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6333251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47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面五章内容主要说明自由贸易政策会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好处,各参与国会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根据这样的贸易理论各国应该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以获得更多的福利 现实经济运行并非如此,绝大多数国家在参与国际经济过程中实际上不同程度的都存在贸易保护问题,国际经济就是在贸易保护和自由经济的矛盾中不断发展的过程 本章说明不同的贸易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存在的真正原因。,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第二节 进口关税与配额的比较分析第三节 幼稚产业的保护第四节 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分析,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最有效率的量是从社会的有限资源中得到最大的价值量 从竞争

2、市场的交换双方来说,最大的价值可以用代表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的总剩余来表示 消费者剩余(CS)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从图形上反映为需求价格曲线以下和实际支付价格以上的面积,因而价格的变化会引起消费者剩余和总剩余的变化 消费者剩余能衡量消费者总的净收益,反映了买者的经济福利,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PS)是指生产者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从图形上看就是供应曲线上方和实际价格下方的面积。 当市场上存在买卖双方时,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就是社会总剩余,代表了一个社会的

3、总福利水平,总福利水平越高说明这个社会的总经济效率越高 总剩余=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P,A,P1,P2,D,Q2,Q1,B,A,C,S,P1,P2,Q1,Q,0,0,P,C,B,Q,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说明: 需求曲线为D,代表在这条曲线上各点所对应的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与购买数量的关系,假如价格为P1,消费者实际购买量为Q1,如果小于Q1,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都会高于P1,只有在这个量上实际购买的价格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是相等的,因而总的消费者剩余为面积A,如果价格跌到P2,则总的消费者剩余上升到A+B+C,反之,消费者剩余就会减少

4、。,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对于生产者而言,供应曲线为S,在P1价格条件下,愿意供应的数量为Q1,假设销售量同样为Q1,则生产者可以获得的总效益为A+B,净收益=总效益-总成本=A+B-B=A,这时,生产者剩余就是面积A,如果市场价格提高到P2,则生产者剩余会增加面积C 上述论断的基础为供给曲线同时表示这是一条成本曲线,如果均衡点位于曲线下方企业就会亏损,同样,对于需求曲线也是同样的道理,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出售一种商品得到的收入减去成本就是生产者剩余即企业赚的利润。企业的成本低,相应获得生产者剩余更多。比如4家电脑供应商,A的成本是700元,B的成本是800元,C的成本是900元,

5、D的成本为1000元,市场销售价格为1000元那么他们出售1台电脑将分别获得300元、200元和100元的生产者剩余。,S,c,b,a,1000,Q,0,P,900,800,700,4,3,2,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以某品牌手机市场为例,消费者ABCD分别愿意支付1000元、900元、800元和700元。一部手机销售,A得到手机,假如手机的价格为950元,则50元即为他获得的“消费者剩余”,若出现四部手机,以700元的价格出售,则剩余分别300、100和200元,合计为600元,构成消费者剩余。,P,1000,900,800,700,Q,0,c,b,a,4,2,3,D,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6、,总剩余如何达到最大化是每个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市场运作中应该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叉点,脱离此点社会就会遭受损失,P,A,B,P0,0,D,S,P0,P1,P,Q,Q2,Q0,Q1,0,Q,Q1,D,S,b,c,e,d,E,a,P1,S,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说明: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市场价格,相交于E点,对应的价格为P0,这时,社会总剩余为面积A+B 假如不是相交于E点,由于某种原因价格上升到P1,则消费需求减少到Q1,则消费者剩余损失了面积a,生产者剩余变为a+b+c+d,但由于实现这样条件的基础为所有生产者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卖出去,但事实上供过于

7、求迫使企业得到的价格只能为P1。 因而生产者剩余这时只有面积d,与均衡点相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损失了面积b,总剩余损失了面积a+b,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上述分析还没有考虑过剩产品的生产成本,如果加上这部分损失,则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就会更大 同样,如果价格下降,总剩余也会损失 结论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受市场规律的自发调节,最终可以达到总剩余的最大化,这也是反对政府的干预,提倡自由经济的主要理论依据。,1.按征税对象分,进口关税,出口关税,过境税,2.按征收方法分,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从价税:按进口货物的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赋。 从量税:对进口货物每个单位量征收定量的税赋。 复合税:从价税和

8、从量税两种方法的混合使用。 具有针对性的惩罚性关税 “禁止性关税”: 关税征收比率高到使商品无法进口的程度时的关税。,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关税分析一、关税的类型,二、小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1、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及其福利分析,a,b,c,d,e,f,Sd,Dd,Q,P,O,S0,S1,D0,D1,Pt,Pw,(1)关税的消费效应(Consumption effect): (a+b+c+d),(2)关税的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 +a,(4)关税的财政收入效应(Fiscal revenue effect): +c,(5)关税的收入分配效应(Income dis

9、tribution effect): 根据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关税将增加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入。(进口替代反出口),(6)关税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征收进口关税意味着保护本国的厂商垄断或默认国内厂商的垄断,妨碍竞争机制发挥作用,可能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破坏自由竞争,(6)进口关税对一国利益的净影响(损失三角): (a+b+c+d)a+c= (b+d),关税造成一国社会福利净损失(Deadweight loss),也称为关税的保护成本(Protection cost),其中b为生产扭曲(Production distortion),即征税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

10、,从而使资源配置效率下降;d为消费扭曲(Consumption distortion),即征税后由于价格提高使得消费者需求和消费量下降,从而造成资源闲置的损失。,a,b,c,d,e,f,Sd,Dd,Q,P,O,S0,S1,D0,D1,Pt,Pw,c,S,D,b+d,P,Q,O,附:考虑两个国家情况下的关税效应,考虑出口国的情况,进口国征收进口关税,将刺激进口国国内生产者增加产品的生产,相应地会代替一部分进口。同时征收关税以后,该产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进口国对进口品需求的减少,这种进口规模的缩减意味着出口国的出口商不得不减少产品的出口。如果出口商生产规模保持不变,该国的国内市场上在原有价格水平上

11、的供给就会大于需求,从而迫使厂商降低商品的市场售价。这种价格的降低显然对出口国消费者有利,而对生产者不利。 进口关税有利于进口国的生产者和政府以及出口国的消费者,而不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和出口国的生产者。,A F的Y产品按国际价格(与原国际价格线平行的国际价格线)交换FC的X产品,由于关税,AF 的Y产品只能交换FD的X产品,此时交换是按照国内的价格,即过A点的更为陡峭的价格线(国内消费者面临的新的价格线)。,2.小国进口关税一般均衡的图形说明,特征:任何阻碍自由贸易的做法,尽管会使得征收进口关税的国家的国内进口替代部门生产增加,财政收入增加,但从总体来看,征收进口关税必然会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下

12、降,必然会导致经济福利的净损失。 启示: 采用关税保护国内市场时,决策者必须考察本国该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如果供求弹性大,则关税的保护作用大;反之则并不一定理想。,3.小国征收关税后贸易均衡的特征及其启示,1.大国在国际贸易条件下的总供给曲线(自由贸易),三、大国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2.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及其福利效应,三个价格,即国际价格PW,征收关税之后的价格Pt,该国利用自己大国地位所压低的价格Pw;确定关税的生产效应、收入效应、贸易效应与福利效应。,3.大国关税一般均衡的图形分析 以B国进口X为例,福利效应是不确定的: 贸易条件的改善效应与生产扭曲与消费扭曲效

13、应之和的对比。,四、有效保护率与关税结构,关税的有效保护程度与关税结构有关,并不必然等于名义关 税率。要提高或降低有效保护程度,就要改变关税结构。 关税的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Rate of Protection, ERP)反映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价值(附加值)受保护的程度,通过关税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来表示。 ERP=(Vj-Vj)/V,其中Vj和Vj 分别表示征收关税前后j行业国内生产附加值。,假定自由贸易条件下,每套服装价格1000元,国内生产需使用进口500元中间投入品,则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内生产附加值为1000500500元。 假定对服装征30%(名义保护率

14、)进口关税,中间投入品不征税,则征税后国内生产附加值为1000(130%)500800元,ERP(800500)/500100%60%。,如果对中间投入品征30%进口关税,则征税后国内生产附加值为1000(130%)500(130%)650元,ERP(650500)/500100%30%。 如果对中间投入品征40%进口关税,则征税后国内生产附加值为1000(130%)500(140%)600元,ERP(600500)/500100%20%。,如果制成品关税保持不变,随着对中间产品征税上升,制成品的有效保护率下降,甚至出现负保护。,发达国家关税结构一般具有随生产加工深度的增加提高关税税率的特征,

15、即对初级产品进口实行低关税,而对制成品则实行较高的关税,这种现象称为“关税升级”(Tariff Escalation)。,五、最优关税论 在大国情形下,关税可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因而关税有可能改善本国的福利水平,即实施贸易保护可获得超过自由贸易下的利益,这构成最优关税论(The optimum tariff)的核心思想。,1、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关税负担是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的,双方承担的程度取决于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和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 需求富于弹性是指当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时,需求量变化的程度(百分率)超过该产品价格本身的变化程度。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需求弹性决定于三个因

16、素,即消费者对该产品本身的需求弹性;对来自国外出口商产品的依赖程度以及外国出口商产品所面临的替代品的多寡。 供给富于弹性是指当商品价格变化后,供给量变化的程度超过其价格变化的程度。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某种产品的出口供给弹性,决定于将该产品出口到征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总的来说,当一国政府要对某种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国外出口商和国内消费者承担关税与否以及承担关税的程度,决定于被征税厂商商品的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如果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市场依赖程度较大,征税商品的供给弹性很小,就意味着外国出口商要承担更多的关税;如果出口国对进口国的市场依赖程度较小,那么出口商就不愿意承担任何关税。 如果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有弹性,结果其出口规模会随着关税的上升而下降; 如果进口国对该厂商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甚至无弹性,结果进口国的消费者可能承担绝大部分进口关税。,2、最优关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