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大全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6773848 上传时间:2020-10-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必备知识大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必备知识大全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给大家分享高考历史必备知识大全.欢迎阅读!【篇一】1、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清朝统治危机严重(“新政”和“预备立宪”)(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根本原因)(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三民主义提出(思想准备)(5)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组织准备)(6)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军事准备)(7)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时机(直)2、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1911.10.10)湖北军政府成立各省

2、宣告独立3、辛亥革命的成果(1)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背景:武昌起义成功,筹建南京临时政府2)时间:1911年12月2日3)内容:规定了政府的组织构成和职权划分原则4)意义:中国历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法律依据5)缺陷:没有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没有充分体现“三权分立”原则,对司法权的规定极为单薄(2)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时间:1912年1月1日(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1)目的:将民主理念转变为法律性文献;(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以维护革命成果2)临时约法对组织大纲进行的修订政府组织形式: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权力关系:扩大参议院

3、权力与总统抗衡制宪:规定严格的修改宪法程序以防约法被破坏3)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关于国家制度和主权(性质):“主权在民”原则;表达了维护领土完整的国家意志“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和青海。”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原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关于国家的政治体制:a.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b.行政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c.司法权:法院行使4)关于临时约法的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5)历史地位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并用法律方式赋予了国民民主权利,彻底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直接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方

4、向促进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宪政运动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6)历史局限性对实现人民的基本权利以及维护责任内阁制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进行确实的保障,以致约法成为一纸空文。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4、辛亥革命的结局和意义(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_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

5、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5、教训:辛亥革命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出路6、为什么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因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

6、要任务。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7、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成功因素)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南京临时政府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国内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软弱妥协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如指使段祺瑞等采取逼宫、宣布共和等行为。【篇二】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1)外交方针与政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含义、意义);和

7、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内涵、意义。(2)重大外交活动: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意义)、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亚非会议。(1)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国之初,中国面对当时阵垒分明、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决定在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中遵循三个基本方针:“另起炉灶”,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扫干净后再与它建立外交关系。为此,中国首先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争取同周边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8、,并参加了的亚非会议。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提出并确立了处理国与国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五个方面是完整的辩证的统一,其实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促进人类的和平与进步。它成为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不断发展的主要保证。因此,考纲以“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作为引子,其立意则在于通过了解这些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这一考点复习的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

9、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间、标志、原因、意义。(2)中美关系正常化:背景、经过、影响。(3)中日建交:背景、经过、意义。(4)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这一考点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命题的重点地区,因此复习既要注意细节。又要关注宏观。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进行重大调整并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时期。这突出表现在: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之间的坚冰开始打破;同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改善,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三件大事,对中国之后在国际舞台上发

10、挥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过程,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其对中外关系发展变化的意义,自然就成为这一考点复习的重要内容和要求。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它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凋整(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表现为不结盟)、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及其意义。本考点两种教材有差异。相同的内容有:新时期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表现为不结盟;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因此复习的重点要放在这些相同知识的理解、认识上。高考历史必备知识大全相关文章:1.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汇总2.高考历史必备知识要点整理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汇总20204.2017年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5.高考历史重点必备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