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修模式下的城市核心区改造:从心脏搭桥到心脏康复

上传人:就*** 文档编号:146450470 上传时间:2020-09-30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35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修模式下的城市核心区改造:从心脏搭桥到心脏康复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双修模式下的城市核心区改造:从心脏搭桥到心脏康复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双修模式下的城市核心区改造:从心脏搭桥到心脏康复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双修模式下的城市核心区改造:从心脏搭桥到心脏康复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双修模式下的城市核心区改造:从心脏搭桥到心脏康复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修模式下的城市核心区改造:从心脏搭桥到心脏康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修模式下的城市核心区改造:从心脏搭桥到心脏康复(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修模式下的城市核心区改造:从心脏搭桥到心脏康复,赵力,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城市双修的基本理念、核心内容、思路方法,针对城市核心区治理改造简单粗暴的“心 脏搭桥模式” 中系统考虑不足、偏重形象工程、缺乏长效保障等问题,分析如何通过“心脏康复模式” 的城市双修,实现我国城市核心区治理在方式、内容、技术路线方面的创新。并结合我国双修试点城市昆 明通过城市双修在主城区二环内核心区开展城市治理的相关工作,为城市核心区治理提供核心区康复模式 下的双修工作实践经验及策略。,关键词:城市双修,核心区治理,心脏搭桥,心脏康复,1 引言,城市核心区如同一个人的心脏,在城市的各项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城市的“心脏

2、” 发生“冠状动脉硬化”等城市“心脏病”的时候,体现在城市上,就是核心区功能过度集 聚、交通阻塞、基础设施老旧、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过去对于这类“心脏病”,往往通 过“心脏搭桥”的方法,新建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但这样的做法 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风险大,城市 “心脏”区域功能复杂,手术难度高,稍有不慎,影 响极大;第二、隐患大,“搭桥”表面上解决了“心脏”局部区域堵塞的问题,但其他区 域未有改观,还会带来多次手术的隐患;第三、难通用,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采用“心 脏搭桥”,比如有些“老同志”,诸如老城核心区历史街区,通过“搭桥手术”,对患者 也没有太多意义,这类手术反而是一

3、种创伤,破坏了原来核心区的特质。所以现在更倡导 的是一种“心脏康复”的城市核心区治理模式,对病人开展了有效的综合整体治疗,包括 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戒烟、心理咨询、运动治疗,也就是我们正在做的“城市双修”。 2015 年 12 月习近平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大力推进城市生态修复, 逐步恢复城市自然生态,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 2016 年 12 月 10 日在三亚举 行了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现场会,介绍双修经验。2017 年 3 月 6 日住建部出台了关 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3 月 31 日住建部向各省市印发了三亚市生 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经验,4

4、 月 18 日,住建部组织了全国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 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新闻通气会。按照相关文件要求,2017 年,各城市制定“城市双修”,1,实施计划,开展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完成“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 推进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城市双修”项目;2020 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 成效,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风貌特色初步显现。,虽然我国各城市在基底条件、类型特征和发展阶段上差异很大,“城市双修”工作中面 临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但各地城市在借鉴三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征和发展需求, 探索适用于各自城市的城市双修模式。住房城乡建设部 7 月 14 日印发关于将

5、保定等 38 个城市列为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的通知,继三亚首个试点城市和福州等 19 个第二批试点城市后,又将保定等 38 个城市列为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各大城市 正积极探索并开展城市双修工作,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山体修复,开展水体治理和修 复,修复利用废弃地,完善绿地系统;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增加公共空间,提高服务能力, 改善出行条件,改造老旧建筑;积极塑造特色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彰显时代精神。(图 1),图 1 各城市双修探索,2 城市双修的基本认识,2.1 城市双修基本理念,综合国家、各省市相继出台的城市双修工作指导意见,以及三亚等城市的实际工作经验, 可以总结城市双修

6、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内外兼修、长远结合的方式治疗城市病,存量规划时 期的重要城市建设方式之一。城市双修是在国内过去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联动城市规划、 建设和管理多方面,采用更为综合、全面的手段治理城市系统性问题,治理城市突出病症 的空间治理手段。,2.2 城市双修核心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规划重心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城市的经营模 式从城市管理转向城市治理,城市双修有着两方面的核心工作内容。一是结合发展形势, 促进城市转型。引导城市的空间增长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促进城市的空间使用模式,2,从粗放式的规模追求转向精细化的品质提升,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从单一目标转向多元、 平衡、包容

7、与可持续的综合目标。二是弥补历史欠账,提升城市品质。还生态环境的欠账, 重新恢复青山绿水最基本的环境,还基础设施的欠账,完善城市配套,同时对环境品质、 公共服务设施提出更高要求。,2.3 城市双修思路方法,2.3.1 评估先行,全面调查评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环境质量,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识别生态功能突出的区域,以及已被破坏、自我恢复能力差、亟需实施生态修复的区域。 综合评价城市发展状况和规划实施情况,梳理和提出城市建成区,特别是核心区在功能、 环境、风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问题清单。,2.3.2 规划引领,编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为主、专项规划为辅双修规划体系。双

8、修总体规划 明确现阶段城市发展转型的主要问题,促进城市规划理念整体转变和城市管理政策的总体 进步,并做好双修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城市开发过程中城区受损的河流、山体、植被、 土壤等生态系统恢复,编制生态修复类专项规划;结合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市政基础 设施水平,优化城市功能体系和人文历史资源,编制城市修补类专项规划。 2.3.3 组织保障,成立“行政统筹负责、技术协同对接”的工作组织架构,建立行政统筹负责、技术协同 对接的工作组织框架。由政府核心领导小组统筹,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相关规划设计单 位提供技术支持并全面协同对接,推进各项工作实施。,2.3.4 条例维护,政府注重建立长效的机制,持续

9、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维护“城市双修”成果。颁布 多个管理条例实现双修工作的长效维护,通过颁布规划条例、管理规定、保护条例、保护 规定、管控办法、指导意见、技术导则等政府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确保“城市双 修”在规划、建设、管理三方面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同时,强化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机 制,规范办事程序,筑牢防腐墙,让“城市双修”成为廉洁工程。,3 传统城市核心区改造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病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 城市的老核心区域,问题更为突出。面对复杂而又棘手的核心区问题,传统的改造模式简,3,单套用新区的建设方式,大片改造,拆除重建,同时还要追求经济

10、平衡,改造后的核心区, 表面上高楼大厦、光鲜亮丽,但从核心区整体来看,反而失去了核心区本来的文化特征, 又吸引了更多功能、人口的进入,使得城市核心区功能臃肿,不堪重负。 3.1 系统考虑不足,传统核心区改造,主要通过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来进行。核心区改造中一度缺少 整体性规划,造成多个局部拼贴的现象。道路网络不成系统,宽马路和传统的小路网缺乏 衔接协调;城市功能缺少统筹,原有功能和新增功能矛盾,非核心功能未能有效疏导;建 筑形式互不协调,城市形象逻辑混乱,建筑色彩杂乱无章;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意见不一, 相互矛盾。,3.2 改造简单粗暴,传统核心区改造,过于急功近利,简单的通过大拆大建的模式

11、进行改造,好改造的核心 区、城中村,一时造就了不少拆迁暴发户;难改造、成本高的区域,无人问津,就一直烂 下去,或者做一半就烂尾,城市问题没解决好,还引发了更多的社会问题。改造后的新建 区域,吸引了更多功能、人口的进入,使得城市核心区城市病更加严重。 3.3 偏重形象工程,传统核心区改造中改造规模求大、建筑高度求高、道路断面求宽、广场草坪求大,环境 设计求新,片面追求效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不管地方气候特征,片面追求名贵树种, 不管地方建筑特征,片面追求奢华的欧陆式,钢和玻璃现代高技风。最终使得城市核心区 形象特色趋于消淡、空间品质下降。特色场所建设不足,城市魅力场所乏善可陈,城市形 象乏味,

12、空间品质差。,3.4 缺乏长效保障,传统核心区改造经常一任领导,一个思路,开始的时候轰轰烈烈,一换领导,思路变了, 重点变了,项目就难以推进下去,很容易造成烂尾。旧城改造难度大,并且需要结合实际 问题制定相关的工作办法、指导意见、如果缺乏长效机制保障,项目设计、管理、建设的 规则含混不清,依据不明,不仅不利于项目推进,也容易滋生腐败。,4 城市核心区治理策略创新,结合城市双修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针对城市核心区治理改造的问题和难点,以 及各个城市已经开展的实践探索和实效,可以通过双修模式,实现我国城市核心区治理的 策略创新。,4,4.1 城市双修模式下城市核心区治理方式创新,4.1.1 问

13、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旧城治理应针对转型时期产生的各种“城市病”和城市问题而提出,工作成效也需要以 实现城市发展目标为衡量标准。,4.1.2 规划引导与行动实施相结合,旧城治理、更新改造必须以总体规划为引领,整合资源,统筹全局,再分解任务逐类逐 项编制专项规划,制定实施框架,有周期、按步骤、持续渐进地实施落实。 4.1.3 整体系统与局部重点相结合,旧城治理要“着眼全局”,系统性、整体性地理清城市;“突出重点”,简化思路, 提高效率,集关键之力突破重点问题。,4.1.4 政府统筹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旧城治理需注重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的统筹是工作开展的根本前提,实施过程 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

14、参与,实施效果也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检验。 4.1.5 技术支撑与行政法规相结合,旧城治理要有长效的保障机制,应结合城市双修的方法,编制双修规划、技术导则、制 定行政法规,形成一种技术与法规相结合,针对新时期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科学方法,一 项新的城市治理工作方式。,4.2 城市双修模式下城市核心区治理内容创新,4.2.1 合理定位、疏解城市功能,通过落实相关规划要求,对城市核心区功能合理定位,疏解核心区中的行政办公、大型 医院、大专院校、体育中心、老旧产区等非主导功能,强化旧城本身的历史保护、文化传 承、公共活动、特色展示的主导功能,实现核心区控制人口增长,提升城市品质的目标。 4.2.2 拆临

15、拆违、完善城市系统,要开展核心区的城市治理、完善城市系统,首先得拆除违章建筑,挖掘可利用空间,才 能为城市双修提供基础条件,从而为完善城市核心区的生态系统、绿地系统、公共服务配 套、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系统提供空间保障。通过依法整治临违建筑,提升城市基础 设施、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整治城市街道空间、有序改造老旧小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完善城市系统。,4.2.3 城市设计、展示城市特色,5,延续文化特色,塑造风貌特色,以城市设计作为城市“双修”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 整体城市设计明晰核心区整体风格定位,延续城市特色空间形态、突出特色建筑肌理、明 晰传统空间廊道,并通过局部、详细城市设计塑造节点空

16、间,从地方建筑风貌、城市建筑 色彩、城市街道家具、标识标牌等各方面,形成城市风貌特色。,4.3 城市双修模式下城市核心区治理技术路线创新,4.3.1 整体评估、确定目标,全面调查评估城市核心区发展状况和规划实施情况,梳理和提出核心区在功能、环境、 风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问题清单。借国家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契机, 在核心区有效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制定年度目标和工作指计划, 循序渐进推进“双修”工作。,4.3.2 规划统筹、专项梳理,强调规划统筹、设计支撑、强化治理内容,维护规划整体性和系统性。聚焦“城市病” 解决的科学方法,以启动编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先导,明确现阶段城市发展 转型的主要问题,促进城市规划理念整体转变和城市管理政策的总体进步。编制设计生态 修复城市修补各专项规划,技术管理指导文件,突出城市双修的关键性内容和技术性要求。 4.3.3 标本兼治、网格控制,以网格化管理为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划定双修网格空间。以各区行政区划为界(一级 网格),以管理单元为网格为划定基础(二级网格),同时进一步细化三级网格空间,结 合城市生态环境重点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