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设计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6404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解读 近几年,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考点之一。鉴赏的考点涉及到: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品析语言特点、体味炼字;品味表达技巧;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感知艺术形象。在以往的考查中,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失分较多,得分率偏低,这已成为了制约中考语文得高分的瓶颈。中考的古诗词鉴赏,分值是5,题型是主观题,以表述题、评述题为主,题量为 1。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所以,这节古诗词鉴赏复习课就定位在:一方面训

2、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整体鉴赏诗歌的能力。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经过“一模”前的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已经基本了解,但是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就以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教学设想 根据本班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的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旨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鉴赏的氛围,调

3、动学生的情感。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提高得分率等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我也可以这样做(做练习:我学、我练、我提高) ”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最新学习考试资

4、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学生背诵诗词二、导入: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诗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许多优秀的古诗词曲过目成诵,脍炙人口,美不胜收。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鉴赏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语文中考的考点和难点之一。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三、透视诗词鉴赏的考点(六点)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 / 体味

5、炼字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四、广州地区中考诗词鉴赏试题回放1、分值: 03 年(5 分)04 年(5 分)05 年(5 分)06 年(7 分) 07 年(6 分) 2、题型是主观题,以表述题、评述题为主,题量为 1。07 年 宋词 (课内) 武陵春 (李清照) (6 分) 06 年 民歌 (课内) 木兰诗 (7 分)05 年 曲 (课内)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5 分)04 年 宋词 (课内) 浣 溪 沙 (晏 殊) (5 分)03 年 诗歌 (课内) 泊 秦 淮 (杜 牧) (5 分)五、古诗词鉴赏知多少?由学生简要地讲讲自己平时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六、鉴赏知识的“盘点”

6、与“内存” (发资料,让学生快速的浏览一遍)(一)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 常用词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 秋思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2、田园诗 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归园田居 )3、送别诗 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4、怀古诗 常用词汇: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 、 潼关怀古 ) 5、咏物诗 常用词汇: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

7、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羁旅诗 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 秋思、 次北固山下 ) 7、爱国诗 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 常用词汇: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 、 水调诗头 登飞来峰 )9、抒怀诗 常用词汇: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 、 浣溪沙 )(二)观点态度1、赞美、肯定、支持

8、、同情、渴望等。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三)体味语言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4、常用词汇:勾勒、浓重墨彩、简洁、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诗青画意、富有哲理、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四)表达技巧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

9、用典、互文、反问、赋比兴等)3、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白描、 细描)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五)人物形象示例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曹操)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七、答题技巧点拨及常见题型的示例和练习(六种题型)(一)教师进行答题技巧的点拨1、原则: 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2、结构: 景+情事+情

10、场面+情情形+情3、方法:“一切景语皆情语” 。 “诗言志” 。 结合诗歌背景。 注意作家风格。 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二)常见的几种答题格式示例和练习(“三点”题考点、热点、难点)(1)题型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 ,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学生做练习 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 (2)题型二、赏析语言型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学生背诵西江月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

11、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05 年中考题) (学生背诗)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学生背诗)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答案: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 ;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学生做练习 2(杜甫的望岳 )(3)题型三、赏析名句型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学生背

12、诗)答题格式:抓词语+点作用学生做练习 3(杜甫的望岳 )(4)题型四、描述画面型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 (学生背诗)答题格式: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扣住重点语句扩展诗句学生做练习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5)题型五:分析技巧型 晏殊的浣溪沙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04 年中考题) (学生背诗)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学生做练习 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6)题型六:比较阅读型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例如: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 ,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学生做练习 6、7(刘禹锡的秋词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八、综合练习我也可以这样做(做练习:我学、我练、我提高)九、布置课后巩固练习十、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