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精品文档}

上传人:ny****4 文档编号:146339044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精品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精品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精品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精品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精品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精品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竞赛定性实验专题{精品文档}(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定性、定量实验竞赛专题训练解题提示:用初中所学有关物质的性质结合实验内容进行解答题目,注意认真阅读题目及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解答。(1 )定性实验一般与物质的性质检测内容相关,做题时注意排除一些干扰因素。(2 )定量实验一般结合定性实验,除排除干扰因素外,还得进行化学定量的计算。以下是 0712年竞赛实验题习题训练:(07年)8.右图所示装置 ,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适量蒸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导管 B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导管 B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D.该装置可用来调节输出氧气的速度10.某

2、同学在家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对此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钙C.该粉末一定是一种碱B.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D.该粉末中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离子12.现用 98%的浓硫酸配制10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稀硫酸 (密度为 1.14g/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等B.配制该稀硫酸需要加水 800mLC.配制时应将水小心地加入浓硫酸中D.该稀硫酸中 ,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 =5:415.根据维生素 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 ,应用右图实验可以测定果汁中维生

3、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A.烧杯中洛液的体积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18. ( 5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1)农业上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物质是_.(2)医疗上可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视为盐酸),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如何检验某硫酸厂排出的废水是否具有酸性 ?请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 (写出简要的实验步1 骤、现象及结论。方案一:_.方案二 :_.( 4)取某硫酸厂排出的一定体积的废水与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榕液混合后 ,溶液恰

4、好呈中性。若改用与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氢氧化钾榕液与上述一定体积的废水混合,则所得溶液的pH_7(填”或”=”)25.(3分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下图中A、B、C、D、E是一些保存药品的试剂瓶.请把下列常见试剂的序号填写在各试剂瓶下面的括号内。(任填三空) NaOH溶液浓硫酸Na C0溶液白磷大理石酒精浓硝酸锌粒硝酸银2326.(4分)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O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自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

5、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OmL刻度处,则说明 :_;(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27.(5分)小明的邻居张大爷种植蔬菜,现在他有点苦恼,去年购买的化肥,由于外包装上的字迹看不清,只记得该化肥

6、是硫酸钾,碳酸氢铵、氯化铵中的一种。小明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帮张大爷鉴别化肥:实验步骤 取上述化肥少量于一容器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实验现象 嗅到氨味.实验结论 小明由上述实验推断该化肥不是_.(l)请你根据土述实验结论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该化肥可能是什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或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2 (2)通过小明的实验 ,请你写出使用铵态氮肥的一点注意事项:_28.( 8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榕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依据所学的

7、化学知识,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_.(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_.(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目的吗?实验步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8、(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大家能设计实验证明吗?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08年)10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D打开窗户跳出C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24(8分)按表中要求收集四瓶氢气和空气混合气,并点火实验,结果列于表中。V(H ): V(空气)22 : 84 : 66 : 48 : 2点火处理炸炸炸不炸(1)如何收集混合气以 V(H ): V(空气) = 2 : 8为例?2(2)由点火实验的结果可知,氢气

9、在空气混合气中爆炸范围的上限在%之间。%(体积,下同)到3 (3)为进一步精确探究爆炸范围的上限,请再收集三瓶混合气并点火实验。写出具体的方案、结论:25(4分)A、B是实验室二种常见的玻璃仪器。(1)下表内已绘制其中 2种仪器上部约 1的局部特征,请你分别根据其用途补绘剩余部分。4仪器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用作反应物较多、加热时间较长的反应器,如制取气体等。主要用途容器,收集少量气体,装配小型气体发生器。(2)下列仪器可装配一套“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请填写所用仪器的序号:(夹持、固定的仪器不考虑)。能用该套装置制取的气体有(任填两种)。26(3分)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所生

10、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一氧化碳。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请你回答:(1)该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若不严谨,请作补充。(2)请你对该实验装置予以评价。27(5分)小海、小林、小明三同学一起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查阅资料:2H O222H O+ O ;常温下氧气密度为 1.42。2 2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 H O的质量,继而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2过程方法:4 (1)小海

11、首先设计(如左图):向装有样品溶液(20 g)的锥形瓶(75 g)中投入 0.5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 95.1 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是g,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小林对小海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中图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3)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小明设计如右图的方案(试剂用量不变)。请你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如果要满足小明的要求,该实验需用mL的量筒。28(8分)某实验小组欲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 x g胆矾晶体,研细后

12、加入 10 mL蒸馏水溶解;将足量的 NaOH溶液与上述溶液充分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过滤后洗涤沉淀;将所得沉淀转移到坩埚中,均匀缓慢加热至完全变为黑色,研细备用;按下表中的质量混合好固体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并与MnO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 50 mL气体为2准(见图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编号KClO质量(g)3其他物质质量(g)待测数据12.02.02.023CuO0.50.5MnO2 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的 x应至少称取g(结果保留 1位小数),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填序号)。(2)表格中的“待测数据”是指。(3)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量气管中液面的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填字母编号)。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5 b读数前不能移动量气管和水准管c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d读数前应上下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