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65512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诗歌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运用了 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的 情怀。 (2)请简要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句。 【答案】 (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 ”“入” 赋予 “ 日”“春” 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 趣。 【解析】 【分析】( 1)“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

2、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这两句前一句问,后一句答,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 法。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 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两句炼字炼句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 “ 日” 与 “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 生” 字“ 入” 字 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 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 的艺术鼓舞力量。 故答

3、案为:( 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入” 赋予 “ 日”“春” 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自然理趣。 【点评】( 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解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 大意。 (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来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引 ” 是古代的一种诗体。 (1)一,二两句,写出了秋天_的特点。 (2)评 “ 孤客 ” 二字, “ 使无限情思,溢于言表” 。这 “ 孤客 ” 二

4、字,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萧瑟凄凉 (2)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解析】 【分析】 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 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 :秋风不知 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诗句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 思造境。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由此表达了思乡的思想感情。 考查诗人炼字的艺术魅力。“ 孤客最先闻。” 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 秋风 ” ,诗 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 孤客最先闻” 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 孤客 ” 所 “ 闻” 。作为 “ 孤客 ” ,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

5、情和思归之心更是 可想而知的。 故答案为: 萧瑟凄凉; 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点评】 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答题时应注意,描摹物象,联想和想像再现画 面;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揭示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秋风、萧萧、雁 群” 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 考查诗人炼字的艺术魅力。答题时应注意,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 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孤客 ” 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6、,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 “ 澹澹 ” 的意思是 _ (2)本诗共七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 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答案】 (1)水波摇动的样子 (2)D 【解析】 【分析】( 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识记。注意解释时要结合语境。(2)考查对 诗文作者情感的理

7、解。观沧海是作者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 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 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 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 意为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D 项中说 “ 悲从中 来” ,明显曲解了文意。 故答案为:( 1)水波摇动的样子 (2)D。 【点评】词语的赏析可以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等入手;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中描述的 画面、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哲理入手。具体技巧有:抓关键词

8、;分析遣词造句;描述画 面;体会意境;把握情感;领悟哲理;赏析写作手法等。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 “ 枯藤 ”“老树 ”“昏鸦 ”“夕阳 ” 等词语描绘了一蝠怎样的景象? (2)“ 小桥流水人家 ” 的情意与 “ 断肠人 ” 的愁情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一下。 (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深秋晚景图。(“ 萧条 ” 、“ 凄凉 ” 等词语亦可) (2)一致。小桥流水人家更供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以乐衬哀)。 (3)通过写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一种孤寂的情怀和

9、思乡之情。 【解析】 【分析】( 1)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 秋 ” 字,但却 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深秋晚景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 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2) “ 小桥流水人家” 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在这里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衬托出游子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3)天净沙 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 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 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

10、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故答案为: 深秋晚景图。(“ 萧条 ” 、 “ 凄凉 ” 等词语亦可) 一致。小桥流水人家更供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以乐衬哀)。 通过写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一种孤寂的情怀和思乡之情。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曲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内容,理解内 容,概括的语言要简洁。 本题考查考生对句意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语句,理解语句的意思,注意结合写 作背景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难度不大,本曲言简意赅,考生抓关键语句即 可回答。 【附参考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

11、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 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作者最难忘的是什么季节的杭州?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案】(1)杭州之秋。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 潮。 (2)对杭州风物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之情。 【解析】 【分析】( 1) “ 月中寻桂子”“看潮头 ” 中秋节赏月尝桂子,看钱塘涌潮所以是秋 季。 (2)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

12、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 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 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 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对杭州风物的赞美和眷 恋,对江南深深的热爱。 故答案为: 杭州之秋。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 潮。 对杭州风物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之情。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内容,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的是诗人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

13、的生活经历和处境进行分析。 6古诗阅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_”字为线索,以“_”季为着眼 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所展 现的画面。 【答案】 (1)行;早春 (2)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 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解析】 【分析】( 1

14、)这首七言律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生动形 象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生意盎然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结 构上全诗以 “ 行 ” 为线索,以 “ 孤山寺 ” 起,以 “ 白沙堤 ” 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 化,条理井然,以“ 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2)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 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 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抓住“ 早莺争暖 树”“新燕啄春泥 ” 景物的特点描绘即可。 故

15、答案为: 行;早春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 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基础上容易作答。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描绘的情景的想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 行作答。注意语言的连贯、流畅,想象要合理,语言要优美。 7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 (2)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3)品读本诗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 “ 客路 ” ,后写 “ 行舟 ” ,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 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4)“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 (1)潮平两岸阔 (2)颈联:喜悦、高兴。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 (3)D (4)“ 入” 和 “ 生”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日” 和 “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 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解析】 【分析】( 1)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如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可 提取 “ 潮平两岸阔 ” 作为答案。 “ 潮平两岸阔 ” ,“ 阔 ” ,是表现 “ 潮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