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三 填埋场的调查与评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6670507 上传时间:2020-10-03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三 填埋场的调查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精品}三 填埋场的调查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精品}三 填埋场的调查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三 填埋场的调查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三 填埋场的调查与评价(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 填埋场的调查与评价,1 填埋场的选择与勘察 2 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 3 污染土的检测与监测 4 填埋场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教学内容,1 填埋场的选择与勘察,1.1 填埋场场地的选择 选址技术报告 对场地的综合地质条件要进行野外踏勘、钻探、物探、取样等许多技术工作,对场地基础及外围的综合地质因素进行全面了解和取得必要的测试数据 选址工作一般要进行较长时间,对多个拟选场地要进行反复论证、对比、评价、筛选(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优选),最后才能选定最优场址,(1)场地选择的原则,防止污染的原则 即所选场地能满足控制垃圾的污染,保护周围环境的需要 经济合理性原则 即所选场地的容量能满足处置需要,处

2、置费用相对合理,(2)填埋场地选择的标准,影响场地选择的因素很多,主要从工程学、环境学、经济学以及法律和社会等四个方面来考虑 法规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2005 资源保护和回收,因素及其指标,标准,意义,与洪水泛滥区的距离,100年一遇的洪水泛滥区内禁止,洪水泛滥会引起有害物质的迁移,与可航行的江河、湖泊的距离,不能建在离可航行的湖泊300m以内,河流90m以内,尽可能防止江河、湖泊的污染,与湿地的距离,湿地范围内禁止,关系到有害物质的迁移,填埋场选址的主要环境因素标准,因素及其指标,标准,意义,与供水井的距离,一般离供水

3、井360m,对高水量水井应800m,防止水源的污染,与机场的距离,应离开机场3000m,避免与减少在填埋场逗留的鸟类对飞机的干扰,1993年,贵阳哈马井和望城坡,大肠杆菌超标70倍,疟疾,因素及其指标,标准,意义,与高速公路、铁路干线的距离,一般应离开干线300m,主要考虑运输方便及美学因素,监测条件,尽可能监测方便,卫生填埋场都设置监测系统,因素及其指标,标准,意义,土的类型,填埋场附近最好有较多的粘土和砂性土层分布,且适宜做衬垫层,底部隔离系统,顶部覆盖系统等都需要耗用大量粘土及砂性土,土的渗透性,渗透系数越小越好,一般要求黏土衬垫的K10-7cm/s,直接影响到污染物的迁移,土质条件,因

4、素及其指标,标准,意义,pH值,PH值越大越好,表明土的酸碱度,影响到土对重金属等的吸附能力,离子交换量,一般越大越好,影响污染物与土的物理化学作用,土质条件,因素及其指标,标准,意义,土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稳定,渗透性能差,影响填埋场的稳定性和污染物的迁移,基岩岩性,基岩完整,抗溶蚀,上部覆盖层越厚越好,与污染物迁移和岩石的溶触有关,地质条件,因素及其指标,标准,意义,断裂,填埋场附近不应有活动断裂且应离较大活动断裂一定距离,决定设施的稳定性和污染物的迁移,基岩岩体结构,岩体结构完整好,决定基岩渗透性,地质条件,地震及其他,应避开抗震稳定性差、滑塌区,避开下部有矿的地区,关系到设施的

5、稳定性,因素及其指标,标准,意义,水位,填埋场底部至少高出地下水位1.5m,避免污染地下水及引起施工困难,流向、流速,避开地下水补给区,防止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因素及其指标,标准,意义,斜坡坡度,一般要求坡度15,地表水的排泄、场地开发与管理,斜坡抗蚀性,抗蚀能力越高越好,决定设施的稳定性,地形地貌,地貌特征,应有利于地表水排泄,决定地表水的截流与排泄,1.2 填埋场场地勘察,场地基础及外围的综合地质详细勘察工作是与选址同等重要的技术环节 场地的综合地质技术条件直接关系到对环境保护的安全和质量 直接影响到填埋场工程的投资程度 具有优良地质技术条件的场地,会阻滞废物泄露,保护土壤和地下水免受污染

6、 又可简化填埋场工程结构和降低工程造价,场地勘察,包括现场调查和现场勘察两个方面 步骤为 初步调查 实地调查,踏勘 钻探、物探等 整理勘察资料,选址技术方法流程图,区域综合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区域综合地质调查工作是场地详勘阶段的先行工作,其目的就是要研究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表水系、气象、植被、土壤、交通条件,区域和场区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区域的社会、法律法规和经济状况 区域综合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应以卫星相片或航空相片解译作为主要工作手段,并搜集区域现有的综合地质调查资料,必要时再进行局部的现场踏勘、物探技术以及仪器测量工作,自然地理,区域综合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综合

7、物探技术方法及调查内容,场地详勘阶段主要应用物探技术方法查明场地外围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土的渗透性与其他性质的相关关系,在土工试验中最重要的是渗透试验,由渗透系数值来评价土层对有害废物的防护能力,2 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 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环境影响评价,对场地的合理选择、论证填埋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环保部门和公众的认可是十分必要的 应该对卫生填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各种方案的技术

8、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分析比较,从中选出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2.2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废物处理基本计划、填埋场地概况,建设项目名称:XX生活垃圾处理场 建设项目性质:属新建环保公益项目 建设项目位置:本项目位于欧屋村所属的一条山坑叫深坳,属疏、幼林草山地,是一条无水源的旱坑,此地离人居住的地方约2.5公里,开筑道路也较简便 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垃圾日处理量约为40 吨,项目预计近期工程投资330万元人民币 填埋区分三期进行建设 填埋一区填埋高程70米,填埋量为14.2万M3 填埋二区填埋高程为70米,填埋量为10.9万M3 填埋三区填埋高程为75米,填埋量为7.9万M3 垃圾场

9、总库容为33万立方米,总填埋年限20年,卫生填埋场选址,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填埋场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区域环境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 2.填埋场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影响或对周围环境影响不超过国家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 3.填埋场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4.填埋场应具备相应的库容,填埋场使用年限宜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 5.选择场址应由建设、规划、环保、设计、国土管理、地质勘察等部门有关人员参加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 17-2001,填埋场选址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10、:,1)场址初选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地形、地质资料,在图纸上确定3个以上候选场址 2)候选场址现场踏勘 选址人员对候选场址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对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气象、交通运输和人口分布等对比分析确定预选场址 3)预选场址方案比较 选址人员对2个以上(含2个)的预选场址方案进行比较,并对预选场址进行地形测量、初步勘探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选址报告,并通过审查确定场址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 17-2001,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的补给区 洪泛区 淤泥区 填埋区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填埋区直接与河流和湖泊相距50m以内地区 活

11、动的坍塌地带、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填埋场选址应事先进行下列基础资料的收集,城市用地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场址周围人群活动分布与城区的关系 城市环境卫生规划及垃圾处理规划 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 地层结构、岩石及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 地下水水位深度、流向等场址水文地质资料及利用情况 夏季主导风向及风速 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背景资料 周围水系流向及用水状况 洪泛周期(年) 待填埋处理的垃圾总量和日填埋量 垃圾类型、性质、组成成分 土石料条件、包括取

12、土石料难易、远近和存储总量 交通运输及供水供电条件,举例,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东源县黄村镇,距圩镇中心约4公里,距附近公路300米,交通便利 位于城镇发展区规划用地之外,是较为理想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用地 地形地貌 东源县黄村镇地形为多个山峰围成的山谷地形,征地范围内,最高峰顶标高为1000 多米,谷地内标高为105 米,现山间多为草地,地表水由北向南流出山地,地质概况,项目所在区域地质构造,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白垩系、下第三系红色砂页岩和第四纪沉积物组成,花岗岩构成了镇区两侧的主要山体,红色砂页岩主要分布在东江谷地外侧的丘陵,第四纪堆积物构成了东江沿岸的冲积平原和台地、低丘 垃圾处理场场址所在地

13、土壤主要为黄黏土,另外零星分布些红色沙砾岩 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有红壤坡积物、峡谷洪积物等,地表黏土层较厚,渗透系数较低,气象气候,东源县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21.0,最高温度37.2,每年1至2月中旬温度最低,最低温度2.5 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3.9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68mm。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9 月份。相对湿度79,年均光照数2020.7小时 全年主导风向为NNW 风,频率为28%;次主导风向为SE 风,频率为10%;平均风速34m/s。台风年均4.1 次,平均风力10 级,阵风超过12级,最大风速达40米

14、/秒,河流与水文,东江河是东源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全流域面积1720 平方公里,干流全长134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00488,有5 条一级支流和许多支流 东江河上游和响水河流域地处山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暴雨多发生在4月初至8月底,暴雨中心一般位于流域上游,县城河道上游河床坡度较大,暴雨来临时集水汇流时间较短,来势凶猛,具有峰高量大的特点,土壤、植被、动物,项目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大多数的山体均有乔木、灌木和杂草覆盖,植被较好,景色秀丽,产物丰富 森林、草地、栽培作物、野生植物、饲养家禽、野生动物等种类繁多 人工养殖的沙虾,江河海洋中自然繁殖的水产品种齐全 主要栽培植物有水稻、甘

15、蔗、蔬菜、花生、番薯、水果、鲜花等,社会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黄村镇位于东源县东被部,距离河源市区116公里,距离东源县城10多公里,辖下16个行政村和一个圩镇委员会,常住人口4.6万人,其中圩镇居民1 万多人,总面积220多平方公里 人群健康状况 本项目拟选址所在区域人群健康状况良好,常见病为感冒、肠胃病、冠心病、风湿等为主,无特殊地方病和急性传染性疾病,环境影响因素和环境要素之间关系,环境目标评价基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 中华人

16、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 年10 月),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88)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大气、声环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水质标准(GB/T 148488-9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各类地方法规,综合评价,公众参与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工程效益堆肥厂 社会效益清洁文明 环境效益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环境保护管理和环境监测制度,最终报告结论,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建设期间环境影响分析评价结论 项目建成后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3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1)场地的选择是否合理 (2)淋洗液的来源、数量及影响 (3)噪音及振动问题 (4)恶臭问题,3 污染土的检测与监测,地下土层与污染情况的可视化识别技术 依据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确定污染土的特征和污染范围,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