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46590668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一一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内容梗概十岁的尤拉爬上妈妈的坟头,在寂廖的秋日长空下哭了 起来。舅舅尼古拉让他住在戈罗梅科教授家中。医科大学毕 业后,他同教授的女儿托尼娅结了婚。在动荡的年代,少女拉莉莎J家来到了莫斯科。她的美 丽和聪颖竟使她遭到了母亲的情人科马罗夫斯基的蹂H,但 她终于凭着自己的坚韧和尊严修完了大学,嫁给了热恋她的 安季波夫。战争来了,日瓦戈医生(尤拉)被迫离开托妮娅和刚出 生的孩子,到前线当军医。拉莉莎的婚姻也一直笼罩在科马 罗夫斯基的阴影下,丈夫帕莎离家从军。到前线寻找丈夫的 拉莉莎与日瓦戈不期而遇了,在工作中彼此萌生了爱慕之 情,但终于各奔东西。日瓦戈回

2、到家中发现一切都面目全非,革命胜利时的激 动和赞赏之情也随着之后的饥寒交迫烟消云散了。为了度过 困难,日瓦戈举家迁往乡下。在瓦雷金诺,日瓦戈恢复了平 静的生活。一次在图书馆,他意外地碰到了拉莉莎。 交往中, 他知道了拉莉莎的丈夫和关于科马罗夫斯基的故事,但两人 愈来愈亲密。日瓦戈挣扎在对托妮娅和拉莉莎的爱中,终于 决定回到妻子身边。在回家的路上,他被游击队掳去当了军 医。日瓦戈一心思念和担忧着托妮娅和拉莉莎,几经周折, 终于逃出了游击队。但回到了尤里亚京的日瓦戈发现托妮娅已经带着孩子 们回到了莫斯科,并被迫迁居巴黎。疲惫和憔悴之下,日瓦 戈患了重病,拉莉莎细心而深情的照顾他。在艰难时世中, 他

3、们思考着人生,彼此深深相爱,却无法摆脱对亲人的愧疚 和牵挂。时局动荡,拉莉莎和日瓦戈回到了瓦雷金诺。在这 片白茫茫的雪地上,日瓦戈找到了平生未有的幸福,他沉浸 在甜蜜的爱情中,找到了无尽的创作灵感。可不久科马罗夫 斯基却用计带走了拉莉莎,日瓦戈的梦破灭了。几天后,来 看望拉莉莎的帕莎也自杀了回到莫斯科后,日瓦戈贫穷而落寞。他与善良的玛丽娜 成了家,但仍与一切格格不入,终于在一次心悸突发中阖然 长逝了。拉莉莎参加了他的葬礼并整理了他的遗稿后就被捕 了,从此音信全无。研究综述1956年冬,帕斯捷尔纳克完成了长篇小说 日瓦戈医生 的创作,由于作品涉及到了俄国知识分子对待十月革命的态 度问题而未能在国

4、内发表。1957年,作品在意大利出版,并 被译成多国文字,次年获诺贝尔文学奖。50年代,人们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无论是赞誉还是批评,都带有政治色彩。当时我国也有多篇文章发表,均抨击该作品诬蔑苏联新生活,称日瓦戈是市俭和叛徒。这部作品一直到1988年才被译成中文,真正的研究也随之开始。80年代以来,中国的研究者用新的眼光衡虽 日瓦戈医 生,对作品有了新的阐释。有学者注意到了这部作品的抒 情笔调及其与作家早期创作的关系,注意到了小说的其他艺 术方面的特色,但是大虽的研究仍是围绕着作品的思想内容 展开的。一、对作品的多种角度审视日瓦戈医生涉及了革命、战争、历史、宗教、生命 哲学等众多主题,蕴涵着帕斯

5、捷尔纳克对于时代和人生的独 立思考,因此研究的角度也颇为丰富。包国红在日瓦戈医生帕斯捷尔纳克的精神自传 中根据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和精神探索分析了日瓦戈医 生的自传性质,并从对待革命的态度、宗教思想、道德与 情感的冲突三个方面论证了帕斯捷尔纳克与日瓦戈的共通 点薛君智的帕斯捷尔纳克的生活与创作道路兼论日瓦 戈医生指出,作品所涉及的众多主题都围绕着十月革命 前后俄国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这一中/L、主题,帕斯捷尔纳克 通过日瓦戈的一生揭示了俄国知识分子和时代的矛盾、和革 命的冲突。他分析了这种矛盾起因的三个层次:日瓦戈的基 督福音是历史基础的历史观,他个人的高度自我中心,日瓦 戈根深蒂固的人性论观念。

6、赵一凡在埃德蒙威尔逊的德国之恋评日瓦戈医生 及其美国批评家一文中转引了美国公认的日瓦戈研究权威 威尔逊对作品主题的概括,即革命历史生活哲学文化恋母情 结,其基本观点为:革命一路斩妖除怪,但乂把仇恨和暴力 洒满人间;历史无视人间的苦难和烦恼,但话人们却化困惑 为明智的期待;日瓦戈对生活的默默忍受中也蕴涵某种永恒 的价值;拉莉萨是俄国文化女神,三位男主人公与拉莉萨的 关系展示了他们为争夺女神归属权而发生的历史冲突。刘守平的日瓦戈医生:主体命运的反思则分析了 作品中对十月革命的态度、对知识分子形象的探索、对人类 爱情生活的描绘三个方面对于人的主体命运的反思。作者指 出,日瓦戈虽然与革命的暴力格格不入

7、,但却体现人类对美 好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安季波夫和拉拉的婚姻相反,日瓦戈 与拉拉的爱情生活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人的主体 命运的高扬;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日瓦戈真诚地探究历史, 在他的人生悲剧中似乎拥有某种永恒的东西。从而最终肯定 了对崇尚个性价值、呼唤人性完善的追求。郑羽注意到了小说从哲学和伦理观上审视历史变迁的 特性。在哲学和道德的审视一文中他系统地分析了日 瓦戈医生与苏联现当代众多反映十月革命的作品的明显区 别,即作品是以个人的遭遇和命运以及某种先验的善和正义 等宗教人本主义为参照来审视历史变革的,它强调了人的思 想、情感和审美理性中某些不可改变的因素,并且对历史事 件持非政治性的审视

8、。他指出这种特性正是基于渗透于全篇 的作者的宗教人本主义的的哲学观和托尔斯泰主义的伦理 观,它们够成了小说评价社会历史事件,描述人物的价值参 照体系。郑羽认为,在小说中,扼杀个体理性的价值、泯灭 思维个性是一种社会总体氛围,小说的三个主人公都是它的 牺牲品。安季波夫的命运象征着革命的哲学悲剧,拉拉的遭 际象征着革命的道德伦理悲剧,日瓦戈医生颠沛流离,猝死 街头,则象征着作者眼中那些极少数保持着自省自觉的个人 理性的圣贤之士,最终仍走投无路,潦倒终生。因此,对帕 斯捷尔纳克而言小说的重点在于对扼杀个体理性价值的悲 剧性的强调的哲学思考和为摆脱上述局面而寻找的出路和 归宿的伦理论述。二、作品提供的

9、超越时代的启示日瓦戈医生由于描写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重大主题并 展示了在特殊的年代中人性的选择,因此具有了某种超越时 代的启示意义。在研究中许多学者注意到了作品的这一深层 价值,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作品研究的一个鲜明 的特色。李华在历史与人性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日瓦戈的悲 剧不是人物的悲剧,而是历史和人性的悲剧。因为革命、战 争、社会力虽带来的暴力、破坏和强制与人类本性中热爱自然、安宁和对艺术的追求是格格不入的,日瓦戈医生正是展示了这一冲突。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说描写的延续了几 十年的故事中,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模糊的远景,苏俄历史 上的这些专有名词: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三年内战、卫国 战争等等

10、,在小说里是见不到的,而这一连串的重大事件都 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作者认为,帕斯捷尔纳克以此意在表明就历史事件的破坏性而言,它的正义与否是不明显的,历 史是深奥复杂的,不能简单的以正义、非正义来划分。大革 命时期的混乱和嗜血确实存在,但作品的启示意义恰恰在于 它使我们认识到了社会对日瓦戈应当爱惜,历史对人性应当 宽容,历史的进步不应只是技术带来的物质享受,历史的进 步应是给予日瓦戈安宁的生活。刘士林的生命:沉重的象征读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 说日瓦戈医生则以基督教追求至善的受难作比,分析 了日瓦戈在历史的感悟中对于生命的价值的痛苦的求索。文 章指出,在对命运的忍受中,我们亦可发现一种更宝贵的人 类

11、的理性和英雄品质,虽然日瓦戈在世上历尽艰辛却以失败 而告终,但给他芸芸众生带来了生活下去和生存得更美的信 念,他使我们看到了人性所能经受的苦难和厄运,也看到了 终将到来的真善美的世界。这种对于生活的肯定,正是作品的启示意义。何云波在二十世纪的启示录日瓦戈医生的文化阐 释中写道:日瓦戈医生以革命中知识分子的命运为主 线,在对历史、自然、人生、社会、生命、死亡、自由、真 理等种种命题的探究中,以其博大深邃的思想、对人的终极 价值的苦苦追寻,仿佛成了二十世纪的一部启示录。他在进 一步阐释作品的宗教象征意义时指出:对于中国文学来说, 在对现实政治、社会人生、日常心理伦理的关注中,保持一 种终极关怀,也许恰恰是日瓦戈医生所能给我们的最大 启示。董晓的日瓦戈医生:我心目中的经典中也指出了 作品超越时代的经典的价值。他认为经典需要有史话的风 采、话的意蕴、强烈的批判精神和超越意识。而日瓦戈医 生描写了俄罗斯近 45年的历史;被称为抒情话般的创作; 揭示了人的存在的悲剧性色彩等广泛的形而上问题,具有对 历史与现实的超越了普通政治层面的思考和克服了狭隘的 民族主义情绪和政治功利主义情绪,以人类最广泛的永恒 的、共同的情感为旨归的批判与超越意识,因此具有了经典 的风范。随着研究的深入,日瓦戈医生的丰富内涵逐渐得到 了清晰的展现,但它永恒的魅力仍将吸引着人们对它的孜孜 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