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课堂》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512932 上传时间:2020-10-0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新认识课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重新认识课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重新认识课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重新认识课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重新认识课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新认识课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新认识课堂》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新认识课堂,读书分享,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数学名师,贲友林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他追求有创意的课堂教学,追求深刻的教育思考。 从教27年,他坚持用文字为课堂纪实,将流动的课堂凝固成文字,在反思与探索中,将“学为中心”的课堂做到了极致。 力求创新是他的不变的追求,他教课不炒冷饭,刻意“课不惊人誓不休”,坚持不懈地用“常上常新”的行动,来践行这一教学理念.,学为中心,课堂中,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争先恐后地举手,自信大方地表达,或补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质疑,充满有主见又不失童趣与深刻性的争辩,一个个“小精灵”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生产者,是学习的主人。这样

2、的课堂生机勃勃、兴味盎然,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成长。这就是我理想中课堂的样子。 选自课堂的样子,就我们的课堂教学而言,听,是一种姿态;听,是一种需求;听,是一种技术活儿。教师不仅要听清学生讲了什么,更要明白学生想的是什么即从学生外在的声音,听出学生内在的想法,乃至于听出“话外之音”;从学生所讲的内容分析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真正的听,其标志是:教师听后所讲的与学生所讲的是彼此关联的。也就是说,紧承其后的教师的讲,应是顺水推舟的“接着说”,而不是另起炉灶的“重新说”;紧承其后的教师的讲,既基于学生的想法,又提升了学生的想法。仅仅听懂,这只是开始。 选自上课,你“听讲”了吗,学为中心,

3、教师“不讲”,是为了给学生更多讲的机会,更多深入思考、充分交流的机会。教师“不进”,意味着给学生更多学的机会与学的时间,以激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意味着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依靠学生组织学习过程,把每名学生的学习放到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 选自上课,你会“不讲”吗,学为中心,只有慢,才能把握住课堂节奏,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只有慢,才能留给学生解释自己想法的空间,也给教师自己留下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真实想法的机会。 学习的过程,不应当像暴风骤雨般拳击比赛的过程,而应当像那舒缓的、连绵的打太极拳的过程;教师要管住自己的嘴,用好自己的耳;要学会等待,学会沉默;要舍得慢下来,还给学生更多

4、的思考时间。 我所理解的学生的学习,学为中心,“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慢!是一种消化过程;是一种积累过程。慢下来才能从容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从细微处体味孩子、关爱孩子。,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要认识到,放手让学生学习就能实现学生究性,理性学习、这是一种教条主义。无论如何突显学生“学”的地位,教学中的“学”都是在教师的干预和影响下进行的。课堂不能只要“学”不要“教”,而应通过更得法得体、更高水平的“教”来促进“学”。课堂中,教师审时度势、适时适度地介入,应体现为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的聚焦,对疑点、易错点的关注,以及对“方法”的提炼,对“思想”的感悟。 选自警惕课堂

5、学习的“浅尝辄止“,教师的作用,教改行动应有哲学思考而更有理性,更自觉。哲学思考应有教改行动而更丰富、更有切实的引领。这样,寻变的结构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形成了一种逻辑。因而有了充分的张力,寻变的过程也因此更加美丽,即充满了审美意义。,寻变,寻变,20多年来,贲友林勤奋于从“此岸”到“彼岸”的一次次摆渡,硕果累累,却从未停止探索与创新的脚步,在行动与反思的交互过程中,默默地改善与改变着自己,在有“故事”的教学生活里,孜孜不倦于寻找“另一种可能”,每一步都为超越。,寻变,我以为,每一位教师更需要自己与自己“同课异构”的自觉、勇气与能力,即由与他人“同课异构”转向与自己“同课异构”。某一课题,我们

6、往往先后多次执教,那我们是将曾经的教学方案复制到当下的课堂,还是带着新的思考对自已原先的教学方案进行刷新、“异构”? 选自哪有那么多的不一样,寻变,教师多想一点儿,课堂上就更灵活一点儿、从容一点儿、机敏一点儿。或者说,教师要根据问题本身的特点,根据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制造一些波折,由此激活学生的思维。 选自不妨让课堂出乎学生的意料,1.我们老师不拘泥于和别人同课异构,更需要和自己同课异构:今年的教学方案跟去年的是完全一样还是有所变化呢?有没有把体会融入到新的课堂中? 2.教学智慧,心向着学生。 3.教师的等待会赢得学生更多的精彩,放手让学生去学的话,带给你的总是你想不到的。 4.学,不是从上

7、课铃声开始的;教,更多的是由学生完成的;练,不仅仅是巩固。,贲友林观点,5.教师的看家本领在课堂。要想做一名好教师,一定要能上好课。 6.对学生视而不见的人,对自己也是盲目的 7.课堂,必然带着教师个人的印记,没有个性的课不可能是好课。8.教师关注教什么,“教材”是依据,但从学生学的角度看,“教材”是例子,是引子。数学学习比习得知识更有意义和品质的是,打开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享受数学思考的酸甜苦辣,发现“原来如此”“原来并非如此”,感受思考、交流数学问题获得的“解放感”。,9.缺乏思考的忙碌,犹如疯长的野草,如果熟视无睹、不求革除,将在习惯的支配下蔓延。 10.我不能让所有孩子成为数学尖子生,但

8、可以帮助孩子不畏惧数学,愿意思考、会思考、会表达。,看花容易绣花难。我认为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坚持不懈的韧劲。贲老师坚持每天在上完课之后就写教学手记。每次,或几十字或几百字或几千字,无论繁忙与悠闲、疲惫与轻松。都要完成他给自己布置的作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因为贲友林老师每一天都在认真记录着课堂上的精彩,教学设计中的失误,才有今天的成就。“纪实+思考”应该是一种美丽的沉淀,是最朴实的积累。我们也要学会积累,将“坚持”进行到底。,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坚持,纪实,就是真实地记录自己原生态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当时的想法,记录时不加工、不修饰。做了什么,就写下什么;想了什么,就写下什么。他的教学手记大多是

9、分两次写成的。第一次是在刚下课的时候,在教室里用简要的文字记录学生课堂中的精彩表现,为后继以追忆的形式描写课堂场景留下线索。第二次是课后回到办公室或家中,比较翔实地记录自己和学生的失误与错误。,纪实思考,“我记录课堂的亮点,既有预设之中的精致,也有即时生成的精彩;记录课堂的败笔,既有教师的不妥不当,也有学生的失误错误;记录课堂的意外,既有难以预料的遗憾,也有至今仍存的心结。面对亮点,我欣喜若狂过;面对败笔,我懊悔沮丧过;面对意外,我茫然无措过。然而,伴随着思考,我的内心渐趋平静,行动增添了理性。”,纪实思考,“因为思考,我们对自己的教育生活保持着警觉;因为思考,我们与学生的交往将不再简单,不再草率,不再敷衍,我们的教育行为将更多地由随便走向有意。反思,对我们的教育行为持有约束力、改造力,让行动拥有灵魂与方向。”,纪实思考,贲友林的数学课堂,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为了师生彼此共同的不可再有的生命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