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精品

上传人:丽*** 文档编号:146800484 上传时间:2020-10-04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精品(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前 言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即3R原则),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本质上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将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的目标。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从法律的高度将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当前应对国

2、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把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甘肃省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省份,曾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原材料,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特征非常明显的“两高一资”工业结构,经济发展对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性极强,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特别是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甘肃省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重大抉择。一方面,作为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十分强

3、烈,富民强省任务异常艰巨;另一方面,随着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逐步加强,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发挥资源优势与转变发展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这既是甘肃发挥资源优势、振兴老工业基地、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探索资源型省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甘肃省作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省份,发展循环经济起步较早,基础工作比较扎实。2004年以来,先后出台了甘肃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和政策措施,组织开展了城市、园区

4、和企业等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白银、武威、金昌、嘉峪关、定西等试点城市先后编制了循环经济规划,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白银公司、兰州石化公司等重点企业把循环经济理念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或实施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8年9月,召开了全省循环经济工作金昌现场会议,省政府主要领导动员部署循环经济工作,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强力推进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目前,全省上下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统一、行动扎实、势头强劲。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共分七部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工作基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支撑技

5、术,资源环境支撑力分析,保障措施。规划的实施期限(20092015年)共7年。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把甘肃建设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循环经济主要指标以2005年的数据为基准,通过对2006、2007、2008三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20092010年、20112015年两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同时对2020年循环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规划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围绕把甘肃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目标,重点打造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培育100户骨干企业,重点改造提升3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逐步形成覆盖全

6、省的各具特色的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规划的编制主要依据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法律法规,并与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甘肃省农业区域综合开发规划、甘肃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甘肃省振兴装备制造业规划、甘肃省中长期节能规划、甘肃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相衔接。目 录第一章 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 1.1 区域及自然条件. 1.2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3 产业结构现状. 1.4 资源能源现状. 1.4.1资源状况. 1.4.2能源状况.

7、 1.5 环境现状. 第二章 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工作基础2.1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2.1.1 发挥甘肃资源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1.2 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 2.1.3 调整产业结构、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现实选择. 2.1.4 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的战略举措. 2.2 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基础. 第三章 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3.1 指导思想. 3.2 基本原则. 3.2.1 坚持全面贯彻3R、减量化优先的原则. 3.2.2 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的原则. 203.2.3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原则. 203.2.4 坚持

8、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并重的原则. 203.2.5 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原则. 213.3 规划目标. 213.3.1 总体目标. 213.3.2 第一阶段目标(20092010年). 223.3.3 第二阶段目标(20112015年). 233.3.4 指标的可达性分析. 25第四章 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 314.1循环型农业体系建设. 364.1.1构建各具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64.1.2 农业循环经济的基地建设. 404.1.3 农业循环经济的重点工程. 454.2循环型工业体系建设. 484.2.1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 484.2.2 行业循环经济

9、. 504.2.3 循环经济产业链. 534.2.4 园区建设. 604.2.5 循环经济基地建设. 674.3 循环型社会体系建设. 744.3.1 开展循环型社会实践. 744.3.2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784.3.3 推进可持续消费. 794.3.4 构建节约型政府. 81第五章 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和支撑技术 855.1重点项目. 855.1.1 项目概况和分类. 855.1.2 资金来源与进度安排. 915.1.3 效果预测. 915.2 支撑技术. 925.2.1 研发一批关键技术. 925.2.2 产业化一批重要支撑技术. 955.2.3 推广一批成熟的先进适用

10、技术. 98第六章 甘肃省资源支撑能力及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分析 1006.1 水资源支撑能力分析. 1006.1.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006.1.2 提高水资源支撑能力的措施. 1016.2 土地资源支撑能力分析. 1056.2.1 土地资源供需状况. 1056.2.2 提高土地资源支撑能力的措施. 1056.3 矿产资源支撑能力分析. 1066.3.1 矿产资源供需情况. 1066.3.2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1076.4 能源支撑能力分析. 1086.4.1 能源供需状况分析. 1086.4.2 提高能源支撑能力的措施. 1096.5 本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分析. 10

11、96.5.1 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 1096.5.2 项目实施后的环境负效应. 1106.5.3 环境影响的综合分析. 111第七章 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1137.1法律法规保障. 1137.2政策保障. 1137.2.1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 1137.2.2国家支持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 1157.3管理保障. 1177.3.1完善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 1177.3.2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补偿制度. 1177.3.3健全废弃物回收制度. 1177.3.4推行押金返还制度. 1177.3.5强化政府行政监察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 1187.3.6完善

12、统计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 1187.4科技保障. 1187.4.1制定和完善标准体系. 1187.4.2完成一批重大研究项目. 1197.4.3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1207.4.4强化咨询服务体系. 1207.4.5搭建便捷信息平台. 1207.5组织保障. 1217.5.1加强组织领导. 1217.5.2强化宣传教育. 1217.5.3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1227.5.4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 122附件:甘肃省七大循环经济基地示意图. 124- 75 -第一章 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1.1 区域及自然条件甘肃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交汇处,

13、属于中国大陆地理中心,外与蒙古国接界,内与陕、宁、新、青、川和内蒙古接壤,位居西北五省(区)中心,是五省(区)交通运输的中枢、古丝绸之路的咽喉,欧亚大陆桥贯穿全境。图 11 甘肃省地理区位示意图甘肃省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km,南北宽530km。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原、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其中以山地、高原为主,大致可分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带等六个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甘肃省居西北内陆,属强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

14、充足,日温差大。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之间,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其它月份少雨干旱。甘肃省幅员辽阔,地域狭长,位居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处,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类型多样,光热、土地、生物、旅游、矿产和劳动力资源丰富。辖区分属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为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随着国家经济建设重点的西移,甘肃将发展成联络东南沿海、开发西北内陆的桥梁和纽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2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甘肃是典型的西部欠发达省份,近年来虽然经济发展较快,但仍处于全国落后水平。甘肃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倒数第五,人均生产总值处于

15、全国倒数第二。社会事业不够发达,少数民族比例较高,也是与蒙古接壤的边疆省份。2008年,甘肃省实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3176.1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2110元。甘肃财政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性较高,每年要靠大量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财政支出,还处在吃饭财政的境地。2008年,甘肃大口径财政收入470.9亿元,但财政支出达到965.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17%和43%。2008年末,总人口为2628.12万人,少数民族占9.26。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是甘肃人民的迫切要求。图1220022008年甘肃省生产总值变动情况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135.17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利润69.0亿元,同比下降68.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5.79亿元,同比增长32.4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0.14亿元,同比增长18.82%。完成进出口总值60.8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69.41元,同比增长9.56%;粮食总产888.50万吨,同比增长7.77%。农民人均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