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Word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52174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 C. “过五溪 ” 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象奇特,感人至深。 【答案】

2、 (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2)B 【解析】 【分析】( 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这里 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 关心安慰。 (2)B 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杨花落尽 ” 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 子规啼 ” 又让人 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故B 错误,选B。 故答案为: 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B 【点评】 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 修辞手法,生 动形象的写出了

3、(浅层含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 答。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答案】 (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 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解析】 【分析】( 1)首先要熟读诗歌,把握内容,抓住关键句子“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 相逢 ” 体

4、会感情,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惊喜。 (2)这首诗描写了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前途迷 茫的感慨。 故答案为: 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 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点评】 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 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赏析,要按照题目提示,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答题格式:通过 写什么景色,表达了什么感情。 3天净沙 秋思和天净沙 秋运用了许多类似的手法。请借鉴天净沙 秋思的阅 读方法,自读天净沙 秋,完成赏析

5、。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名词之美】“ 枯藤 ”“老树 ”“昏鸦 ” 等名词的组合,给人秋风萧瑟的凄寒之感。 (2)【色彩之妙】“ 夕阳 ” 让人联想淡黄色的微光笼罩大地,晦暗的色彩更衬托出游子漂泊 的孤独和哀愁。 【答案】( 1)【名词之美】“ 孤村 ”“落日 ”“残霞 ” 等名词的组合,给人以秋景萧条的寂寥之 感。 (2)【色彩之妙】“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让人联想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 绵、红叶片片

6、、黄花朵朵,这些明丽清新的色彩,为这萧瑟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 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解析】 【分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把握诗歌的感 情基调,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以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 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此诗中 “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一语则点明了暮春时令。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7、答案】 (1)阴阴;残花落尽 (2)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又采用拟人手法,将无形的卷风化为可追逐之物,表达了作者 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 【分析】( 1)诗的前两句“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叙写的是一个细雨 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 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其中的“ 阴阴 ” 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残花落尽 ” 点明了 时令 暮春时节。 (2)诗句 “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的意思是: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 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叙写 和煦的春风,像是

8、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 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强烈地抒发 了诗人的思念家乡的情怀。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阴阴 ; 残花落尽 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又采用拟人手法,将无形的卷风化为可追逐之物,表达了作者浓 烈的思乡之情。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 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 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 中是否蕴

9、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 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 蒹葭:芦苇。 (1)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赏析 “ 离梦杳如关塞长” 一句的妙处。 【答案】(1)前两句是景物描写,描绘了秋天月夜凄凉的景象,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 突出表现离别感伤的情绪。 (2)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对友人的思念(离梦)比作长长的关塞一般遥远、深 长,生动含蓄地写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 【分析】( 1)“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水国之夜是笼罩在

10、凄寒的月 色之中的,寒冷的月色与夜幕笼罩中的山色浑为一色,苍苍茫茫。通过“ 夜有霜 ”“月寒 ”“山 色共苍苍 ” 等词语,写出了了一种秋天月夜之景的苍凉。为全诗奠定了离别感伤的感情基 调。 (2) “ 离梦杳如关塞长” 离别之梦遥远的如同边塞那么长。把“ 离梦杳 ” 比作 “ 关塞长 ” ,形象 生动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 故答案为: 前两句是景物描写,描绘了秋天月夜凄凉的景象,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突 出表现离别感伤的情绪。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对友人的思念(离梦)比作长长的关塞一般遥远、深 长,生动含蓄地写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点评】 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注意注意分

11、析诗句描写的内容,分析渲染的氛围,体会 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并分析情 感。 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 ,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 湾:水流湾曲的地方。 (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 有诗意的山水画。 (2)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解析】 【分析】( 1)“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的意思是:无边

12、秋色,森森 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诗中所绘 是在秋季,有山有水,描绘了一副满天秋色,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本诗所写景物“ 冷晴湾 ”“青山 ” ,景色明朗,尤其要注意的是诗人用了一个“ 闲” 字,将 这些结合起来理解,即可了解诗人的惊喜、闲适之情。 故答案为: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 诗意的山水画。 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点评】 此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

13、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 美。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 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 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 “ 枯藤 ”“老树 ”“昏鸦 ”“夕阳 ” 等词语描绘了一蝠怎样的景象? (2)“ 小桥流水人家 ” 的情意与 “ 断肠人 ” 的愁情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一下。 (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深秋晚景图。(“ 萧条 ” 、“ 凄凉 ” 等词语

14、亦可) (2)一致。小桥流水人家更供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以乐衬哀)。 (3)通过写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一种孤寂的情怀和思乡之情。 【解析】 【分析】( 1)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 秋 ” 字,但却 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深秋晚景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 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2) “ 小桥流水人家” 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在这里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衬托出游子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3)天净沙 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

15、成 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 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故答案为: 深秋晚景图。(“ 萧条 ” 、 “ 凄凉 ” 等词语亦可) 一致。小桥流水人家更供托出断肠人在天涯的乡愁(以乐衬哀)。 通过写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经历表达了作者一种孤寂的情怀和思乡之情。 【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曲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内容,理解内 容,概括的语言要简洁。 本题考查考生对句意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语句,理解语句的意思,注意结合写 作背景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难度不大,

16、本曲言简意赅,考生抓关键语句即 可回答。 【附参考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 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 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作者最难忘的是什么季节的杭州?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案】(1)杭州之秋。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 潮。 (2)对杭州风物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之情。 【解析】 【分析】( 1) “ 月中寻桂子”“看潮头 ” 中秋节赏月尝桂子,看钱塘涌潮所以是秋 季。 (2)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 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 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