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定安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73486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定安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南省定安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南省定安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南省定安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定安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 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中 讲到孙悟空的故事实际上暗含了佛教“放心”“定心”与“修心”的全过程,来 宣扬一种佛家的摆脱迷惑找回本心不得迷失的精神境界。文学首先是人学。 所谓 文学的人民性, 概括地说, 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 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 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 唐僧是个人,而且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

2、人之外,其余全是怪,但书中尽是“精怪 魑魅俱通人情”“神仙鬼怪皆晓人性”,所以虽然表象是“怪”“神”,实质仍 是“人”。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位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 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也是西游记得以流传不朽而“孙 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 首先,早在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周群”条中就描写了一只传授周群历 算的白猿, 它有变幻莫测能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它可与天齐寿, 这些全都具有后 来孙悟空的特点;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里描写的那只“遍体皆如铁”“虽百 夫操兵不能制、知死生之数”的白猿,不更有孙悟空的影子?宋代大唐三藏法 师取经诗话 中,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法师座下

3、的护法猴行者,应该就是孙悟空 的前身。以上种种显示孙悟空这一形象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为,而是历代人民集 体智慧的结晶,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中的。 其次,作者有意让孙悟空处在一个世俗态层面,是要借宗教徒们宣扬的 “虔 诚信教、苦修苦炼、成仙成佛的母题”来阐发世俗社会一个生活哲理:要获得成 功需走正道,历经磨难,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斗志。孙悟空如此历炼 艰苦,也正因此孙悟空并没有远离尘世, 脱离人民,而是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 阐述了群众集体意识中的人生哲理。 再次,从孙悟空性格中最鲜明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有个性、追求自由。这两 个方面论述这一形象还体现了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仍津津乐道的审美

4、价值取 向:个性、自由。举一处例子:对那个专门用来“拘系、收管”他,不让他“逍 遥自由耍性子” 的紧箍儿, 念念不忘能“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 再去捉弄他人”。孙悟空一生奋斗,都是为了获得人生的最大自由,而“斗战圣 佛”的成果也是“来去任自由,也无恐怖也无愁”。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以及在 追求过程中体现的优良品质,英雄特征无一不是人民群众集体意识中所向往的, 而鲜明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了。 还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由于考试落第、一生不遇,只做过一个地位极 卑的胥吏,被士大夫视为奴仆。 他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决不会成为士大夫阶层的 代言人和传声筒, 他的笔下绝不会是歌功颂德的官方著书,更

5、不会是封建统治阶 级愚弄百姓的说教。 也正因为孙悟空形象蕴含了人民对英雄的品评,反映了世俗 宗教文化, 由于他具有强烈的人民性, 贴近人民心理, 所以在古代就深受广大人 民喜爱,在民间长期传讲,广泛流传,“街谈巷议皆孙猪”。小说中的精彩回目 还被排成戏剧,在舞台上表演。连红楼梦里薛宝钗过生日也要点一出“西游 记”,慈禧太后的戏楼里专门为孙悟空安排了一个飞天的通道,绍兴戏里有大量 的猴戏。在今天, 西游记还不断被拍成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等各类节目,翻译 成外文流行于欧美。 孙悟空形象之所以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巨大的吸引力, 应 该归因于这个形象体现出的强烈鲜明的人民性,使得这一形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

6、一支奇葩,千百年来绽放着异彩,经久不衰。 (删改自解读孙悟空形象的人民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学因为是人学, 所以有了人民性。 文学具有反映生活、 表达人民思想感 情的社会属性。 B. 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 小说中的人物除唐僧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 其余全是怪。 C.西游记 实际上通过孙悟空的情节来宣扬一种摆脱迷惑、找回本心的佛 家精神境界。 D.孙悟空是一位石猴幻化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这是西游记 流传的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孙悟空的形象不是作者一个人的独创,而是在历代人民集

7、体智慧的结晶基 础上再创造的。 B.无论是拾遗记中“遍体皆如铁”的白猿,还是补江总白猿传里那 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都有孙悟空的影子。 C.孙悟空的精神母题意在告诉人们,要想成功, 不光要走正道, 还要百折不 挠,勇往直前。 D.吴承恩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的文学立场,他描写的孙悟空形象反映了人民 的心理状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红楼梦里关于西游记的情节设计,是由于西游记深受广大人 民群众的热爱。 B.孙悟空许多英雄特征都是人民群众集体意识中向往的,并且鲜明地打上了 人民性的烙印。 C.孙悟空西行路上历经磨难, 百炼成钢,也从侧面说明孙悟空并没有远离尘

8、 世,脱离人民。 D.孙悟空性格中有个性、 追求自由的特点, 体现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的审 美价值取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材料一: 家庭学校,美国称之为“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 。家庭学校是一种以 家庭为基础、 孩子为受教育者、 家长为主要教育者的教育形式。家庭学校不同于 学校教育,意味着“以家为本”而非“以校为本”的教育。除了可以从学校及其 他教育机构得到课程、 教材等方面的服务外, 家庭学校还可以调用更多的社区资 源:图书馆、博物馆、体育运动中心、 画廊、展览馆以及亲友和邻居的智力资源, 比学校教育更能

9、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家庭学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 庭教育,它有一定的课程设置,关注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家庭 学校”主张因材施教, 注重个性化和人性化, 按照每个孩子的天赋和能力进行教 育。 材料二: 美国的“在家上学”现象出现于20 世纪 60、70 年代,并在 80 年代后迅速 发展壮大。数据显示, 2007年美国约有 150 万学生在家上学,约占全国学龄儿 童总数的 2.9%。2010 年,就学儿童已接近 200 万人。据了解,这种方式在欧洲、 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南非都是合法的。在加拿大、法国尤其盛行这种教育 方式。以美国而言,在家教育的申请原因,可归纳为种族、

10、语言、宗教信仰、文 化、地区教育水平差异等因素。 育研究院于 2013 年 8 月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在中国大陆约有1.8 万学生 选择“在家上学”。家庭选择在家上学的前五位原因依次是: “不认同学校的教 育理念” (54.19%) 、“学校教学进度过慢” (9.50%) 、“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 分尊重”(7.26%) 、 “孩子厌倦学校生活” (6.07%) 以及 “宗教信仰的原因”(5.59%) 。 当前在家上学人数最多的前三个省市依次是广东、浙江和北京, 均位于东部。 教 育专家分析称,这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高、 社会公众教育观念更开放有关。 在家上学的孩子中,男孩占62.30%,

11、多于女孩。多数孩子的年龄在4 至 10 岁之间 (60.42%) ,其中 6 岁的孩子最多。 材料三: 许多人之所以会本能地反对 “在家上学” ,是因为这与教育国家化的概念相 抵触,是合理不合法的。然而义务教育法最本质的精神,是保障儿童接受教 育,在家上学与这一法律精神并不冲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已经确定了善 待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价值; 教育的民主化、 多样化和选择性的增加, 则是教育现 代化的基本特征。事实上,现行的法律也为改革“预留”了可能性空间:义务 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 “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 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 门批准。”它提示了地方教育制度创新,使在家上学合法化的路 径

12、。 “在家上学” 由父母在家中自主安排子女的教育,有利于克服大一统学校教 育的弊端, 因材施教,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有利于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多样 化的教育创新; 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 于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个人的建设,顺应了社会利益分化、 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发 展趋势,是对公立教育单一教育模式的丰富和补充,从而增加了教育的多样性、 选择性,是学习化时代一种崭新的教育探索。虽然“在家学习”已成为相当一部 分人真实生活中的选择, 但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 由于没有完整的义务教育阶段 学历,“在家学习”的孩子想要参加中考、高考时,学籍不完整导致这些孩子没 有报考

13、资格。因此应明确“在家上学”的合法性,并搭建“在家学习”者与学校 教育的桥梁。给予“在家学习”者合法的学籍,并制定中小学在家学习的学历认 定办法;制定“在家学习”者参与中考、高考的具体办法。 (有删 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家上学,也被称为家庭学校,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孩子为受教育者、 家长为教育者的教育形式。 B. 美国在家上学现象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发展较为迅速,申请在家教育的 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C. 专家认为,在家上学并不违背我国教育法规的本质精神,体现了现代教 育的基本价值和基本特征。 D. 朱永新认为,在家上学符合当前中国教育和时代

14、发展潮流,有利于个人、 家庭和教育本身的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在家上学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和人性化,由此可以推断传统教育 在关注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是不够的。 B. 在家上学在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发达国家中较为盛行,学生人数很多, 也是合法的教育形式。 C. 中国在家上学人数较少,选择的原因主要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与 经济文化水平并没有直接关系。 D. 杨东平认为,现行义务教育法为教育改革预留了空间,只要经教育 行政部门批准,在家上学就合法化了。 6. 从材料看,中国的 “ 在家上学 ” 的原因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具有怎样的特点?

15、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灯殇 陈永林 这天晚上,六根对女人说: “再过几天就中秋了。你明天去买十斤月饼,三 斤糖块,三十挂小鞭炮烟我已买了。” 每年的中秋晚上, 许多村里人都在六根家挂一盏灯笼。鄱阳湖一带有这种风 俗,一到中秋这晚,村里人便在德高望重的人门前挂盏灯笼,表达自己的敬意。 这几年,六根门前挂的灯笼最多。 村里人在哪家门前挂灯笼, 哪家就得放鞭炮迎 接。大人敬烟,小孩散糖,女人吃月饼。 六根的女人有点不愿意:“每年花一百多块钱换几十只灯笼,一点也不值。 那些灯笼既当不得衣服穿,又顶不得饭吃。” 六根沉了脸说道

16、: “这灯笼拿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别人想自己门前多挂几个 灯笼还想不到呢。这是村里人对我的信任,对我工作的肯定。” 女人说:“钱呢 ?” 六根问:“家里一百多块钱也没有?” 女人说:“儿子前几天上学,把家里的三千块钱全带走了。” 六根就翻口袋,口袋翻尽了,才翻出五十多块钱。 六根说:“要不,你明天提一只母鸡去卖。” 女人小声嘟囔:“哪有你这个当村长的! 别人当村长,家里要啥有啥,可你 每年只得几十只灯笼。” 六根再懒得搭理女人了。 每年村里人挂的灯笼, 他都没扔, 都堆放在一间房 里。 中秋节这天,六根早早吃过了晚饭。女人买来的糖块、月饼也摆放在桌上。 鞭炮拆了封。 只等提灯笼的人一来, 就放鞭炮。 月饼样的圆月好不容易从鄱阳湖 里爬起来了,一些小孩已在月光下疯闹了。 六根坐在门前悠然地吸着烟, 眼光却不时往路边上掠。 终于来了一个红红的 灯笼,六根兴奋地站起来,喊女人:“快拿鞭炮放,灯笼来了。” 鞭炮劈里啪啦地响了。 可是灯笼并没进他家, 而是进了春生的家。 六根气得 骂女人:“谁叫你这么早放鞭炮 ?”女人不敢辩, 反而安慰六根:“急啥 ?等会儿, 灯笼不就都来了 ?” 又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