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6344510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点解读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此类题型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知识储备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点明使用的 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内容分 析其具体运用,点明使用效果,答题步骤:,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2、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东南形胜:杭州在北宋为两浙路治所,当东南要冲。 三吴:即吴兴、吴郡、会稽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参差(cn c):高下不齐貌。 云树:形容树木茂密如云。 天堑(qin):天然壕沟,多指长江。此处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n):意为大山上之小山。 三秋: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羌(qing)管: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 泛夜:“夜泛”的倒文。泛

3、,漂游。 嬉嬉:和乐貌。莲娃:采莲女。 高牙:高矗之军旗,高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牙:军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异日:改日。图将:画出。 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

4、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

5、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桂花、荷花,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答案:对偶、夸张。表现词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艳羡之情。,(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

6、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水仙子:曲牌名,入“双调”,亦入“中吕”“南吕”。全曲落羽音。 青荧(yng):青光闪映。 鏖(o)战:激战。 缴缠:纠缠。 琅然:指笑声朗朗的样子。,一叶孤舟在夜晚停泊在洞庭湖边。岸上的灯火与这船儿相对着,闪闪发光。北风吹拂,把梅花都吹老了。我推开船窗,大雪漫天飞舞。这时候我作诗的豪情简直比大风大雪还要激荡。雪花与大风激战着,我的诗句又同飞雪纠缠在一起。我朗声大笑了起来。,(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7、。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解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意思是说作者顿时诗兴大发,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作者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这一句中的“豪”字,不只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一来它表现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 答案: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表现出作者高昂的诗兴,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解题指津,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

8、小题。 关山月 鲍君徽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 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选自全唐诗卷七。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属于汉乐府横吹曲辞。 辽阳城:在今辽宁省辽阳市,唐代边防要地。 塞迥:塞远。晕:月晕,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俗称“风圈”。这两句诗用黯淡的月光来衬托征人凄苦的心境。 鼙(p):古代骑兵用的一种小鼓,诗中指军乐。写战马听到军乐奏响的声音,长啸嘶鸣。 暗:诗中是使动用法,使暗。 旌:古代旗的一种,用以指挥军队和开道。 谒:拜见。金阙

9、:皇宫,这里代指皇帝。 刁斗:古代的行军用具,多为铜制,一柄三足,白天用来烧饭,夜晚用来打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B.三、四句描写因为边地有风雨使月亮周围生成月晕,表现了风凄月昏的惨淡景象。 C.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看天的动作、用“思”表达戍卒的思乡之情。 D.六句侧面描写,用战马听到鼓声昂然冲锋让敌人“惊”来表现戍卒杀敌报国的勇猛。,解析:DD项,“侧面描写”“让敌人惊来表现戍卒杀敌报国的勇猛”错误,诗句写战马听到鼓声而震惊后退来表现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之深。,1.阅读下面这

10、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关山月 鲍君徽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 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 (2)诗歌的七到十句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边地怎样的艰辛生活状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解释诗歌的内容,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回答问题可以根据诗句的内容进行,比如可以分析七、八句和九、十句分别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哪些内容。七句,用了比拟的修辞,写草木的悲鸣;八句,用了衬托的手法,用风沙使对方军营变暗来写唐军生活的

11、艰辛。以此分析九、十句即可。 答案: 七、八句,用比拟、衬托的手法表现边地的荒寂悲凉和戍卒戍边的艰辛。七句,用边地草木的悲鸣来衬托北风的猛烈;八句,用沙暗虏营来衬托唐军的艰辛。九、十句,用夸张、比拟的手法描述戍边征战的困苦。诗人写“佩剑凝霜”用的是夸张的手法,写“旌旗疲惫”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 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

12、未第,游幕终生。 (1)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一般有登高、赏秋、饮菊花茶、佩戴茱萸等习俗。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B.西厢,就是指西厢房。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 C.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D.“秋色”“雁声”和“斜阳”常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表达人生感慨的意象,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

1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解析:A“中秋节”表述错误,应为“中元节”。,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 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在这首词中,“翠眉”指“山气”,属于比喻。菊花瘦是拟人的写法。再次以重阳的景美来衬托诗人心境的愁苦。 答案:比喻。如“山远翠眉长”,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所见的美景。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人的特征,“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伎。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伎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外在化。衬托。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