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解读-精编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6794435 上传时间:2020-10-0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解读-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解读-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解读-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解读-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解读-精编(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 读,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主 要 内 容,重大院感事件,2005年12月11日10点左右,安徽省宿州某医院眼科的医生和来自上海的眼科主任医师徐某等为10名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造成患者眼球医源性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2008年9月3日至0月10日,福建省三明市某人民医院连续发生2名病人术中和2名病人术后意外死亡事件。卫生部和省级专家组初步调查分析认为,这4起事件与医院围手术期患者管理不当有关。,2017年2月9日晚,青岛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了城阳区人民医院确认9名患者感染乙肝病毒系该院血液透析室违反院感操作规程所致,并认定这是一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回顾,在国家层面建立

2、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制度保障,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以及好的经验和做法,需要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推广执行。,进一步明确各方(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医疗机构等)在医疗质量管理领域的责任和义务。,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不善的医疗机构和相关责任人的监管手段和法律责任需要进一步明晰。,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制定办法背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2016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批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2016年1月召开的卫生

3、计生和医改工作座谈会上,刘延东副总理强调“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2016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医疗质量管理办法,1,总则 共5条,共8章48条,医疗质量:指在现有医疗技术水平及能力、条件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按照职业道德及诊疗规范要求,给予患者医疗照顾的程度。 医疗质量管理:指按照医疗质量形成的规律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医疗服务要素、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与控制,以实现医疗质量系统改进、持续改进的过程。,1. 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制

4、度。确定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托专业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控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医疗质量管理领域的重要作用。,2. 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评估制度。完善评估机制和方法,将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4.建立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体系。,3.建立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上报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促进信息共享和持续改进。,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要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理顺工作机制。对门诊、急诊、药学、医技等重点部门和医疗技术、医院感染等重点环节的医疗质量管理提出明

5、确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医疗质量监管责任,提出医疗质量信息化监管的机制与方法。同时,在鼓励地方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激励机制的前提下,明确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涉及医疗质量问题的法律责任。,强化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组织形式、工作机制和重点环节,总 则,01,02,03,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管理应当充分发挥卫生行业组织的作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

6、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创造条件。,第一章,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本章共8条 分别规定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医疗机构、科室主要负责人、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的职责。,国家 卫生计生委,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医疗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本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以及药学、护理、医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院级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医院质控体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

7、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疗管理专门部门,负责本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院长,由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学工程、信息、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临床、药学、医技等科室负责人组成,指定或者成立专门部门(质管科)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本机构医疗质量监测、预警、分析、考核、评估以及反馈工作,定期发布本机构质量管理信息,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制订本机构临

8、床新技术引进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建立本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的培训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落实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各业务科室应当成立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科室医疗质量管理 工作小组的设立及职责,1.贯彻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2.制定本科室年度质量控制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3.制定本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和具体落实措施。,4.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分析和

9、评估,对医疗质量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5.对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标准、诊疗常规及指南的培训和宣传教育。,职责,第三章,医疗质量保障,本章共12条 分别规定了医疗机构在各个方面怎样对医疗质量进行保障,医务人员怎样做才能保障医疗质量。要达到什么要求。,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权利,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2. 应当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执业。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应当依法取得执业资质, 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备应当满足临床工作需要。,4. 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10、按照国家关于医疗技术和手术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3. 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要求,使用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开展诊疗活动。,药事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 医技质量管理 门急诊质量管理,医院感染管理 病历质量管理 中医治疗管理 患者知情同意,八个方面,应当加强药学部门建设和药事质量管理,提升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推行临床药师制,发挥药师在处方审核、处方点评、药学监护等合理用药管理方面的作用。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尊重患者对药品使用的知情权。,应当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完善并实施护理相关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和护理指南;加强护理队

11、伍建设,创新管理方法,持续改善护理质量。,应当加强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建立覆盖检查、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室内质量控制,配合做好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促进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应当完善门急诊管理制度,规范门急诊质量管理,加强门急诊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配备,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保证门急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并把门急诊工作质量作为考核科室和医务人员的重要内容。,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手卫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监测等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的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多部门协同干预机制,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应当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建立并实施

12、病历质量管理制度,保障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应当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和隐私权,并对患者的隐私保密。,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服务,应当符合国家关于中医诊疗、技术、药事等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中医医疗质量管理。,医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认真遵守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应当遵循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和临床路径等有关要求开展诊疗工作,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第四章,本章共8条 详

13、细规定了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应该做的几个方面。,建立本机构全院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熟练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和自我评价,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形成本机构基础数据。,1、加强临床专科服务能力的建设,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2、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建立本机构单病种管理的指标体系,制定单病种治疗质量参考标准,促进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3、医疗机构应制定满意度监测指标并不断完善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持续改进,4、开展全过程成本精确管理,加强成本核算、过程控制、细节管理和量化分析,不断优化投入产出比,努力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14、5、定期对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和抽查,建立本机构医疗质量内部公示制度,对各科室医疗质量关键指标的完成情况予以内部公示,将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情况作为科室负责人综合目标考核以及聘任、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将科室和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情况作为医师定期考核、晋升以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6、强化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医院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建立完善医疗机构信息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安全。,7、要对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要求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对收集的医疗质量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和反馈,对医疗质量问题和医疗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并评估干预效

15、果,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第五章,本章共3条 主要介绍国家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后,医疗机构怎样做才能防范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安全。,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上报临床诊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促进信息共享和持续改进。,1、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2、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损害事件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 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3、建立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医疗安全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加强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安全与风险管理,落实

16、患者安全目标。,第六章,本章共六条 规定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质量管理评估、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激励机制和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约谈制度,将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和监督检查结果纳入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的关键指标。,1、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或者隐瞒有关情况。,3.应当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约谈制度。对发生重大或者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存在严重医疗质量安全隐患,或者未按要求整改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约谈;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通报,依法处理,同时报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2.应当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评估制度,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定期在行业内发布评估结果。应当重点加强对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和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