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69296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5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 含答案 )(1)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 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2、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 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 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 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 , 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 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 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 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 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 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面是关于“ 文言实词 ” 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 录毕, 走送之 ” 中 “ 毕” 的积累,迁移可知【乙

3、】文中 “ 问毕辞归 ” 的“ 毕” 是_之意;由【甲】文“ 援疑质理 ” 中“ 质 ” 的积累,迁移可知【乙】 文中 “ 玄因从质诸疑义” 的“ 质” 是_之意。 【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 素 ” 的义项, “ 融素骄贵 ” 中“ 素” 的意思是 _ (填序号)。 素: 未经染色的生绢; 本然的,未加修饰的; 真情,后作 “ 愫 ” ; 蔬菜、瓜果类 食品; 一向,平素; 预先。 【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 家贫,客耕东莱” 中“ 客 ” 是_之意。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 C. 乃

4、召见于楼上 /所欲有甚于生者 D. 乃西入关 /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 (1)完成,结束;询问,质疑; ;客居 (2)B (3)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 了! (4)困难: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怠慢。 如何克服:宋濂: 到百里外 “ 执经叩问 ” ; 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 郑玄: 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 不懈怠,跟随“ 高业弟子 ” 求学,抓住机会向马 融求

5、教。 【解析】 【分析】( 1) 因为【甲】 “ 毕” ,完成,故【乙】文中“ 毕” 也是 “ 完成 ” 的意 思。因为【甲】质:询问,故【乙】文中“ 质 ” 也是 “ 询问 ” 的意思。 结合语境分析,这 句话的意思是马融一向骄傲自负。故这里的“ 素” 是向来的意思,故选 。 语境推断法, 根据文中前后语境判断。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因为家境贫困,郑玄在 东莱 “ 客耕 ” 也只能是给别人耕种,故这里的“ 客 ” 是客居的意思。 (2)A 助词,的 /音节助词,不译;B 都是介词,把;C介词,在 / 比; D 于是,就 /才;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

6、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既,已经;益,更加。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到了成年以后,我 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去,离开;矣,语气词,了。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郑玄现在 离开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 (4)本文主要围绕“ 求书 ”“求师 ”“求学 ” 三方面的困难写写的,答题时从文中找到作者解决 办法的语句并概括归纳。可以概括为:以抄书来克服无书之难;以谦恭的态度来克服无师 之难;不畏路遥天寒克服求师之难;以读书之乐克服生活艰苦之难。郑玄在山东没有值得 求教的人;够进入厅堂听马融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三年都不能见马融一面;郑玄日夜 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郑玄趁机

7、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完成,结束;询问,质疑; 客居 B;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 了! 困难: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怠慢。 如何克服:宋濂: 到百里外 “ 执经叩问 ” ; 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 郑玄: 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 不懈怠,跟随“ 高业弟子 ” 求学,抓住机会向 马融求教。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 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

8、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 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 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 气,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2阅读下列文言文,

9、回答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 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

10、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 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 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1)请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尝趋百里外趋: _ 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材: _ (2)翻译下列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4)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和 “ 聪与敏者

11、自败” 的 原因。 (5)请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 【答案】 (1)快步走;通 “ 才” ,才能 (2)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我天资愚 笨,赶不上别人。 (3)人之为学 /有难易乎 (4)宋濂: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聪与敏者:不努力学习。 (5)相同点:内容上都是讲学习问题;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不同点: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 驱” 是 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快步走的意思。“ 材” 是通假字,通

12、 “ 才” ,才能。 (2)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重点词语有:“ 以 是” ,因此; “ 以” ,介词,把;“ 假” ,借; “ 得” ,能够。句意: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 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句重点词语有:“ 昏” ,愚笨; “ 逮” ,不及,赶不 上。句译: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 (3)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为:人 之为学 /有难易乎。 (4)甲文的总结句“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在选文删掉的部分,这一句交代了“ 故余虽愚,卒 获有所闻 ” 的原因,所以在作答时,围绕“ 勤 ” 和“ 艰” 回

13、答即可;乙文“ 聪与敏者自败” 的原 因,用原文语句“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来作答,用自己的语言就是“ 不学 ” 或“ 不努力学 习” 。此题考查较为简单。 (5)从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三个角度作答。两文都讲了学习问题,都运用了对比 手法,但表达方式上有所侧重: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甲文叙议结合,以记 叙为主;乙文是典型的议论文,原文中的事例是记叙,但是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以议 论为主。同此题考查较全面,也比较难。但如果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对记叙 文和议论文的常考知识点烂熟于心的话,得全分也很容易。正所谓“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 之,则难者亦易矣” 。 故答案为:

14、快步走;通 “ 才 ” ,才能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我天资愚笨, 赶不上别人。 人之为学 /有难易乎 宋濂: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聪与敏者:不努力学习。 相同点:内容上都是讲学习问题;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点:表达方式不 同,【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 【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 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 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 可不记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5、。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 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运用 “ 留 ”“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 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 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 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

16、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最后再从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 【附参考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做,那么容易也变得 困难。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去学,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学,那么容易也 变得困难。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也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 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一倍;能力也超过别 人一倍,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 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 而努力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桓帝延熹 中,幸 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 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