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47299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试卷共 8 页,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本题包括 17 题,共 25 分) 1. (3 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话茬(ch)闭塞(s) 膳食(shn) 空穴来风( xu) B.恬静(ti n)矜持(j ng)舵手(du) 浑身解数( xi ) C.美髯(rn) 舟楫(j )笔砚(yn) 怅然若失( chng) D.糜子(m i )锡箔(b)国殇(chng)杳无音信( yo) 2. (3 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派遣造访密匝匝格物致知 B.镌刻睦邻三缄其口言不及意 C.谛造蔓延目眩神迷德艺双馨 D.萦绕

2、搏弈循规蹈矩直抒胸臆 3. (2 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阅读经典具有一定的难度,你若真正读懂了,便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豁然。 B.内蒙古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初步遏制了巴丹吉林等五大沙漠的扩展态势。 C.网络学习和传统学习一样, 二者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我们不能 厚此薄彼 。 D.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们翻山渡河,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 颠沛流离 , 才到达那个山村。 4. (2 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研制、 运行和发射了多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科学探测卫 星。 B.我们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 种子

3、。 C.马头琴的起源传说是把酸奶勺子蒙上牛皮,拉上马尾演奏, 被称之为“勺形胡 琴”。 D.在体育测试前,老师再三提醒我们要注意各项动作要领,切忌不要违规和失误。 5. (2 分)下面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 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 世界,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B.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反映 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 名,此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鲁迅的呐喊,文章批驳了“九一八”事变 后一些人对

4、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 6. (3 分)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 照鉴中国以世界大同、 天下为公的胸襟和气魄。 惟人民和生 命为重,中华儿女无畏而坚韧,谱写了一曲抗疫之歌。有对联赞云: 上联:异域同天,守望相助,抗疫留佳话; 下联_ 。 7. (10 分)默写(请用正楷书写)。 (1)草树知春不久归, _ 。(韩愈晚春) (2)_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4)吾视其辙乱, _ ,故逐之。(曹刿论战)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_ ,不复出焉。(陶渊明桃花源记 ) (6) 送东阳马生序 中“_ ”一句与“同舍生皆被绮

5、绣”形成 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 (7)王绩野望一诗中“_ ,_ ”两句,抒发 了诗人向先贤寻求慰藉的苦闷和怅惘之情。 (8)答谢中书书中“ _ ,_ ”两句描写了傍 晚时的景象,画面灵动,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阅读 (本题包括 823 题,共 45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 题。 论语八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子曰: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8. (2 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博学而 笃志(2)即之也温 9. (4 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0. (2 分)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 有怎样的品德? 11. (2 分)阅读、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二)阅读下文 ,完成 1215 题。 歌者 行走在天地之间, 广袤的原野从我脚下延伸而去

7、,一直到遥远的天际。 我感受 到自然的力量,也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记得小时候在放牧的路上, 当别人家的牧羊犬拽脱拴它的铁链,狂吠着向我冲 来时,我心里充满了恐惧。幸亏阿爸及时赶到,一把拽住正准备落荒逃去的我, 我们定定地站立在原地。 因为有了阿爸, 我心里的恐惧立刻减损下来。 那牧羊犬 冲到离我们大概十步之遥时停下来,不断地叫着,却没向前靠近。“不要跑,要 停下来,必要时要迎上去!”阿爸说。后来,阿爸的这句话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 经验。 每次放牧, 走上原野, 我会在风中低吟某首歌的旋律,后来唱歌成了我消解孤 独的一种方法。比如,刚刚下过一场暴雨,一道弯弯的彩虹出现在天边,就唱: 七色的彩虹搭起了

8、帐篷。再如,盛夏时灿烂的野花盛开在草地上,便唱:大地的 头上插满了鲜花。渐渐地,我发现天地之间,我可以和任何一样东西对话:原野 上的花花草草、天上的飞鸟、河流里的小鱼,甚至一块石头。 我发现除了我,在原野上喜欢唱歌的还有百灵鸟,它们对唱歌的热情与执着, 比起我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这个草原上的小牧童, 常常听到它们婉转又悠长的 歌唱,随性又自由。 小时候, 我和堂弟共同喜欢的游戏是在草原上寻找鸟巢。最容易寻得的, 是角 百灵的鸟巢。 它们用干枯牧草搭建的圆形鸟巢,精致得就像人工所为。 我们会在 鸟巢附近做上记号, 然后隔三岔五来探望, 等待鸟蛋一天天地孵化。 当雏鸟破壳 而出后,我们的探望就会

9、频繁起来, 俨然是痴心于野外观察的鸟类专家,看着雏 鸟的羽毛一点点丰满起来,直到它们的父母带着它们飞离窠巢。 百灵鸟的雏鸟在没有长出羽毛之前是不发出声音的。在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面 前,这有着“草原歌唱家”之誉的精灵,把小小的鸟巢隐藏在广大的辽阔之中, 以枯草般的毛色掩护自己, 在雏鸟时代选择了噤声, 是为让自己有更多活下来的 机会,为长大后能够更加自由、更加纵情地歌唱。 我曾看过一个视频, 画面里是一只已经死了的角百灵雌鸟, 当镜头慢慢推近时, 出现了一个被它身体遮掩的小小鸟巢,里面还有几只尚未长出羽毛的幼鸟,因为 听到了动静,幼鸟像是忽然醒过来一样, 个个伸长脖子,把嘴喙髙高地升向空中。 饥

10、饿的它们等待着父母衔来吃食,却不知道当冰雹来临时, 它们的母亲用单薄的 身体护住它们,一直到冰雹把自己砸死,也没挪动一下!看着这画面,我的泪水 一下子涌出眼眶。普天下的雌鸟啊,普天下的母亲啊! 可如今我发现,身边一些人对鸟儿是视而不见的, 由此我判断他们对其他事物, 比如对野花也是同样态度。 久居城市的人们目光内似乎只有路标与方向,忽略了 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还有许多鲜活的生命。 (作者:龙仁青有改动) 12. (3 分)结合全文,简述题目“歌者”的含义。 13. (3 分)你如何理解第段画线句所蕴含的人生经验? 14. (4 分)第段中“我”吟唱的歌词很有艺术性,请品析。 15. (3 分)

11、请简要分析结尾段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三)阅读下文 ,完成 1619 题。 夏津,有片古桑林 河,本来是流水的, 但黄河不同, 它日夜流淌的是滚滚泥沙, 送来为我们造地。 这一条黄龙滚来滚去, 搬沙运土, 造就了豫鲁大平原。 这片沙土未经改造之前就 是一片不毛之地,一片沙漠。风起时遮天蔽日,沙打农田,土盖房舍,甚至行人 迷路被埋的事都有发生。天降其土,教人耕种,并不等于天上掉馅饼,大自然恩 德之泥土是要用人的汗水调和才能收获的。 于是,在黄河搬运泥沙的同时, 先人们也就开始了在黄河故道上治沙造地的伟 大工程。这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种桑固沙。桑树最适宜沙地生长, 旱涝不 避,沙打不埋。其根深

12、可达八米,根幅是树冠的几十倍,任多大一片沙地,多么 长的故道,都会让它的根网编扎得密密实实,咆哮的沙龙就再也不可能翻身了。 历史上前辈劳作的情景我们已不得亲见,但很幸运,在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 上遗存了一片六千亩的古桑树群,依稀还保留着历史上蚕桑兴旺的样子。齐鲁大 地早在秦汉时便植桑养蚕,曾有“齐纨音编”之称,经唐宋而达丝帛业的高峰。 元代后因引进棉花,丝绸业开始下滑,夏津的桑树功能逐渐由养蚕改为食用桑果, 到清代、 民国又出现一个种桑高潮。 现夏津全县还存有百年以上的古桑两万余株, 千年以上的两百余株。 桑树单看外表就能读出历史的沧桑,它像一位老人, 风雨都刻在脸上。 因为年 代久远,许多老

13、树都中心开裂,或张开乌黑的树洞。与枣树一样,它常会于老干 上突发一根嫩枝,挑出一串桑椹,给你一个惊喜。上千亩的桑园,浓荫蔽日,枝 叶折射阳光,筛出金光万点。一粒粒桑椹,白的、红的、黑的,如珍珠玛瑙点缀 其间。这千亩老桑园中弥漫着一种甜甜的诗意,令人油然想起诗经和汉魏古 诗中许多釆桑的美丽诗句。 桑树浑身是宝,而且都与活命教人、抗灾度荒有关。桑树的果实为桑椹,除吃 鲜果,还可晒干,当储备粮。上天安排,桑椹的成熟期,正是农历小满前后,麦 子待熟,青黄不接,穷人缸底无粮,这时桑椹就成了救命粮。桑树无论多老,只 要活着都会结果。 那棵一千五百多年的桑王, 现每年还产果一千两百斤。 现在全 县年产桑果近

14、四万吨,简直是又一个门类的粮食。 桑树与枣树虽为树木, 却同被称为“铁杆庄稼”, 其栽培史与其他粮食作物同 步。中国的红枣产量占世界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八,桑蚕业则直接孕育出一条横跨 地球的丝绸之路。一枣一桑,确实为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历代王朝 几乎都把发展农桑作为立国之本, 宋太祖下令凡垦荒植桑者可免 田赋。元世祖颁布“农桑之制”十四条, 规定每名男子每年要栽种桑、 枣二十株。 明太祖要求农民有田五亩至十亩者,须栽桑麻木棉半亩。 夏津这片古桑林作为文 化遗存之可贵, 除保存了农桑原貌外, 密林深处竟还有一座清代种桑县令朱国祥 的祠堂,现已改造成纪念馆,从中可一窥当时的农桑政策。 因此,

15、联合国粮农组织为夏津的这片古桑林颁发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证书。 (作者:梁衡有改动) 16. (3 分)本文开篇写黄河搬运泥沙造地的内容有何用意? 17. (3 分)第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8. (2 分)第段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19. (3 分)给夏津古桑林颁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的原因是什么? (四)阅读下文 ,完成 2023 题。 谈美感教育 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 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相应。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 好奇心,就要求知,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就要趋

16、善避恶,造就人 生幸福。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喜欢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真 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人好比一棵花草,根茎枝叶花实都得到和谐发展,才繁 茂有生气。 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真、向善、爱美的天性, 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 的发展,以达到完美的生活。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 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 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 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 的人是书虫, 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迂腐的清教徒,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 人是颓废的享受主义者。这三种人都非全人而是精神方面的跛子。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