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46447674 上传时间:2020-09-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与化工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856)一、培养目标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 掌握材料与化学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本行业领域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和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查阅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二、培养方向1. 资源与新材料工程研究方向包括功能化学品、功能材料、功能化离子液体、精细

2、化学品、纳米材料等范畴内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开发应用,特别是与生命科学、农业科学有关的功能化学品研究以及高分子的精细化、功能化、智能化和生物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作为材料科学与高分子化工、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领域的交叉,主要围绕农业材料资源化和功能型新材料两个领域开展系统的研究。2. 分离与反应工程研究方向为农药、医用抗体、有机化合物中的高品质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制备大宗化学品的关键氧化步骤,着重研究反应动力学、催化剂机理理论、系列产品的特殊合成与精细加工,进而进行工艺设计、工程开发及工业化的应用,主要围绕化工产品生产中的新型高效分离技术和环境友好新工艺两条主线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3. 生物活性

3、物质的合成、性能与应用研究医药、农药、兽药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性能及制备方法,探索新型活性物质的分子设计、构效关系、合成方法、结构表征及应用新技术。以胶体化学理论为基础,研究界面、两亲分子、聚集体、分散体系的特性及其在新材料和新剂型农药加工中的应用。基于分子自组装构筑多功能复杂有序组装体,以发展高效、环保且智能的软物质材料。三、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2年,学习年限2至3年,3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并通过论文答辩,方可毕业。四、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1双导师制或指导小组共同培养工程硕士生的培养采用校内外导师联合

4、培养或指导小组共同培养的方式。校内导师由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学校聘任企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个人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活动等工作的组织协调。校外导师协助校内导师共同负责研究生论文的选题及其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改造、试验研究和论文撰写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共同培养由指导小组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把关。导师应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引导他们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2课程学习与工程设计并重工程硕士研究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门知识,又要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材料

5、与化学工程领域的工程项目、规划、研究、设计与开发等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并通过实践尽可能加以解决。因此要特别加强研究生创新试验、创新开发和创新研究综合能力的培养。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在校内集中学习,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在本校或企业开展。3“产学研”实践训练培养专业实践采取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研究的“产学研”实践训练培养方式。学生通过实践训练熟悉本行业相关工作流程和职业技术规范,培养研究生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实践环节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硕士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

6、作经历的工程硕士专业实践不少于1年。4.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论文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与专业实践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学分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学位课程不低于24学分。专业实践共8学分。2.课程设置(见附表1)六、学位授予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课程设置范围内修满32学分,实践能力考核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

7、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化学与材料科学 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专业 硕士 生课程设置研究方向:资源与新材料工程、分离与反应工程、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性能与应用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开课学院学位课程GZ012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硕)2321马克思主义学院GZ011002英语(专硕)3321外语学院QZ013001高等分离工程(Advanced chem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3481化学学院QZ013002高等反应工程(Advanced chemical reaction en

8、gineering)3481化学学院QZ013003高等化工热力学(AdvancedChemicalEngineeringThermodynamics)3481化学学院QZ013004材料化学工程(Material Chemical Engineering)3481化学学院GZ014001工程伦理2321水土学院选修课程QZ013006精细化工工艺学(Technology of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2321化学学院QZ013005高分子化学反应工程(Polymer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2321化学学院QZ013010化工污

9、染控制与治理技术(Chemic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Treatment)1161化学学院QZ013011高分子加工与工艺(Polymer Processing and Technology)1161化学学院S013023功能材料(Functional materials)1161化学学院S013026F现代分析实验技术(Modern Analytical Experiments technology)2321化学学院S013016表面活性剂化学(surfactant chemistry)1161化学学院S013022应用胶体化学(Appliedcolloidalch

10、emistry)2321化学学院S013051催化化学(catalysischemistry)2321化学学院QZ013012能源材料与器件(EnergyConversionMaterialsandDevices)2321化学学院S013062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Nano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y)1161化学学院S013056农药制剂加工技术与原理(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rinciple of pesticide formulation)1161化学学院必修环节QZ013014专业实践(Professional Practice)82-4化学学院补修课程BX013004化学工程基础(Fundamental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不计学分362化学学院BX013006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361化学学院BX013005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542化学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