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最新编写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6660746 上传时间:2020-10-03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37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最新编写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最新编写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最新编写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翻译及答案[1](最新编写修订)(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 曰 : “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 ; 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 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缟(go):古代的一种白绢。铣(xin):光脚。 【译文】 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 (他的) 妻子善于织白绢, (他们) 想搬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们说 : “你 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 光脚走路 ; 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

2、技能,到用不着的国 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 : “到了不用我们专长 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鲁人身善织履( ) 或谓之曰( ) 履为履之也( ) 而越人被发( ) 以子之所长( ) ( )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自己 有的人 穿 但是,表示转折 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不

3、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 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 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 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 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

4、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 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 ; 不肯受,曰 : “须 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 :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 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 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 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 (宦官) 不肯接受, 说 : “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 农夫说 : “我 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

5、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 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 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

6、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 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略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3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 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

7、够的地方,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知道自己有所不 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 ; 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 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知困 (4)教学相长也 2.翻译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和_的关系,说明了_的道理。 【参考答案】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2.(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教 学 教与

8、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 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选自齐民要术序) 【注释】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译文】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 几年之后, 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 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 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 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 : “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 ; 作十年的打算, 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

9、1)然积以岁月 (2)向之笑者 (3)咸来求假焉 2.翻译 (1) 时人嗤之。 (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1)但是 (2)从前 (3)都 2.略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 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 : “自从我有了颜回,学 生们(以颜回

10、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 : “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 : “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 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蚤死 (2)孔子哭之恸 (3)门人益亲 2.翻译 (1) 弟子孰为好学? (2) 不迁怒,不贰过。 3.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2.略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11、。家贫无书, 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 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 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 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乡里称孝 (2)师事扶风班彪 (3)一见辄能诵忆 (4) 遂博 2.翻译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 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

12、4)就 2.略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 “是小子亦参 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 犹不能平, 悔不穷问。 蒙正曰 : “一知其姓名, 则终身不能忘, 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译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 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 : “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 与吕蒙正同在朝班

13、的同事非常愤怒, 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 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 问。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 : “一旦知道那 个人的姓名 ; 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 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注释】 吕蒙正(994-1011):宋代政治家。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 参知政事:官名,副宰 相 ; 朝士:中央官员。同列:同事。量:肚量。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喜记人过 (2)佯为不闻 (3)令诘其官位姓名 (4) 遂止之 2.翻译 (1)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

14、(2) 不问之何损? 3.上文赞美了吕蒙正在怎样的品质? 【参考答案】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以手自打,而作 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选自百喻经) 【注释】嗔恙:责怪自己有病。唐:空,徒然。 【译文】 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这 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 : “

15、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 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 饼。”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因其饥故 (2)食六枚半已 (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2.翻译 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 : “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 : “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译文】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

16、,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 : “为什么 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 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注释】 裘:皮衣。刍:柴火。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反裘而负刍 (2)胡为反裘而负刍 (3)若不知其里尽 2.翻译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 【参考答案】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 ; 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 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 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译文】 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的老虎,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说 : “老虎,是凶暴 的动物 ; 人是它们的美味。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 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