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训练(含答案)(20200928203023)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544528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训练(含答案)(2020092820302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训练(含答案)(2020092820302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训练(含答案)(2020092820302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训练(含答案)(202009282030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训练(含答案)(202009282030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自然的语言 一、基础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 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n 育果实 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 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n( 孕) 育 簌 簌( s ) 衰 草连天 ( shui)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2、消声匿迹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销声匿迹 ”。 (3) “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四个意思,文中“风雪载途”的“载”意思应 为( C) A装载 B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 C充满 ( 道路 ) D又;且 (4)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 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 ,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 长 。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状况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 周而复始

3、 。 ( 解析: D 项“周而复始”指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用于形容不断循环的规律。此处用 来形容变化大不妥。)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作引用 ) (2)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打比方 ) (3)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 花期比 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 年迟五六天。( 列数字、作比较) (4)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 个星期。 (举例子、作比较) 4 2016 年 11

4、月 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 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班级拟组织开展以“聚 焦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画线部分所包含的节气的名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2) 仔细观察下面的标志,根据画面内容,写出节气的名称及其含义。 【示例】清明;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是慎终追远、 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 (3) 为了办一期

5、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黑板报,张丽莉同学找了一段“立春”的资料, 其中【 A】 【B】 【C】三处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 在人们的 心目中,【A】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 B】立春是 中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 中国就一直以立 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C】立春之日迎春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 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 A 】处有一处标点使用的不规范,应将第二个逗号改为 分号 。 【 B 】处画线句子不合逻辑,

6、应将“之一 ”一词删去。 【 C 】处画线句子语义重复,应将“大约 ”或“ 多”删去。 二、同步解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5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 中苏醒过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 (2)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 归来。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儿依时序开放的情景,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 气氛。“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 6“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 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能否删 去?为什么? 不能。 “

7、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但不表示是 全部,在这里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 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相符。“许多”一词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7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 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举例子。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 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

8、 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作比较。 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相比较,突出了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的 复杂、灵敏的特性。 8阅读倒数第二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又说明了什么内容。 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 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拓展训练 特殊的气象预报员 颜士州 天气变化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对农业生产和航运等行业也有很大影响。因此, 准确 预报天气十分重要。可天气变化复杂,想准确预报并不容易,不过海洋里却贮存着许多天气 变化的信息。 天气的

9、变化与空气温度的高低以及空气中水汽的含量有很大关系。广阔的赤道热带海洋 里的暖流, 是空气中热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者。温暖的海洋表面源源不断地把大量热量和水 汽输送给空气,使空气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带来了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1 立方厘米的海 水降低温度1,可以使3 000 立方厘米的空气升温1。可见,海洋就像个大火炉,不断 地从底部给空气加热。 黑潮带来的信息 在东海东南部、 琉球半岛西北侧海域,有一股终年温度很高的水流,自西向东北方向流 去。由于它水色深蓝,看上去又蓝中带黑,因而被叫作黑潮,也叫作“台湾暖流”或“日本 暖流”。它是洋流中一支著名的暖流。黑潮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明显的摆动,

10、对我 国沿海气候有很大的影响。1953 年,黑潮暖流的平均位置比常年南移了大约170 公里。1954 年,我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未遇的大水;1958 年,黑潮暖流的平均位置比常年北移了。 1959 年,长江流域旱灾严重,华北地区出现水灾。 为什么黑潮位置的变动,对我国东部地区有这样严重的影响呢?这是因为黑潮在自南向 北流动的过程中,使南北海水温度产生了显著差别,也不断地把热量和水汽输送给大气,影 响了海洋上空的大气。所以,1953 年,黑潮位置南移,造成了1954 年位于较南纬度的江淮 流域雨水偏多,出现水灾;1958 年,黑潮北移,造成了1959 年长江流域地区干旱。 最近, 有人分析了东海

11、黑潮区热量的吸收和释出情况,以及它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 认为在东海黑潮区, 当冬季海洋给予大气热量增多时,第二年 6 月长江中下游降水就会减少; 相反,当冬季海洋给大气的热量显著减少时,出现负值,第二年长江中下游降水就会增多。 1967 年,冬季海洋给予大气的热量为每天每平方厘米300 卡,结果 1968 年 6 月,长江中下 游出现旱灾。而1969 年,冬季海洋给大气的热量显著减少,出现负值,1970 年 6 月,长江 中下游就多雨。 还有一股叫厄尔尼诺的暖流,平时在太平洋赤道海区活动,很少越过南纬3。但有时, 它会一反常态跑到更南的地方,甚至到秘鲁沿海的冷水性渔场里,使大量的冷水性鳀鱼

12、热死。 它的到来,还会使温度和水汽激增,产生大量降雨,出现气候反常。 海洋和冷热 每年盛夏时节,我国华东沿海地区常出现3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有的年份,盛夏天 气则不那么炎热。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 这与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有关。如果受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控制,华东 沿海就会出现高压天气;如果副热带高压退到海上去了,那么酷热的高温天气就消失了。 副热带高压在什么情况下会进,在什么情况下又会退呢?气象工作者研究后发现,这与 海洋有关。 当东太平洋热带水温高于常年时,副热带高压就会增强西伸,我国华东沿海就有 可能出现高温天气;当东太平洋热带水温低于常年时,副热带高压就会减弱东退,华东沿海 就不

13、会出现高温天气。 海洋与天气存在密切关系,从海洋里, 人们得到了许多天气演变的信息。随着科学研究 的不断深入探索,必然会找出更多利用海洋预报天气的好方法。海洋正以一个特殊预报员的 角色,登上气象预报的舞台。 ( 选自知识窗) 9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这些方法能够具体而清晰地说明黑潮暖流的位置变化对降水 量的重大影响,使说明内容变得通俗易懂。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说明文语言】 广阔的赤道热带海洋里的暖流,是空气中热量和水汽的主要 供应者。 不能。 去掉后就变为空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全部由暖流供应,这与事实不符。 “主要”一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海洋和冷热”的关系的?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回答。【说 明顺序】 逻辑顺序。先说结果,再说“炎热”与“不炎热”的原因,按由果到因的顺序解说。 练习评介: 练习能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题目设计形式新颖丰富,层次 渐进;联系文本,突出重点,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观察节日 图标的题目,既结合了课文内容,又注意了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 和对图片的识辨能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