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47389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13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含答案 )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也说颜值 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 一表人才 ” 。现在,网友们又发 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 颜值 ” 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 貌比潘安 ” 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 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 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 性中的

2、 “ 爱美 ” 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 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颇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 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 望了! 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 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 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 颜值高 ” ,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 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 颜值 ” 之虚名,其 “ 高

3、颜值 ” 反倒成了一个 笑话。 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 先天不足 ” ,才华却是弥补这种“ 不足 ” 的营养剂。英国人 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 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 外貌并不 “ 漂亮 ” ,可谓 “ 颜值不高 ” ,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 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古语云 “ 腹有诗书气自华” ,现在也有流行语“ 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 人品 ” 。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 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

4、“ 颜值 ” 。 (1)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 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4)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最为恰 当?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有 “ 值” 不在 “ 颜” 高 B德才兼备,无“ 颜 ” 何妨 C“ 颜” 外之意 【答案】 (1)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 (2)举例论证,例举了潘安不但貌美,而且德行、才华高的例子,有力的论证了颜值高固 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不够的,进而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3)文章首先提出论题“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 颜值 ”,接着论说

5、 “ 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 会生活中占得先机” 。然后从 “ 才补颜不足 ”“貌因德而美 ” 两个方面论证 “ 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 有德行和才华。” 最后归纳总结的,得出结论德行和才华才是最重要的。 (4)A,理由:有 “ 值” 不在 “ 颜” 高,表明 “ 值” 最重要,处首位,“ 颜高 ” 处次要地位。符合本 文的主要内容: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 【解析】 【分析】( 1)根据 “ 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 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 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 说,这个人还有 颜值 。” 概括出中心论点:欣赏一个人首先

6、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 值。 (2)划线句子举潘安貌美的例子,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 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此段的观点“ 颜值高固然 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不够的” ,增强了说服力。 (3)本文 段用 “ 颜值 ” 词语的含义引出论题,第 段首先提出了中国传统对人的判 断是不把人的相貌与才华作对等的中国传统对人的判断是不把人的相貌与才华作对等的观 点,第 段再举了正面的曾国藩有德行和成就却无“ 颜值 ” 的例子,然后又用科学研究 (科研文章)做进一步的佐证用科学研究(科研文章)做进一步的佐证,最后第 段再次 强调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7、(4)结合文章主旨对文章的标题进行分析与理解。A有 “ 值” 不在 “ 颜” 高,表明 “ 值” 最重 要,处首位,“ 颜高 ” 处次要地位。符合本文的主要内容: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才华, 其次才是颜值。B德才兼备,无“ 颜” 何妨。突出了德才兼备的内容,认为没有“ 颜” 也没关 系。不符合文章主要内容: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C “ 颜” 外之 意,突出了 “ 颜” 的深层含义,缺少“ 德才 ” 的阿容。不符合文章主要内容:欣赏一个人首先 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 故答案为: 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 举例论证,例举了潘安不但貌美,而且德行、才华高的

8、例子,有力的论证了颜值高固然 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不够的,进而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文章首先提出论题“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 颜值 ”,接着论说 “ 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 生活中占得先机” 。然后从 “ 才补颜不足 ”“貌因德而美 ” 两个方面论证 “ 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 德行和才华。 ” 最后归纳总结的,得出结论德行和才华才是最重要的。 A,理由:有 “ 值” 不在 “ 颜 ” 高,表明 “ 值” 最重要,处首位,“ 颜高 ” 处次要地位。符合本文 的主要内容: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 【点评】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筛选和概括。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观点和看法,

9、一定是一句完整的表示判断的话,一般会在题目、文首或是文末提出或总结得出,考生要 注意去判断、发现和概括。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 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主旨对文章的标题进行分析与理解,对 选项要逐项审读,进行理解,判断最佳答案。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读书人是一个高责的身份 鲁先圣 在我们的社会中,究竟有多少个身份,恐怕谁都说不清楚。因为,不仅仅社会上的行 业有多少难以说清,同一个行业里又因为岗位和职务的

10、不同身份也千差万别。而且,就是 具体到一个人,往往也有多个身份:在社会上一个身份,在家庭中一个身份,在朋友中一个 身份等等。 身份,是一个人的标志,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资本,更是一个人享有多少社会尊严的 尺度。 但是,不论有多少身份,我以为,读书人始终是一个高贵的身份。阅读使人拥有 文化知识,能够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格,能够锤炼一个人的崇高情怀。而只有一个人具有 了崇高品格的时候,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一个读书人,就是一个对文化如饥似渴的人,其实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 标志。一个拒绝阅读的人,是不可能有很高文化素养的。 在现在的大学里,很多大学生每天仅仅限

11、于自己专业的学习,而没有在社会文化方面 加强自己的阅读。其实,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仅仅限于专业,自己不过就是一个 接受了专业训练的文盲而已,自己不过是一个专业工具,那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比如 两个弹奏铜琴的人。两人同样拥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一个是有着丰富文化知识的人,他在 用钢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一个却仅仅是个熟练的演奏者,他看重的仅仅是钢琴的技 法。他们最后的区别是:前者成了伟大的钢琴家,后者仅仅是个钢琴演员。. 很多海外的华人。现在最苦闷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他们的 孩子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过着优裕的生活,说着流利的外语,但是他们的内心却非常 空虚。为什么

12、 ?因为,他们没有了文化的归属感,没有作为一个读书人的那份深厚和优雅。 说自己是华人,对于中华文化一无所知;说自己是外国人,自己又没有外国人的血统。我 们所熟知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就没有这样的困惑,因为他们都有着深厚 的中华文化修养,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华文明的一分子,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祖国 文明的渴望和追求。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从国内买了大量的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 国学的课,让孩子首先成为一个读书人。 读书人往往不是为了一种目的而读书,因为那样的读书失去了读书的真味。黄山谷曾 经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出了读书的真味精髓。读书人因读书而优雅,因读 书而快乐,因读

13、书而生出万千趣味。这样的读书人,抛却了世俗和功利。仅仅剩下一种美 好而高贵的身份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为什么作者认为读书人是一一个高贵的身份?请用原文回答。 (3)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读书人?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4).第 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5)下面对于文章的结构思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B. C. D. 【答案】 (1)读书人是一个高贵的身份。 (2)阅读使人拥有文化知识,能够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格,能够锤炼一个人的崇高情怀。 而只有一个人具有了崇高品格的时候,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 乐和幸福。 (3)真正的读书人首先是

14、一个对文化如饥似渴的人,而且应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 读,他们不是为了一种目的而读书,他们因读书而优雅,因读书而快乐,因读书而生出万 千趣味。 (4)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把很多海外华人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与李政道 等华人科学家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进行对比,突出论证了加强文化阅读的重要,具体 事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C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查找。中心论点是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完整的 话,一般会出现在题目、首段、末段这几个位置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即:读书人是 一个高贵的身份。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三段中的“ 阅读使人拥有文化知识,能够培

15、养一个人的道 德品格,能够锤炼一个人的崇高情怀。而只有一个人具有了崇高品格的时候,才会赢得他 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可提炼作答。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四段中的“ 一个读书人,就是一个对文化如饥似渴的人” 可知:真正的读书人首先是一个对文化如饥似渴的人。根据第五段中的“ 很多大学生每天仅 仅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而没有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 可知:真正的读书人应在 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根据第七段中的“ 读书人往往不是为了一种目的而读书” 读 书人因读书而优雅,因读书而快乐,因读书而生出万千趣味” 可知真正的读书人不是为了一 种目的而读书,他们因读书

16、而优雅,因读书而快乐,因读书而生出万千趣味。 (4)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细读第六段可知,本段列举了很多海外华人的孩子对中华 文明的一无所知和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华人科学家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的具体 事例,这是举例论证。两处举例又形成了鲜明地对比,这是对比论证。通过对比,突出了 加强文化阅读的重要性。在文本当中列举具体实例,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读文本可知,本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段到第五段为第一 部分,论述的是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的意义。第六段和第七段论述的是怎样做一个真正的 读书人。所以正确划分应为。故选 C。 故答案为:( 1)读书人是一个高贵的身份。 ( 2)阅读使人拥有文化知识,能够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格,能够锤炼一个人的崇高情 怀。而只有一个人具有了崇高品格的时候,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够获得真正 的快乐和幸福。 (3)真正的读书人首先是一个对文化如饥似渴的人,而且应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 阅读,他们不是为了一种目的而读书,他们因读书而优雅,因读书而快乐,因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