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必修三 1.1《陈情表》课时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6674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 1.1《陈情表》课时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 1.1《陈情表》课时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 1.1《陈情表》课时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 1.1《陈情表》课时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人版)语文必修三 1.1《陈情表》课时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人版)语文必修三 1.1《陈情表》课时训练(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陈情表一、)逋慢(首(更相为命(闵凶(擢(门衰祚薄(险衅(桓(猥以微贱(矜育(幸(终鲜兄弟(析:A 项,“洗”应读“更”应读“C 项,“桓”应读“D 项,“鲜”应读“答案:)慈父见背 见:表被动,相当于“被”舅夺母志 夺:强行改变终鲜兄弟 鲜:少,不多期功强近之亲 强:强大,强盛夙婴疾病 婴:被缠着诏书切峻 峻:严厉,严峻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狼狈:困苦、受窘的样子则刘病日笃 笃:忠厚A. B.C. D.解析:“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强”解释为“勉强”。“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笃”解释为“病重”。答案:)臣郎中郎中:秦汉时是

2、一种侍卫武官。晋至南北朝,为尚书曹司的长官。州推举的有“秀异茂美”之才的人。告诉不许告诉:转达。拳之情。解析:“告诉”的意思是“申诉”。答案:) 项,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动词,拜见;B 项,介词,比;C 项,结构助词,的;D 项,转折连词,却、可是。答案: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具以表闻,以终余年解析:例句与 D 项均为使动用法。答案:成第 610 题。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父祖皆至郡守。茂,元帝时学于长安,事博士江生,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

3、。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 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 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 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

4、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 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 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选自后汉书卓茂传)注:嘿(同“默”,闭口不说话。辟:同“避”,避开。敝人:指不懂事理的人。馈:赠送。措:安放。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知其谬 谬:赠送解析:辟:被征召。答案: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5、的一项是() 项,第一个“焉”,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然”,可解释为“的样子”;第二个“焉”,语气词。A 项中两个“于”都是介词,放在形容词后,表示比较,可解释为“比”。 B 项中两个“以”都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解释为“因”“由于”。D 项中两个“为”都是动词,可解释为“是”“算是”。答案:别表明卓茂性宽仁博爱的一项是()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律设大法,礼顺人情A. B.C. D.解析:句是指乡党故旧都爱慕卓茂;句是讲人比禽兽高贵的原因;句讲人生在世,群居杂处应该互

6、相交往。只有句才符合题干要求。答案:正确的一项是()礼和历算无不通晓、性格宽厚仁慈博爱的人,大家对他都很爱慕,并且喜欢同他交往。一次自己的马被别人认错了,却坦然地解马给那人,自己挽车而去。后来失主找到丢失的马,才将卓茂的马归还卓茂。心尽职,爱民如子,举善政以教人,口无恶言。在有人反映手下收受米肉时,他批评亭长是一个不懂事理的人。因为有仁爱,知道礼尚往来,相互赠送财物。官吏与百姓相亲,只是不应该用权势向百姓强行索取东西罢了。解析:不是批评亭长不懂事理,批评的是送米和肉给亭长的人,自己送了东西,却又告人家收了财物。答案:1)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2)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

7、自以恩意遗之乎?(3)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答案:(1)如果此马不是你丢的马,希望你把它送到丞相府还给我。(2)是亭长向你索取呢,还是由于你有事嘱托他办而接受的呢,或者是你平常感到他对你有恩而送他的?(3)我听说贤明的君王,使百姓不怕官,使官不向百姓索取财物。如今我怕官,因此才送给他东西。做官的既然收下了,所以我才来汇报。参考译文:卓茂字子康,他是南阳宛县人。祖父、父亲都做过郡太守。卓茂在元帝时到长安求学,师从博士江生,学习诗礼和历法算术。穷尽了老师的学术,被号称为渊博的儒士。生性宽厚仁慈恭谨博爱。乡邻朋友,虽然品行才能和卓茂不一样,但都很

8、喜欢他,高兴地与他交往。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卓茂)最初被聘用为丞相府史,在孔光手下办事,孔光称赞他是有德之人。当时,曾有一次出门,有人认为卓茂骑的马是他的马。卓茂问那个人说:“你丢马多长时间了?”那人回答说:“一个多月了。”卓茂有这匹马好几年了,心中知道那个人弄错了,但他默不出声,解开马交给那个人,自己拉起车离去,回过头说:“如果此马不是你丢的马,希望你把它送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马主人从别处找回自己丢的马,就到丞相府还马,磕头向卓茂道歉。卓茂生性不喜欢争执就像这样。后来因为儒学被推荐任侍郎,供职黄门,升任密县县令。工作尽心,教导别人不知疲倦,爱民如子

9、,用善行教育百姓,嘴里没有难听的话,官民喜欢他而不忍心欺骗他。有人曾说卓茂属下的亭长接受了他赠送的米和肉,卓茂让身边的人回避后问来人说:“是亭长向你索取呢,还是由于你有事嘱托他办而接受的呢,或者是你平常感到他对你有恩而送他的?”那个人说:“是我去送给他的。”卓茂说:“你送给他,他收下了,为什么还这样说呢?”那个人说:“我听说贤明的君王,使百姓不怕官,使官不向百姓索取财物。如今我怕官,因此才送给他东西。做官的既然收下了,所以我才来汇报。”卓茂说:“你是个不懂事理的人。大凡人比禽兽高贵,因为人懂得仁爱,知道相互尊敬。现在对邻居年长的人还要送些东西,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表示,何况官和民呢?做官的

10、只是不应当借权势强行向人索取礼物罢了。凡是人活着,在一起生活,因此用礼义纲常来和人相处。你独独不想学习这些,难道能远走高飞,不在人间么?亭长一向是个好官,有时送他礼物,是符合礼的。”那个人说:“如果是这样,法律为什么禁止这样做呢?”卓茂笑着说:“法律是设立大框架,礼是用来顺应人心的。如果我用礼来教育你,你一定没有怨恨;如果用法律来处治你,你不就手足无措了么?(都按法律的话,)一家之中,小错可判罪,大错可杀头。你先回家想想去吧!”从此人们都接受他的教导,官吏缅怀他的恩德。三、写句子,填在横线上。亲情,人类守望耕耘的最后一片精神家园!当你疲惫时,亲情是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 ;当你受到侮辱时,亲情

11、为你找回公道与尊严;, 。 答案:当你失意懦弱时亲情给你信心和坚强当你悲痛欲绝时语言表述方面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情景一:捐赠现场。捐赠方致辞说:“今天,我们公司尽绵薄之力,帮你们战胜困难,今后我们还将鼎力相助。”情景二:同学聚会。一位同学紧紧握住老班长的手,激动地说:“班长,久仰了。特别想念你,一切都好吧?”情景三:博客留言。鄙人 30 岁华诞之际,感谢各位朋友的垂念,朋友们的祝福之语,如和煦的春风,温馨动人!答:改为 ; 改为 ; 改为 。 解析:“鼎力”对人有所请托,表示感谢的敬辞。“久仰”是一句礼节性的客套话,仰慕对方很久未能谋面的意思。“华诞”是敬辞,称伟大的人物或机构诞生的日子。答案:“鼎力”改为“全力”。“久仰”改为“久违”。“华诞”改为“生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