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49494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1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 块耕地,从裘 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 井田制度松动 B. 世袭制度解体 C. 抑商政策弱化 D. 礼乐制度崩坏 【答案】 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用13 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 私有物品,说明土地私有制出现,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 项;材料主要

2、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 商业交易,没有涉及到世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 项; 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 项。 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 是由于汉初 A. 实行察举制度 B. 独尊儒家学说 C. 实行郡国并行制 D. 全面推行郡县制 【答案】 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可知汉代出现了诸侯威胁中央的状况,结 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由于汉初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的,故选C 项;察举制度是选官制度,独 尊儒家学说有助于思想统一,这两项措施都

3、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AB 项;全面 推行郡县制度不符合汉初的实际情况,故排除D 项。 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 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答案】 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刘得仁和李洞是皇亲国戚或者宗室子弟,但他们都在科举考试的考场上屡屡 碰壁,由此可说明科举考试体现了一定公平公正的原则,故选D 项;科举考试不注重考生诗才的说法不符 合实际,故排除A 项

4、;刘得仁和李洞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说明并没有阻断贵族入仕,且科举只是入仕的 途径之一。排除B。材料只涉及到科举考试这一个方面,并没有体现中央对宗室特权的剥夺,排除C 项。 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 A. 商税成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答案】 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稍稍繁盛皆取办于一镇之内”可知当时黄池镇一个市镇就能满足官府需求,由此 证明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故选D 项;材料没有体现当时政府的收入来源情况,不

5、能证明商税成为 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故排除A 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商业活动打破坊市限制和官府对商业的扶持,故排 除 BC 项。 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 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答案】 B 【解析】 【详解】明代时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故 选 B 项;明代还没有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故排除A 项;材料主要

6、反映了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没有 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的问题,故排除C 项;反正统思想在有明一代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故 排除 D 项。 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 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A. 全面复兴旧学 B. 排斥西方新学 C. 新学消解旧学 D. 崇尚中体西用 【答案】 D 【解析】 【详解】根据“体用贵兼通两端执乎中”可知该学校校歌中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并 重,既不丢弃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学习使用西方外来文化,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选D 项;全面复兴旧 学的说法过于绝对,且复

7、兴旧学只反映了题意的部分内容,故排除A 项;校歌主张学习西方新学,而不是 排斥西方新学,故排除B 项;校歌主张中西并重,而不是用新学消解旧学,故排除C 项。 7.清末卖宁波脚带 :“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 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 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 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 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答案】 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四乡八镇销场远”可知当时宁波脚带销售良好,由此证明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故选 C

8、 项;“无人问津”的说法明显与“四乡八镇销场远”的材料内容相悖,故排除 A 项; 卖宁波脚带 是劝诫歌谣,而不是政府诏令,故排除B 项;“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故排除D 项。 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 :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 正在叫车, 大呼: “至盘门 (租界) 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A. 18401894 年 B. 18951911 年 C. 19121945 年 D. 19461949 年 【答案】 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当时上海出现了日本驻中国大使馆,有日本人的活动,

9、再根据“我国的大国 民”可知该车夫的民族意识增强,所以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辛亥革命以后,故选C 项;根据“只拉我国的 大国民”可判断应该是清政府被推翻以后,AB 项都是清政府被推翻以前,故排除;1946 年抗日战争已经 胜利,日本战败,上海不再有材料中类似日本人的活动,故排除D 项。 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下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A. 夫唱妇随赴战场 B. 抗战流血不流泪 C. 国共北伐齐协力 D. 解甲归田喜而泣 【答案】 B 【解析】 【详解】 根据“ 1940 年”可判断当时应该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不许戎衣有泪痕”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妻 子送丈夫奔赴抗日战场的情形,即抗战流

10、血不流泪,所以“不许戎衣有泪痕”,故选B 项;漫画反映的是 妻子送丈夫上战场,而不是夫唱妇随上战场,故排除A 项;国共北伐和漫画时间不符,故排除C 项;“不 许戎衣有泪痕”是指奔赴战场,而不是解甲归田喜极而泣,故排除D 项。 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 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A. 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C. 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 D. 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 【答案】 D 【解析】 【详解】根据“

11、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的地位”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可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现有限度的发展,但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发展, 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选 D 项;“没有发展空间”的说法与“有某限度 的蓬勃”不符,故排除A 项;“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的说法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不符,故 排除 B 项;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而不是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为前提, 故排除 C 项。 11.1949 年 10 月 3 日, 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下图),对这幅漫画所含 信息理

12、解不正确的是 A. 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 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 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 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答案】 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世界处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 峙时期,而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一方,因此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新中国的说法是错误的,D 选项符合题 意。 ABC 选项说法是符合史实的,排除。 1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 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开始

13、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 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 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答案】 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 选项符合题意。我国的工业化 完成按照规划要到2020 年才会完成,A 选项排除。 1952 年底,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C 选项排 除。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会导致轻重比例协调发展,D 选项排除。 1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 ” 当时的“世界环境”是 A. 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 B.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 C.

14、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D. 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 【答案】 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政治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出现,因此中美关系缓和一 定程度上受到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C 选项符合题意。中国重返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对峙的 格局,不能说改变,A 选项排除。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基本矛盾基本消除的说法明显错误,B 选项排除。 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虽然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时期,但是多极化趋 势已经出现,且中国也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决定国际关系,D 选项排除。 14.“以前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

15、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 国 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 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在说明雅典 A. 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B. 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 C. 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 D. 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 【答案】 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承担国家公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B 选项符合题意。国家官员不履行管理 职责的说法明显错误,A 选项排除。梭伦改革时期通过财产等级制度就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国家事 务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C 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与处理公务之间的

16、关系,D 选项排除。 15.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 理想人格的典范,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 推崇罗马神权统治 B. 利用宗教表达诉求 C. 否定天主教会教义 D. 主张灵魂自我救赎 【答案】 B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人文主义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主要目 的是通过宗教来表述对人性的解放和人的尊严的肯定,B 选项符合题意。推崇罗马神权统治的说法不符合 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实,A 选项排除。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的内容,C 选项排除。主张灵魂的自我 救赎的说法属于材料的表现,材料强调的是利用人文主义表述诉求,D 选项排除。 16.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下图。据 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A. 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 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 C. 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 邦联政治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