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精美课件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46448575 上传时间:2020-09-30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8.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精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精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精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精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精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精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精美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1.了解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等侵华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日军的侵华历程,准确把握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历史发展脉络。 2.结合史料、图片、影像、历史遗迹等,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深刻认识日军的侵华暴行。 3.运用唯物史观,理解30年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对国共关系的制约与影响,阐释全面抗战局面得以实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4.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十四年抗战中,特别是六年局部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与斗争精神,感悟众多抗日英雄人物的可贵品质与伟大胸襟。,【教学目标】,【重点】九一八事变与局部抗战的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七七事变与全面抗战局面的形成;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难点】如何区分局部抗战与全面抗战;分析20世纪30年制约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主要因素。,【重点难点】,我日本国土虽位居亚细亚的东边,但其国民的精神已脱去亚细亚的痼陋而移向西洋文明。然而不幸的是近邻有两个国家,一个叫支那,一个叫朝鲜故今日我国之上策,与其坐等邻国开明而共兴亚洲,毋宁不与他们为伍,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与支那朝鲜接触时,也不必因为他们是邻国就特别客气,而以西洋人的方式处理即可。与恶人交友就难免恶名,我们要从内心里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 福泽谕吉,导入:近代日本历史上,有一位相当于中国孔子级别的

3、人物福泽谕吉,有一场影响了日本乃至亚洲邻国国运的改革明治维新。,福泽谕吉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它对近代日本有何重大影响?,材料一 第六条:“对于满蒙,尤其东三省地方,因与我国防及国民生存具有重大利害关系,我国不仅必须予以特殊考虑,且对该地区和平之维持与经济之发展,使之成为内外人士安居之所,作为接壤之邻邦,尤须具有责任感。” 对华政策纲领 材料二 解决满蒙问题的钥匙,掌握在帝国国军手中。解决满蒙问题,唯有日本占有该地,才能完全实现。 解决满蒙问题方案 材料三 满蒙对帝国的国防和国民的经济生活具有很深的特殊关系在这里形成了帝国国防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单纯地使用外交的和平手段,归根结底不能达到解决满

4、蒙问题之目的。占有满蒙是日本摆脱经济危机的唯一方法,唯有开发满蒙,活跃经济、解决失业问题才有希望。我认为日本帝国的使命在于维持东洋的永久和平以贡献于世界和平,解决满蒙问题是以实现日本帝国使命的远大理想这个信念为依据的,明治天皇的圣意就在于此。 石原莞尔满蒙问题我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思考】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可把上述问题分解成若干层层递进的小问题。 (1)19271937的十年间,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哪些重大侵华事件(事变)?请列举出来并做一简介。 (2)结合史实,说说这些侵华事件(事变)各有何历史影响? (3)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概括日本侵略者在局部侵华期间实现了哪些重大

5、侵略目标?(攫取了哪些侵略权益?) (4)1927 1937的十年间,哪些侵华事件(事变)可作为中日民族矛盾变化趋向的重要界标。 (5)1927 1937的十年间,日本的侵华活动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说明其划分依据。,【问题探究1】运用合适的时间尺度,对1927年1937年间的日本侵华活动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其划分依据。,酝酿阶段:1927年6月1931年月9 制定总方针,蓄谋侵华。 开始阶段:1931年9 1935年12月开始局部侵华,逐步吞并满蒙地区与长城沿线。 扩展升级阶段:1935年12月 1937年7月企图吞并华北五省,分裂中国。 全面侵华阶段:1937年7月以后,从进攻平津开始,企图

6、灭亡整个中国。,问题:19271937的十年间,日本的侵华活动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说明其划分依据。,我们可以把【问题探究2】分解成若干层层递进的小问题。 (1)东北沦陷,为何如此急骤而迅速?为什么说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开始? (2)列举蒋介石九一八事变后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主要表现。 (3)分析蒋介石在抗战问题上为什么一直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4)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转变抗战态度的时代背景及原因。,【问题探究2】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在抗战问题上为什么一直持“攘外必先安内”方针?1937年7月17日,他在“庐山谈话”中却明确表达了“牺牲到底”的抗战决心。分析这一

7、重大转变发生的时代背景及原因。,材料一 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今日之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为功。 蒋介石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电 材料二 只要不丧国权,不失守土,日寇不提难以接受之条件,我方即可乘英美干涉之机,与之交涉;不可以各国干涉,而我反出以强硬,致生不利影响也。 蒋介石日记1932年2月4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思考】如何评价“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蒋的这些做法实际上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活动1:首先看大的时代背景,其次看具体的原因。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日民族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这是蒋介石转变抗战态度的决定性因素。

8、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成为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的重要枢纽,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学生活动2:如果从具体原因看,主要原因包括: 中共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日益深入人心。 1937年7月15日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不但提出合作抗日的基本主张,而且重申共产党的各项保证。 社会各界、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广泛呼吁抗日救国。 国民党内爱国官兵、反蒋力量的长期斗争与努力争取。 民众普遍觉醒且危机感与救亡意识增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课堂讨论】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转变抗战态度的时代背景及原因。,可把【问题探究3

9、】分解成若干层层递进的小问题。 (1)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2)局部抗战期间,参加到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有哪些力量、政党(派别)、阶级或阶层?列举这一时期抗日救亡运动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3)一二九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简析这一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 (4)局部抗战期间的抗日救亡运动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概括其发展演变的趋势。,【问题探究3】局部抗战期间,抗日救亡运动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概括其发展演变的趋势。,一二九运动领导人之一黄敬登上电车发表演说,其变化呈现出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抗日救亡运动,随日本步步扩大侵华而日益高涨,并逐步扩展到全国; 民族危亡面前,各阶级、各

10、阶层民众的自发行动逐渐转变为自觉奉献; 中国的抗战局面,也由最初的局部抗战逐渐发展演变为全局性的、全民族的全面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的各地抗日力量长期处于分散状态,后随民族矛盾上升而逐渐集中并成为合力; 局部抗战期间,民众朴素的爱国意识也逐渐转变为抗日救国的危亡意识等等。,【课堂讨论】局部抗战期间的抗日救亡运动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概括其发展演变的趋势。,我们可以把【问题探究4】分解成若干层层递进的小问题。 (1)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再到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何调整与变化? (2)结合史实,分析1937年9月底全面抗战局面得以实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问题探究4】从九一八事变

11、到华北事变,再到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何调整与变化?并结合史实分析1937年9月底全面抗战局面得以实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学习时应抓住几个重要的时间点,包括: 九一八事变后: 发表“八一宣言”: 召开瓦窑堡会议: 1936年9月1日关于逼蒋抗日的指示: 西安事变后: 1937年7月8日:发表抗日通电 7月15日:提交国共合作宣言 8月下旬:主力红军正式改编,【课堂讨论】结合史实分析1937年9月底全面抗战局面得以实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必要性: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企图;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可能性: 华北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

12、涨,推动者民众的觉醒;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合作诚意及其重申各项保证;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下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转变; 日本侵华战争威胁英美在华利益,英美推动蒋介石抗日; 日本侵华威胁南京及国民政府的根本利益; 国民党内部爱国官兵呼吁并推动合作抗日; 南京国民政府已发表自卫宣言。,【课堂讨论】结合史实,分析1937年9月底全面抗战局面得以实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我们可以把【问题探究5】分解成若干层层递进的小问题。 (1)结合史实,概括归纳日本在华殖民统治与侵华暴行的特征及其主要表现。 (2)日本士兵在其国内或许只是

13、普通的农民、工人或学生,为何最终却成了嗜血的野兽,杀人的机器?请于课后搜集相关材料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论证。(推荐书目南京大屠杀、菊与刀等),【问题探究5】结合史实,概括归纳日本在华殖民统治与侵华暴行的特点及其主要表现,并完成下表。,材料一 12月16日,俘虏们被分成二三百人一组,全被杀掉了七千生命一次性地消失,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在战场上,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似乎比不上一个饭团。 东史郎日记 材料二 “松江大轰炸”就是发生在一九三七年十月的一天,五十余架日机投弹二百余枚,府前街至西门外岳庙一带顷刻夷为平地,好端端繁华的唐宋古城顿时化为乌有,松江城千百年以来的产业和作坊几乎全部毁于血泊火海之中。

14、 东涛日军铁蹄下的松江 材料三 一位英国记者有机会记录了上海郊区松江镇的劫后惨状,那是在日本人离开9周以后。“几乎看不到一座没有被焚毁的建筑物”,他写道,“仍在闪燃的房屋废墟和渺无人迹的街道呈现出一副十分令人恐惧的景象,唯一活着的就是那些靠吃死尸而肥得变形的野狗。在这个曾经稠密居住者大约100000人口的硕大的松江镇,我只看到5个老人,他们老泪纵横躲在一个法国教会的院子里。” 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的报告,1927年的东方会议,确定了分割占领满蒙的侵华总方针,使得日本侵华战争经历了一个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升级过程,在日军疯狂的侵略与灭绝人性的暴行中,中国人民遭遇前所未有的苦难与屈辱,中华民族危机也逐步加深,民族矛盾逐步上升,阶级矛盾逐渐下降。 在蓬勃兴起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民众的救亡意识、民族意识在迅速觉醒,国共两党也逐渐调整各自的政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既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是全国性抗战的开始。随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得以实现。,【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