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训练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6451448 上传时间:2020-09-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阅读训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小说的叙述视角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第9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

2、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列车在下一站听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

3、,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

4、站:“摘掉第9车厢!”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 “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只是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听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

5、么事,他们,到底在哦铺到哪儿了。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走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事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本文有修改)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12.补写第二段中“极度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示例: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第三人称叙述。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

6、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1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示例: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的问题。判断问题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想僵

7、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胡安发现了一条绳索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秘鲁)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这孩子太孤独,出现幻觉了。”听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会这么说。“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最后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的那段老树干上。“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胡安喊道。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

8、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胡安哀求道。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

9、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很软。”他想。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

10、豆长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但是真的是菜豆吗?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现在胡安可给了所有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这是什么。”他这样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但是他刚准备动一

11、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

12、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我的绳索。”他回答道。(本文有删改)【小说赏析】 这是一篇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短篇小说,通篇散发着浓郁的象征和寓言气质。它通过少年胡安随父母在乡下奶奶家度假时偶然发现天空悬绳的故事,呈现了童年的奇遇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那条仿佛神迹的天空悬绳显然是虚构的,但在胡安的眼里,这条通天的长

13、绳携带着无比真实的力量,通向隐匿的未知,通向梦想的天堂。它是一个儿童抓住一切可能极力从这个宇宙间发现奥秘的象征。而胡安顺着绳子向天空攀登的过程则是儿童探索奥秘的具象呈现。但是对于童心敏锐的发现,成人世界是不予支持反而会以暴力镇压的。那种“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的无奈,曾经是多少孩子内心久久盘踞的阴影。 成人世界带来的阴影往往会遮蔽童心深处一闪而过的火花,使孩子在成长中遗忘了好奇的本能,并从此看山只是山,望海仅是水,再也难以从宇宙中攫取那种伴随好奇心而来的神奇奥秘。但是对于胡安这样将童年奇遇点燃的奥秘坚持了一生的人来讲,拉坎提亚的湖却是他丢失的绳索,而即使穷其生命,他依然在寻找。1

14、1分析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胡安怎样的心理。(3分)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答案:11.表现了胡安谨慎胆怯,但又克制不住好奇的心理。【写出“谨慎胆怯”(“犹豫恐惧”也可)给2分,写出“克制不住好奇”给1分。】(3分)解析:这是细节描写,凡是考小说的动作描写,要学会“分解动作”,然后再“组合动作”。即先把动作拆开,看看每一个动作体现的小点,然后再纵观整套动作,给出一个大点。这儿有以下可分解的动作:1.考虑了几秒钟后,表明谨慎2. 他吸了一口气,表明胆怯。3. 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

15、。表明犹豫4. 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表明克制不住好奇。2.揣摩心理要结合前后文,瞻前顾后,文中“但因为某种原因,那种关于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的想法让他产生了一丝恐惧,不敢向前走一步”说明胡安的恐惧。12文中插入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答:进一步表现胡安喜爱幻想的性格;为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行为提供动因;使情节具有摇摆起伏,摇曳多姿。(写出一点给1分。)(3分) 解析:这是情节的作用题,它的作用有:1. 就全文而论,设计转折或插叙故事,使情节波澜起伏,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或者为下文作铺垫,显示故事发展的必然。首尾呼应,使结构紧密、完整;倒叙制造悬念。 指向情节本身2.表现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显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指向人物形象3.表现或深化主题。指向小说主题 所以,我们从全文而言,小说的插叙1.从结构上来说,是小说中的“摇摆“的作用,2.从小说的情节看,是情节发展的起因,推动情节发展,3.从内容看,小说主要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人物形象,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