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6764061 上传时间:2020-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 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阅读能力差,就很难有效地掌握课本知识;阅读速度慢,阅读策略不对头,在阅读课外书时就很难作到广采博取,知识量就会受到影响。笔者就教学实践中的摸索,浅谈如何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改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1认识阅读中的“通” 古人把阅读概括为三个词:磨破,识破,突破,这三个“破”,正是我们阅读过程中应达到的目的。阅读中的“通”就是“磨 破”的过程。“通”就是对文章进行通读,只有在通读的基础上,才能获取大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印象,概括地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观点,才能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这也是古往

2、今来学有成效者学习的必经之道。 2理解阅读中的“点” 阅读要实现由浅到深的转化,必须在通读基础上,进行以理解为核心的精读,抓住文章的精髓,也就是文章中能提纲挈领的要点,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有人把阅读状态分为两类:一类如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留下;另一类像开掘宝石的矿工,把矿渣甩一旁,只要纯净的宝石。阅读时,如何才能做到“留下宝石”首先要穷究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在通读的基础上把道理弄懂,把中心弄明白。全文看完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出重点,要点和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来理解全文。其次,要提纲挈领。也就是说,阅读时一定要提要与钩玄,抓住作

3、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去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同时,作者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就能启迪我们的智慧,进入创造性阅读过程。第三,以问题为焦点。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以问题的解决来推动阅读的深入,可以说,“问题”是推动阅读的动力。 3阅读表达中的“解” 阅读表达,就是要提高语言吸收能力。阅读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阅读表达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口头表达就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口头复述,解释或表达。著名学者张学诚认为阅读不做笔记,就像雨水落大海一样,很快就会毫无踪迹。可见书面表达对于阅读的重要,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的就是一种渎写的有机结合。做阅读笔记的好处可以提高和改善阅读能力,又

4、可以帮你积累资料,锻炼文字表达能力。读书笔记可写评点,心得,随笔等,记的方法也很多,如批注法,摘录法,纲要法等。 4创造性阅读中的“变” 通过阅读再经过自己的思考,创造出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进入创造性阅读阶段,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读书就是用心灵和作者对话,与他们交流,不管作者有多大的名气,是多高的权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都应该有自己的立场。我们必须是对原文理解得越多越深入,才越容易发现其中合理和不合理的东西,或是原文的某一点知识启发了你,使你茅塞顿开,从而诱发你进一步的探索;或是某一些欠缺激发了你,从而使你产生另辟蹊径的想法。鲁迅先生读书时,特别爱向自己提问题,他认为带着问题去阅读,边读边问,边问边读,逐步深入,是个很有效的阅读方法。一方面要竭尽全力弄懂原文,一方面又要摆脱原文的思路,不被它所“锢”,从中找到“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入的东西”,从而形成新观点,新思路。所以,我们在阅读中要作到:克服自卑,自怯的情绪,珍视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有打破传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阅读中的“通”,“点”,“解”,“变”都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是认知的第一步,“点”建立在“通”的基础之上,“解”是“通”,“点”的延伸与发展。“变”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又是“通”,“点”,“解”更高层次上的结合。只有把这四步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不断成熟,有效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