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58075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2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精品】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精品】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 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 尺,浸淫 日广。每履之,足苦踬 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 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 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 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 即乎其故, 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 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2、 浸淫:渐渐扩展。 踬:跌绊。 习之中人:习惯在 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日 /吾日三省吾身 B.贵乎慎始 /不义而富且贵 C.顾而笑曰 /顾野有麦场 D.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温故而知新 (2)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而 弗 得 辄 起 绕 室 以 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 解。 【答案】 (1)C (2)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而 弗 得/ 辄 起 绕 室 以 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

3、或:要重视学 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解析】 【分析】( 1)A 项,前一句句意为:一天。日:天。后一句句意为:我每天多次 反省自己。日:每天。B 项,前一句句意为: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 的习惯养成。贵:可贵。后一句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贵:富贵。C 项, 前一句句意为:回过头笑着对我说。顾:回头看。后一句句意为: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 麦场。顾:回头看。D 项,前一句句意为: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故:原来的,旧的。后一句句意为: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故:原因,缘故。 故选 C。 (2) “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的意思

4、是:(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 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俯而读仰而思” 的意思是:低下头就读 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这是我读书的两种姿势,所以在“ 读” 后停顿。 “ 思有弗得辄 起绕室以旋 ” 的意思是: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所以在“ 得” 后停顿。故句子划为: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而 弗 得/ 辄 起 绕 室 以 旋。 (3)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这篇文章通过主旨的切身经历和感 受,告诉我们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习的初始阶段一定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用文章中的 话就是 “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 故答案为: C; 俯 而

5、 读 /仰 而 思 /思 而 弗 得/ 辄 起 绕 室 以 旋。 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或:要重视学习 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教学断句。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注意结合重 点语句的理解进行分析概括。 【附参考译文】 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我)

6、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 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每次经 过,我总要被绊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 样安稳。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 你连一间屋子都不 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 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 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 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 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

7、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 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 似? ”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 ,当极明邪?” 徐曰 : “不 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1)为句中加下划线字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原文义项正确选项

8、 尝月下戏A.曾经 B.经历 C. 品尝,辨别滋味_ 若令月中无物A.好像 B.你 C. 如果_ 不然A. 的样子 B.这样 C. 然而,可是_ (2)选出与 “ 人语之曰 ” 中的 “ 之” 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学而时习之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曲肱而枕之 D.日月之行 (3)翻译文中划线句。 公欣然曰: “ 白雪纷纷何所似?”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4)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甲文和乙文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 请结合选文,说说谢道韫和徐孺子的回答有何共同的“ 妙处 ” ? 【答案】 (1)A;C; B (2)D (3) 太傅高兴地说:“ 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

9、像什么?” 比如人的的眼睛中有瞳仁,如果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明亮。 (4)作答时都运用修辞,形象生动。谢道韫运用比喻,将“ 雪” 比作 “ 柳絮 ” ,既表现出雪的 轻盈,又有美的意境,形、神、韵兼备;徐孺子面对别人的提问,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运 用类比,从月亮联想到眼睛,将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生动形象,从而使提问者明 白。 【解析】 【分析】( 1)“ 尝月下戏 ” 意思是 “ 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 ,所以 “ 尝” 解释为 “ 曾 经” ; “ 若令月中无物” 意思是:如果月亮里什么也没有,由此“ 若 ” 应解释为 “ 如果 ” ;“ 然” 是 “ 这样 ” 。 (2)“ 人语之

10、曰 ” 中的 “ 之” 是代词,指徐孺子。A.代词,指前面学习的东西。B. 代词,它, 这里指学问和事业。C.代词,指代手臂。D.结构助词,的。D 项用法不同。 (3)本题注意: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4)结合言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谢道韫:谢道韫的“ 善言 ” 体现在 她用柳絮喻雪,使用比喻的修辞,既贴切又有意蕴,写出了雪的轻盈、美感和诗意,足见 她的才气。 徐孺子:徐孺子的“ 善言 ” 体现在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通过 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类比来告诉提问者他的答案,机敏有趣。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A;C;B;D; 太傅高兴地说:“ 白雪纷纷扬扬

11、的样子像什么?; 比如人的的眼睛中有瞳仁,如果 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明亮; 作答时都运用修辞,形象生动。谢道韫运用比喻,将“ 雪” 比作 “ 柳絮 ” ,既表现出雪的轻 盈,又有美的意境,形、神、韵兼备;徐孺子面对别人的提问,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运用 类比,从月亮联想到眼睛,将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生动形象,从而使提问者明白。 【点评】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 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 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

12、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答题关键是熟记常见 的一些虚词的用法; 本题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用“ 留”“删”“调”“换” “ 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 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结合言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徐家有个孩子,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 若是月亮里什么也 没有,他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

13、这个姓徐的孩子说:“ 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 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 胡儿曰: “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 尊君在不? ” 答曰: “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 ” 元方曰: “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

14、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1)下面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 B.公大笑乐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雪中 “ 儿女 ” 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 儿女 ” 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B.谢太傅 “ 欣然、大笑乐 ” ,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 C.陈太丘指责友人“ 日中不至 ” ,可见他是办事

15、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D.友人由 “ 怒” 到“ 惭 ” ,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 【答案】 (1)D (2)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 【解析】 【分析】(1) A 项,太阳 /每天; B 项,通 “ 悦 ” ,高兴的样子/喜欢,爱好;C 项,当时 /按时; D 项,信用 /信用。故选D。 (2) 儿女:子侄辈。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 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 为;而,是连接动词“ 委

16、 ” 和 “ 去 ” ,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句意:真不是人啊! 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项,元方指责友人“ 日中不至 ” ,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故选C。 故答案为: D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真 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C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 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