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必刷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58232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247.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必刷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语文】中考必刷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语文】中考必刷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必刷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必刷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中考必刷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 纯嘿 , 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 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此非恶人,当是教 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 母涕泣 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 枳棘非鸾凤 所集 , 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 , 卒于 家。 【注】 至行:高尚的德行。 嘿:

2、同 “ 默” ,闭口不说话。 征辟( b ):征召、推举 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为蒲亭长 _ 枳棘非鸾凤所集_ (2)用 “/ ”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2 处) 吾 近 日 过 元 舍 庐 落 整 顿 耕 耘 以 时 (3)翻译句子。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则) (4)仇香有哪些“ 至行 ” ?请概括。 【答案】 (1)担任;栖息,停留 (2)吾 近 日 过 元 舍 /庐 落 整 顿/ 耕 耘 以 时 (3) 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一个人立志求 学,难道还

3、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 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 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 亲民; 不慕名利; 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 【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 句意 为:担任蒲亭亭长。为:担任; 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集:栖息, 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 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 句。本句句意为: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根据句 意断句为:吾近 日

4、过 元 舍/庐 落 整 顿/耕 耘 以 时。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乃,于是;以,拿;奉,通“ 俸” ,俸禄;资,资助;使,让; 句子翻译为: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顾,难道;不如,比不 上;鄙,边境;句子翻译为: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界的那个和尚吗? 淫,使 思想迷惑;移,使 动摇;屈,使 屈服;句子翻译为: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 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4)所谓 “ 至行 ” 在注释中给出,指的就是高尚的德行。从文中他处理陈元的事件来看, 首先他以

5、自己的亲眼所见表述自己不相信的理由,然后以简洁的语句就说服了陈元的老母 亲及陈元,可见他善于规劝;其次在陈元事件中,他对陈元的情况十分了解,这也表现他 与百姓走得很近,并没有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第三,“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 服” 一句,可见他为人认真,究外表装容;“ 不应征辟 ” 则表现他不慕名利。 故答案为: 担任;栖息,停留 吾 近 日 过 元 舍 /庐 落 整 顿/ 耕 耘 以 时 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一个人立志求学, 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 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不偏听偏信,善于

6、说服别人; 亲民; 不慕名利; 讲究仪容仪表。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 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 较做出选择。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 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 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

7、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 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附参考译文】 有一个叫仇香的陈留人,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年龄四十岁时, 担任蒲亭亭长。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 不孝。仇香吃惊地说:“ 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说 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罢了。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 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陈元的母 亲哭泣着起身告辞。于是仇香亲自

8、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伦理孝道,讲解祸福的道理。陈元 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考城县令王奂听说了这件事,说:“ 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 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 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 太学。 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即令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齐。平常,从 来看不见仇香因喜怒而改变声音脸色。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来在家里去世。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 僧智仙也。名之者

9、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语句划线的词语。 泉香而酒洌 _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 伛偻提携 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 2 段中,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 风景画 ” 。 B. 文中第三段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 借酒解愁 ” 来排遣被贬后痛苦抑郁的思

11、想感情。 C. “ 环滁皆山也 ” 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 D.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乐” 字。 “ 醉” 与“ 乐” 是统一的, “ 醉” 是表象, “ 乐 ” 是实质。 【答案】 (1)清;离开;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2)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醉了能同他们一起欢乐,醒 来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3)B 【解析】 【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 去” :离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 “ 洌”“伛偻 ” 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得” :领会。 “ 寓” :

12、寄托。还有“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 以文者,太守也” 判断句的翻译。“ 醒能述以文者” 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3)B 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被贬谪后痛苦抑郁” 错。本文通过描写 滁州的山水美景、太守与民同乐一起游玩的乐趣,表达了醉翁醉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 的情怀。 故答案为: 清;离开;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醉了能同他们一起欢乐,醒来 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B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 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

13、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 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 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附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 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 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 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

14、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 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 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 醉翁 ”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 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 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 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 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

15、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 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 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 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 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 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 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

16、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 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 庐陵欧阳修吧。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 首虏,毕贺,因问信曰:“ 兵法: 右倍 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 背水陈 , 曰 破赵会食 ,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信曰: “ 此在兵法,顾诸君 不察耳!兵法不曰: 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且信非得素拊循 士大夫 也此 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 乎! ” 诸将皆服,曰:“ 善!非臣所及也。” 【注】 效:贡献,呈献, 倍:通 “ 背 ” ,背向,背着。 陈:通 “ 阵 ” ,布阵摆开阵 势, 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 士大夫:指一般将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B. 顾诸君不察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