕溪地区 0.77 亿立方米,京杭运河地区 0.576 亿立方米,上溏河地区 0.227 亿立方米,常年可利用水资源达 13.3 亿立方米。除河流外,还有许多荡、漾、潭等,对灌溉、航运、水产养殖、水量调节等有重 要作用。 (4)生物资源 (4)生物资源 余杭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白鹭、杜鹃、黄鹂、画眉等数十种鸟类;黄鼬、

10、华南兔、豹猫、石獾、穿山甲等十余种哺乳 类动物;蝮蛇、赤练蛇、龟、鳖、石蛙、蟾蜍等两栖类、爬行类动物;泥鳅、黄鳝、鳗鱼等多种鱼虾类,水产资源丰富。 气候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十分有利,除耕作地带以外,多为次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灌木丛和乔木,有水杉、银杏、黄杉、水松、 杜仲、翠柏、天竺桂等分属 77 个种的 495 种树木。竹林、茶林生长尤为良好。竹类是主要的野生植物,毛竹遍布各个林场,旱 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3 - 竹多为人工栽培,以产笋为主。 水网地区分布水浮莲、凤眼莲、水花生等类型多样的水生植物。 1.5 社会经济条件 1.5 社会经济条件

11、 2006 年余杭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 349.9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1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28.1 亿元,增长 4.6; 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5.9亿元, 增长20.7;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5.9亿元, 增长 15.9。 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8.0:58.9:33.1。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 GDP 达 42901 元;财政总收入达 50.18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27.46 亿元,分别增长 25.4和 19.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91.67 亿元,社会零售商品总额 90.15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87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9615 元。 区

12、域内的各城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工农业基础较为扎实,区块的特色经济明显,各项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备,是新一轮城乡发展 的重要推动力。 2规划范围 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余杭区的全部行政区范围,包括四个街道、十四个镇和一个乡(2007 年五常管委会调整为五常街道) ,土地总面 积为 1226 平方公里。 3规划依据 3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4)国家建设部: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5) 浙江省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2006) (6) 浙江省城镇体系

13、规划(20072020)纲要 (7) 浙江省环杭州湾城市群空间规划 (8) 杭州城市总体规划 (9) 杭州市域总体规划纲要 (10) 杭州市生态带规划 (11) 杭州市实施“构筑网络化大都市”若干意见 (12) 余杭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3) 余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4) 杭州市余杭区生态功能区划 (15)各组团和乡镇总体规划 (16)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17)国家、省新近出台的相关文件作为规划的主要依据 (18)其他相关规划。 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4 - 4规划期限 4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为 2007 年,

14、近期到 2010 年,远期至 2020 年。 (基础数据以 2006 年为主) 5指导思想 5指导思想 (1)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1)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突出落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战略决策,以区域 与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为核心,以空间协调配置、重大基础与公共设施、资源协调利用和空间管制为抓手,对 余杭区进行全覆盖的区域性规划。 (2)竞合区域,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2)竞合区域,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以开放的思维与视野将余杭置于更大的区域进行多重考察,明确余杭在更大中区域承担的发展责任与要求,以

15、提高余杭区域 的整体竞争力为核心与最高目标,强调在大区域的有效竞争与整合发展中谋求余杭发展环境的最优化。 (3)弹性开放,提高规划的应对能力 (3)弹性开放,提高规划的应对能力 确保区域战略性规划对未来发展环境的开放性和较强应对性,规划既要对短期发展过程具有指导性、激励性,要对未来的不 同可能保持开放性,从而实现可行性与弹性(应变能力)的结合。这要求规划不仅要关注长远的战略目标和图景,也要对实现的 过程和对策有深刻的把握。 (4)挖崛人文与自然资源,凸显地域特色 (4)挖崛人文与自然资源,凸显地域特色 在区域与城市发展中必须突出并保持其鲜明特色。规划强调建设高品位、特色鲜明的城市;强调尊重历史,延续文脉,保护 区域的人文特色;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是体现地域特色,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5 - 二、回顾与评价 二、回顾与评价 1区域城乡空间发展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