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100分卷)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74854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100分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100分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100分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100分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100分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100 分卷) 第 1 页(共 6 页)第 2 页(共 6 页) 内 装 订 线 外 装 订 线 学 校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100 分卷) (总分: 100 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0 分) 1.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2 分)

2、( 1),直挂云帆济沧海。 ( 2)今日听君歌一曲,。 2.理解性默写。 (2 分) (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富有哲理的千古名句:,。 ( 2)苏轼水调歌头的主题句:,。 3.有感情地朗读是学好一篇文言文的前提。 岳阳楼记的三、四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景异则情也不同,情与景紧密交融。按提示从备选 项中选择合适的词,将字母填在横线上。(6 分) (备选项: A. 欢乐和畅;B.洒脱自如;C.愁苦凄楚) ( 1)第三段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意境悲凉,应读出的情味来。 ( 2)第四段的写景文字,描摹了一幅明媚春光图,色彩明丽,生机盎然,应读出的韵味。迁客骚人 在此情境下登楼的心情,

3、应读出的情趣来。 4.名著知识填空。 (10 分) ( 1) 海底两万里的主要人物:法国生物学家、仆人、捕鲸手、 “诺第留斯号” 的主人。 ( 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讲述了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 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次买车又次失去车,并终于堕人生活的谷底的故事。 ( 3) 朝花夕拾里有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如令人憎恶的琐记中的,最使鲁迅感激日本老 师,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 二、阅读( 40 分) 【一】 (8 分)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和

4、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3 分) 6.分别说说词的上、下片的大意。(2 分)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这两句好在哪里?(3 分) 【一】 (11 分) 元丰六年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

5、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用“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分2 处) (2 分) 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9.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 分) (1)念 无与为乐者()(2)相与 步于中庭( ) (3)至若春和景明()(4)予尝 求古仁人之心()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上下天光,一碧万

6、顷。 11.【甲】 【乙】两文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何异同?(2 分) 12.用原文语句填空。 (3 分)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景的句子:。 岳阳楼记中描写月景的句子:。 它们表现的共同胸襟:。 【三】 (9 分) 【甲】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7、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杂然 而前陈者(杂乱的样子) B.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以为乐) C.胜事空 自知(没有)D.偶然值 林叟(遇到) 1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至于负 /者歌 /于途B.然而 /禽鸟知山林之乐 C.颓/然乎 /其间者D.晚/家南山 /睡 15.将【甲】文中画

8、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 分) (1)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第 3 页(共 6 页)第 4 页(共 6 页) 内 装 订 线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外 装 订 线 16.试展开想象,体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穷”“起”的表达效果。 (3 分) 【四】(12 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

9、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湖心亭看雪 ) 1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 分) (1)虽乘奔御风虽:(2)其间千二百里其: (3)是日更定矣是:(4)湖中人鸟声俱绝俱: 18.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良 多趣味此皆良 实 B.飞漱其间

10、又何间 焉 C.余 擎一小舟 荆国有余 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 白长烟一 空 1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2 分) 20.下面对两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第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 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 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11、。 21.【甲【乙】两文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 分) 三、写作( 40 分) 22.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似乎看到欧阳修畅饮于醉翁亭,范仲淹抒情于岳阳楼请展开联想和想象, 以“与古人对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 字。 100 200 100 200 100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100 分卷) 第 5 页(共 6 页)第 6 页(共 6 页) 内 装 订 线 外 装 订 线 学 校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12、: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第三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1.(1)长风破浪会有时(2)暂凭杯酒长精神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1)C(2)A B 4.(1)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尼摩船长 ( 2)骆驼祥子三三( 3)衍太太藤野先生范爱农 二、阅读 (一) 5.夕阳落花归燕 6.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 7.这两句词,前一句写伤春,后一句写伤

13、别。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景中寓情,景物与人事相连, 含蓄委婉地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燕子的来反衬时光和往事的去,工整自然。 (二) 8.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9.(1)考虑( 2)一同,共同(3)日光( 4)曾经 10.(1)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 2)天光湖面光色交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 11.相同点是两文都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不同点是【甲】文还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 12.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皓月千 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共同胸襟:旷达。 (三) 13.C 14.B 15.略 16.一“穷”一“起”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之景的变幻无穷,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在水尽云生之时的闲适 之情,画面鲜活灵动。 (四) 17.(1)即使( 2)代词,那(3)代词,这( 4)都 18.D 19.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0.A 21.两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 感到无限的悲凉。 【乙】 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 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三、写作 2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