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教案01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6574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教案0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写作《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教案0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写作《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教案0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写作《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教案0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写作《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教案0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作《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教案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教案0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学习目标定位:1、明确观点在文章中的灵魂地位。2、训练提出文章观点的方法。3、初步培养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题目情境:“我是一棵 老树。”(发挥想象,补充横线的内容)教师总结和过渡:为什么同学们对老树形象认识越来越深刻,因为我们在其中表达了我们对老树的认识,或者说关于老树我们有了我们的观点。群龙无首,就可能一盘散沙,一群绵羊,只要有一只狮子领着,也能创造奇迹。写文章(议论文尤是)如果没有鲜明的观点来统领,材料再丰富,语言再优美,都会失去灵魂。那么我们怎么认识观点在文中

2、的地位和作用呢?请看一篇节选的文章。(教学目的是初步引起同学对文章观点的在文章中灵魂作用的认识和重视,为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深入认识作了铺垫。)二、进一步训练明确学生对观点在文章中灵魂作用的认识。1、请同学读一篇节选的文章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一位琴童在国际大奖赛中摘得桂冠的报道。我当时并不感到震惊,因为时下国内学钢琴的少年有许多,弹得一手好钢琴的也不在少数。接着往下读,报道中列举的两个问题,却深深拨动了我的心弦。问题一:你能每天在钢琴前坐上 11 个小时吗? 我略加思索,恐怕很难。11 个小时就是 39600 秒。一个坐姿坚持 39600 秒。那该多么难耐! 问题二:你能连续 11 个小时反复练习

3、弹奏同一支曲子吗 ? 在琴凳上持续坐 11 个小时已是难事,反复练习弹奏同一支曲子,岂不难上加难!其间必将充斥太多的单调、枯燥、乏味! 报道最后披露,以上两点正是琴童成功的法宝。我长嘘一声,这也难怪这位琴童能在国际大奖赛中一举夺魁了!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我参加过高考,不过没能拿到状元。去年的秋天,我有幸结识了一位高考文科女状元。近距离地、朋友式的交流,使我窥探到了女状元生活的 B 面。她对我说,每天早晨无论刮风下雨,她都会坚持跑步 3000 米;每天凌晨 1 点前,她从来没有睡过觉这两个数字令我汗颜!当然,每位高考状元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 “状元经”,未必

4、每个人都如她一样晨练、熬夜,但我想,每位高考状元的成功之路必然都包含着类似艰辛的“付出” 。 曾经有一套畅销书在排行榜上高居首位长达数月。因为喜欢这套图书,我开始关注其作者。这套畅销书作者还不太习惯用电脑写作。喜欢用手书写稿件。他身高 ,可是,他已经成文或者写废的手稿叠加起来竟高达 ,比他的身高还要高出 2 厘米!这 是由他一笔一笔写就的、一个字一个字码成的。写作期间,因为伏案久坐,这位 的作者患上了颈椎病,曾经无数次地贴膏药、看医生,他的超乎寻常的付出终于换来图书的畅销佳绩,给他的人生涂上了艳丽的一笔。 2、请同学说说读后的感受。预测:学生主体性学习能够得到一定的体现。大致可以说出以下观点。

5、(1)成功需要执着。(2)成功需要坚持。(3)只有付出,才能成功。3、 教师追问:为什么不同的学生感受不一样呢?仅仅是因为读文章是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节选的文章还差点什么吗?学情预测:学生经过个体主体或集体主体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这是一篇并不完整的文章,只有三则动人的故事,没有明确的观点。教师总结和过渡:这篇文章缺少灵魂,老师说得对吗?学生回答“对”。不是老师说得对,而是同学们发现得对。文章是要表情达意的,尤其议论文,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态度,呈现自己的价值判断。4、教师补出被删去的文章题目和表明作者观点的文字。学生齐读并体会作者运

6、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只有“付出”,才能“杰出”。5、看下面的材料,你能判断那一句是观点吗?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常言道:勤能补拙。居里夫人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在十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深夜。如果她不是惜时如金,能取得后来的成功吗?明确:会发生“勤能补拙”与“惜时如金”的两派观点的情况。观点提出后的材料并不是来证明观点的。 所以议论文的观点鲜明,首先必须要作者对观点本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勤能补拙的关键是勤、拙二字,居里夫人是勤的,但她并不拙,对观点似是

7、而非的认识,是导致观点模糊的原因之一。 三、议论文的观点的提炼有三个要求:正确、新颖、深刻。1、如何使观点正确呢?(1)要分析题目中所关联的事物的特征和性质如:金字塔给我们的启示(2)要理解题目的隐含意义如:树木森林气候训练:刘备临终前告诫儿子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请以这句话为论题提炼出一个论点。2、如何使观点新颖呢?(1)换一个角度(多向思维)如:滥竽充数(2)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如:论“牵牛花”3、如何使观点深刻呢?如:走在大街上,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关减肥瘦身的广告,确实爱美是人的天性,我们有必要清除身体中过多的脂肪。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在这个喧嚣的文化迷乱的时代,各种

8、价值取向低俗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追求不断泛滥,这种“ 精神脂肪” 的堆积也在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因而,我们更有必要关注这种“精神脂肪”的危害。在这个意义上,有人说得很好:“ 物质的脂肪臃肿着我们的身体,精神的脂肪锈蚀着我们的灵魂。 ”请以“精神的脂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 字。(参照例文,见讲义。)四、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分论点的一些方法 1、一般法 按照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为序,对论点进行分析。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示例 1:中心论点:应当学好语文。分论点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 。(为什么要学好语文

9、) 分论点二: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怎样学好语文) 2、分解法(1) 并列分解“是什么” 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就其内涵而言。如中心论点:做人要有责任心 (对中学生来讲) 分论点一:首先要担起家庭责任 分论点二:还要担起社会责任 又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自嘲,是机敏的退让;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二是就其外延而述。如 2006 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2)并列分解“为什么”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

10、面来阐释。如中心论点:中学生要参加家务劳动分论点一: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 ;分论点二: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分论点三:参加家务劳动可以培养中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 又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3)并列分解“怎么样”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论点: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分论点一: 首先要承认困难. 分论点二: 其次是不怕困难. 分论点三: 再次是千方百计战胜困难.

11、又如话题“问” ,一位考生以“问打开真理之门”为论点,然后分解成三个分论点: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是问的发展;会问,才能真正发现真理,是问的目的。(4)辩证分解法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剖析分解。 如中心论点:正确对待嫉妒心。分论点一:妒嫉心理往往导致缺德行为; 分论点二:妒嫉心也可以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分论点三:将妒嫉心化作追赶他人的动力。3、对比法 从假设的角度,对论点进行正反分析。 如论点:爱子不当则害之。 分论点一:

12、爱子适当,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分论点二: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五、训练学生提出文章观点的方法。1、 引用名言提出文章观点。06 江苏高考作文人与路开头鉴赏:分析这个开头是怎样一步步进行引出观点的?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 人生在世,总是踏着前人的脚步,仿效学习的过程。但我以为遵循别人走过的路,便会走向平庸,甚而走向灭亡。走自己的路才能走出真我的风采。走前人留下的路,是为了收获一份经验,一份感悟,走自己的路,则是为了收获一份成功,一种回报。(1)观点在哪里?(2)的内容分别是什么?(3)你能归纳出引用名言提出文章观点的方法吗?学情预测:观点是第,是

13、引用了名言,是分析了名言。因此方法是:引用名言,分析名言,联系名言与文章观点的关系导入文章观点。练习:请引用清代袁枚名言“不学古人,法无一可;全学古人,何处着我。”写出文题人与路观点为“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的开头。学生答案进行比较辨析。答案 1、袁枚说过:“不学古人,法无一可;全学古人,何处着我。”让我们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吧,只有这样才能享受自己的人生,一步一个脚印踏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的天空。答案 2、袁枚说过:“不学古人,法无一可;全学古人,何处着我。”古人的思想、法度都有他们的可取之处,但在生命旅途中做别人的克隆版,别人的替身往往只是可悲的影子,再也找不到自己。学情预测:学生回答:第一个答案

14、提出了文章的观点,但缺少对名言的分析。第二个答案分析了名言,但缺少文章观点的提出。修改意见:(同学黑板书写)。教师总结归纳:二合一即可。(参考如下)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袁枚说过:“不学古人,法无一可;全学古人,何处着我。”古人的思想、法度都有他们的可取之处,但在生命旅途中做别人的克隆版,别人的替身往往只是可悲的影子,再也找不到自己。让我们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吧,只有这样才能享受自己的人生,一步一个脚印踏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的天空。2、对比提出文章中心论点。什么叫对比开头法?对比开头法,是把两个相对和相发的事物,或者同一个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情形并举出来,从而肯定一

15、方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营垒分明,气势旺盛。尝试练习 1:文题在逆境中奋起雏鹰:在猛烈的风雨中冲向天空,因此它炼就了丰满的羽翼。 麻雀:在暴雨来临时躲进屋檐下,因此它注定寄人篱下。同样,我们如果回避逆境,选择坦途,我们也将一事无成;我们只有在逆境中奋起,勇于拼搏,才能搏出精彩人生。3、类比排比句式引出观点法。类比(排比句式)引出观点法:是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相同点,由物及人或由事及理进行推理的一种表达方法。其操作过程是先找准事物与人或事物与道理的类比点,然后选准事物用排比句式表述出来。再由此推出观点。注意点:(1)选准事物(观察仔细,选择新颖鲜明的事物),叙述清楚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2)注意

16、事物与观点的密切联系。尝试练习:文题:素质和诱惑鱼儿没有拒绝食饵的诱惑,葬送于吊有美食的钩上;熊没有拒绝美味的诱惑,失足于猎人布下的陷阱;寒号鸟没有拒绝安逸的诱惑,终归冻死在石缝中;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面对种种诱惑,我们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会拒绝诱惑。六、总结全课,布置作业。1、根据下列作文题的要求,拟定论点与分论点。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起我们的联想或感悟。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以“茧”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提示】无论把“作茧”和“钻破”比作什么,都一定要和“人生”有关。 2、请给下面的命题作文提炼论点与分论点。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拥有众多的观众,其内容多为人们平常关注的焦点和议论的热点,人们喜欢它,究其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