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含解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45571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7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现代文阅读解析版汇编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唐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明代胡应麟在诗 内编里说,本诗颈联“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能从炼字上说 说它妙在哪里吗? 【答案】 (1)乡愁乡思之情。 (2)妙在诗中用“ 日”“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 生”“入” 两字使之拟人化。 (“ 生”“入” 采用拟人手法,将“ 日” 和“ 春” 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解析】 【分析】 这首诗

2、是作者游吴中之时,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江南 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 日 ” 与 “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 生” 字和 “ 入” 字使之 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 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春意 ” ,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 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海日东升,春

3、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 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 阳的啊!诗人想起了“ 雁足传书 ” 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 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 乡思愁绪。 故答案为: 乡愁乡思之情。 妙在诗中用“ 日”“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 生”“入 ” 两字使之拟人化。 (“ 生”“入” 采用拟人手法,将“ 日” 和“ 春” 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点评】 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 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

4、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 作用去赏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为: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 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2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

5、万 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词中的 “ 八百里 ”“斫 ” 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两首词的结尾在写法上各有不同,请任选一首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 (1)八百里:酒食;斫:砍。 (2)甲词 “ 可怜白发生 ”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 君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 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 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解析】 【分析】( 1)“ 八百里分麾下炙” 意思是 “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 。八

6、百里:酒食。 “ 斫去桂婆娑 ” 意思是 “ 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 。斫:砍。 (2)甲诗,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 壮志难酬 ” 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 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直抒胸臆,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 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乙诗,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 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 ” 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 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故答案为: 八百里:酒食;斫:砍; 甲词 “ 可怜白发生 ”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

7、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君 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 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 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分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 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中的 “ 薄暮 ” 与“ 徙倚 ” 是什么意思?请任选一个作答。 (2

8、)这首诗运用了哪个典故,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徙倚:徘徊薄暮:傍晚 (2)“ 采薇 ” 一词运用典故,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的故事,表达 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解析】 【分析】( 1)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意思是 “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徙倚:徘徊,彷徨。 (2)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 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 采薇 ” 代指隐居生活。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 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

9、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运用典故,表达诗人 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故答案为: 徙倚:徘徊薄暮:傍晚; “ 采薇 ” 一词运用典故,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的故事,表达诗 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 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 本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 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4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 压酒唤客尝

10、。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 诗人李白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所作。 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 店中的侍女。 觞( shng ):酒杯。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首句 “ 风吹柳花满店香” 中 “ 满店香 ” 指柳花的香气充溢了整个酒店,写出了柳花多而 香。一个 “ 香 ” 字烘托出了轻松愉快的送别氛围。 B. 诗中描写了店中女子劝酒、金陵子弟送别,开怀畅饮、难舍难分的情景,这既表现了金 陵子弟的热情,也表现了我与他们的深情厚谊。 C. 诗歌的前四句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用春色迷人、吴姬劝酒、畅饮佳酿

11、的动 人场景,衬托了别离之愁。 D.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首句写景烘托了送别氛围,中间三句叙送别饯行之事,最后两句 表达离别之情。 (2)诗歌后两句把“ 东流水 ” 与 “ 别意 ” 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答案】 (1)A (2)诗人以流水与离别之情相比较,以反问形式表达了作者别离时的愁绪之长之多。比较 新奇,将无法言说的别愁形象的表达出来,显得意味悠长。 【解析】 【分析】( 1) A“ 烘托出了轻松愉快的送别氛围”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金陵一 行,诗人是快乐的。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节,一个让人留恋的地方,诗人却要走了。面对 美丽的江南风物和朋友们的盛情挽留,诗人依依不舍。所以是用“ 风吹

12、柳花满店香” 来反衬 离愁别绪,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2) “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便是事件的结局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 离别之宴终归要散的,此时把手相送,心中的感伤便不能自已,诗人借水言情,寓情于 物,表达了惜别之情我和友人的离别的情义与东流之水相比哪个更长呢?其气魄体现 了诗人浪漫豪放的一贯风格,也不能不让人想起诗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之句。以 “ 东流水 ” 与“ 别意 ” 作比较,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 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但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设问比较,迷迷茫 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尽而意无穷

13、,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别离时的 愁绪之深。 故答案为: A; 诗人以流水与离别之情相比较,以反问形式表达了作者别离时的愁绪之长之多。比较新 奇,将无法言说的别愁形象的表达出来,显得意味悠长。 【点评】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 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 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 析。 此题考生鉴赏古诗经典词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鉴赏,可以从词 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

14、结合全诗 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 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1)联系全诗,说说诗“ 愁” 的原因有哪些。 (2)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3)颔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下列诗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

15、月光寒。 【答案】 (1)作者愁:离井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 (2)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 由远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 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落。 (3)D 【解析】 【分析】 这首诗写白居易自京城前往杭州赴刺史任,因战乱而取道襄汉,舟行 月余。诗人遥望开阔的江面,作下此诗引出了乡愁以及心中的忧患:离井思乡之愁;前路 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 “沙明连浦月,帆自满船霜” 一联, 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 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月明星疏

16、的夜晚,船上的帆白茫茫一片,整个船上 都是秋霜。 “ 沙明 ”“浦月 ”“帆白 ”“船霜 ” 构建出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在如此寒冷的秋夜里,诗 人孤身一人站在船头遥望江面,冷风袭来,秋霜已降,更加体现诗人心绪难平。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从时空两个维度抒情,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 方。 “ 云鬓改 ” ,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 悴。 “ 晓镜 ” 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 云鬓改 ” 而愁苦,并且是“ 但愁 ” 只为此而愁。这就生 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 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 长葆青春。 故答案为: 作者愁:离井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 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 远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 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落。 D 【点评】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