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46542482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题(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厦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蔡伦传材料二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撰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名列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这恐怕得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哈

2、特是这么阐述他的观点的公元二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一直落后于西方文化。但到公元100年左右,中国文化却把西方文化甩在后面。从多种角度考察,中国文化在那时达到鼎盛时期我认为蔡伦发明纸张是个很关键的转折点。王洪江大家感悟(1)根据材料一说明范晔认为蔡伦是一个怎样的人?(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哈特特别推崇蔡伦的原因。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1)说明:敢于犯颜直谏的官员;忠诚谨慎而有才学的人;擅长器械制造的工程师;发明造纸术的科学家。(2)原因:哈特认为蔡伦完成了造纸术的发明工作,而这一贡献便利了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加快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2.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

3、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欲去“骄”字,总以不轻笑非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来源:学科网曾国藩家书材料二朝廷以

4、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兴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做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曾国藩家书材料三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序,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之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本部堂奉天子之命,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曾国藩讨粤匪檄(1)根据材料一

5、分析,曾国藩提出哪些处理家庭关系的理念或原则?概括材料一、二主张的本质相同点。(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曾国藩的伦理观。【答案】(1)理念或原则:勤俭持家;兄弟和睦;重视对长辈孝道;强调家庭文化教育传承。相同:强调建立家国一体的道德伦理秩序;强调纲常名教的文化传承。学%科网(2)评价:曾国藩以“勤俭”“和睦”“孝道”来构建家庭道德的精神价值系统,有助于培养品德高尚的人;强调“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的政治伦理,有利于加强君权,巩固家国一体的统治秩序;提倡忠孝伦理的教育,有利于维护政治、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在民族危机严重,清朝统治腐败的情况下,曾国藩强

6、调纲常名教伦理的统治思想,压制思想的发展,束缚人们的创造力;当太平天国沉重打击清政府的统治秩序,从理论上否定封建君臣等级道德时,曾国藩秉持封建伦理教育观,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对人们探索救亡图存、民族精神现代化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傅兰雅(John Fryer)是晚清来华的著名翻译家之一。他于1863年到达北京,成了京师同文馆的第二任英文教习。1868年5月,他进入成立不久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始科技书籍的翻译工作,直到1896年离开中国。傅兰雅翻译的书籍有很多都是填补空白之作。他在翻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与其他翻译者略有不同的中文术语体系。深感

7、于术语混乱所造成的不便,他出版了“中西名目表”,归总了翻译中遇到的金石、化学、药学、汽机和植物等门类的术语,以便于译者和读者使用,并努力倡导术语的统一。傅兰雅于1880年发表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中说截至1879年6月,售出书籍31 111部。从当时已刊成书籍98种来看,平均每种售出300多部。如此看来,其影响似乎有限。材料二1896年夏天,傅兰雅来到美国加州大学执教。如果说在江南制造局工作的二十八年中,傅兰雅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那么到美国后,他的工作重心就转向了让西方人认识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上。在加大任教的近20年间,傅兰雅开设过各级汉语、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等课程,

8、并在校内外就中国语言文字、历史、地理、风俗文化、中国教育和中国的现状作过多次讲演。以加利福尼亚大学18981899年的课程注册表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傅兰雅所开设的课程有:中国、日本的语言、历史、文学、政府、法律及社会现状;中日与欧洲、美国的贸易;中日哲学与宗教;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官话与文言的研究。所有这些为想了解中国的西方人士提供了一扇窗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傅兰雅所译书籍影响有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傅兰雅对中西文化的贡献。【答案】(1)原因:国人对西学的了解需要进一步加强;儒家教育和科举考试在中国占统治地位;译著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内容大多深奥。学&科网(

9、2)贡献:努力改变中文术语差异的状况,统一中文科技术语;通过教书、译书等方式,促进了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极大推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推崇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学界,钱穆是一个传奇,他中学都没毕业,从18岁开始在乡间执教小学与中学18年,其间勤学苦读,著有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先秦诸子系年等文史著作,解决了当时聚讼纷纭的一些学案,令史学家顾颉刚大为欣赏,推荐他至北京燕京大学任教。自1930年起,钱穆先后任教于燕京、北大、清华、北师大、西南联大等校,作育英才无数。当时学界将之与胡适并称“北胡南钱”。钱穆是完全靠自修苦读而在学术界确立地位的一个学者

10、。其治学颇受清儒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家之言。他在儒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突出,如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真伪混杂,次序颠倒,后世传说亦不可轻信,遂详细考辨孔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孔子的政治活动和著述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南国都市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钱穆的学术造诣如此之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穆能成为一代史学大师留给后人的启示。【答案】(1)原因:受传统儒家严谨治学影响;钱穆勤学苦读,潜心研究;敢于突破前辈权威的论断的限制,有创新精神;重学问而不重学历;经济重心南移后,文化重心随之南移

11、,江南地区学术研究氛围浓厚。(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2)启示:大学教授重在学问高下,不单靠一张文凭;需要有创新精神才能做出巨大成就;做学问需要有能够忍受世俗的诱惑的意志;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要坚持理想、坚持奋斗。(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8年尼赫鲁正式提出公私营并举的混合经济方针。1950年成立了计划委员会,自任主席。1951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他逝世的时候,印度已完成两个五年计划,正在实行第3个五年计划。尼赫鲁通过实行国有化和建立国营企业,培植了强大的国营经济;与此同时,私营经济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在国家的保护下,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尼赫鲁

12、强调对贫民和流浪者给予必要的社会关怀,所以在印度人民中威信很高。1951年尼赫鲁对国家官吏和军队进行了整顿和扩充,实现国家机构和军队的印度化。他还用赎买和武力手段合并印度554个土邦,削弱封建势力,统一印度,并在此基础上按民族语言重新划分邦界。材料二独立初,尼赫鲁曾力排众议,决定印度留在英联邦内。他积极反对殖民主义,收复法国和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但同时也承袭英国的特权。尼赫鲁为亚非会议发起人之一。于1954年访问中国,赞成周恩来总理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倡导。1961年又同铁托、纳赛尔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赫鲁对内政策的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

13、学知识,评价尼赫鲁的内外政策。【答案】(1)特点:借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经验;国营、私营经济共同发展(或发展混合经济);注意对经济宏观调控(或实行计划经济);关注弱势群体;对国家政权和军队进行民族化改革;消灭封建割据、实现印度统一。(2)评价:推动印度近代化进程;具有反封建反殖民统治的进步意义;打击了民族分离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推动亚非拉地区的团结,冲击了两极格局。对内经济政策导致贫富差距拉大;承袭英国的特权对英国抱有幻想。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海瑞(公元15141587年),海南琼山人。在明朝日益走向衰落之时,他怀着“拯世救民的苦心”,身体力行,为明朝的封建统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初

14、入仕途,任知县期间,严惩了原兵部尚书张鏊的侄子张魁。他长期担任中下级官吏,积极主张为官要“救民疾苦,革除粮差弊政,免去百姓遭劫财之运”,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海瑞在开矿条例中指出:矿藏乃天地自然之利,不论是官府还是民间开矿,都应本着利国利民的原则,不能以矿利为借口,增加矿民负担。他认为“万里之民,无非吾民”,应“视百越人之于秦者”。后来海瑞罢官回乡,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利用自己的威望,为家乡人们减除痛苦,在当时他就有“海青天”之誉。海瑞的故事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戏剧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黄志红海瑞的治国思想(1)根据

15、材料,概括海瑞的治国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瑞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答案】(1)思想:严惩贪腐,革除弊政;秉公执法,维护公正;减轻赋税,救民疾苦;民族平等,一视同仁。学科#网(2)原因:海瑞自身的“清廉”“公正”“忠义”品质;人们对公正廉明官员的期待;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对海瑞形象的再塑造。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严复(18531921年),甲午战争爆发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等文,反对守旧,主张维新,大声疾呼:“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也。”翻译天演论,号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主办国阐报,协办通艺学堂。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法意等,传播西方经济学与逻辑学,并通过按语一抒胸臆。他是个很好的学问家,晚年却参与政治活动,弃长就短,弄巧成拙。1915年他列名筹安会(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喊出“以筹一国之治安”的口号。其时,“治安”“安定”等词汇已被袁世凯所僭擅,成为镇压反对者的口实。正因为有像杨度、严复这样知名度高的人为袁世凯称帝鸣锣开道,袁世凯才能够做成皇帝梦,尽管好梦不长。严复等人这样做,我想他是以历史为镜鍪,不愿意看到中国历史怪因转动得更快,把更多的生灵裹进万劫不复的深渊。既然如此,不如权且拥袁称帝,借助于变法残留下来的影响,以图徐徐变革。其后的历史演化的事实证明严公所虑并非杞人忧天,“洪宪皇帝”驾崩后的一茬茬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