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城市化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333112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城市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说课稿:城市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说课稿:城市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说课稿:城市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说课稿:城市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稿:城市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城市化课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化 说课稿,章丘一中 陈士虎,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上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把城市作为一个面,深入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本节内容是把城市作为一个点,从总体上认识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化。这部分内容分为前后紧密联系的三个部分:一是城市化的内涵,二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明确城市化内涵是学习城市化进程和特点的基础,弄清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有助于加深对城市化内涵的认识,有助于明白并解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1)、联系实际,理解城市化的内涵。通过分析图表和数据,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和地区差异。 (2)、引导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进

2、行对比、分析,及绘制简单图表。 (3)、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通过学习能正确认识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一、教材分析,3、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教学重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内涵,发达国家的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对比是经常考试的内容。 4、教学内容的重组、拓展和安排。 本节课内容分为两大方面:城市化的内涵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两部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以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为目的,通过图表,

3、图片,表格等形式达到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最后设置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我国的城市化问题,学以致用,用地理的思维解决身边的问题。,二、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在本节之前,学生通过对人口迁移的学习,明确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和目的;掌握了城市规模、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铺垫。 能力基础:通过平时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和探究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归纳和概括地理规律的方法,初步具备分析地理图表,绘制简单地理图的能力。 知识和能力上的差距: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有限,总结归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措施。主要有学生的参与度的问

4、题,老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总结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问题,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3、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根据高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学生心理需求,设计符合青少年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鼓励、激励等。,三、教学方法及手段,1、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启发式讲授与小组探究活动相结合。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设计探究活动,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尝试失败、感受成功。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发挥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讨论和交流,做出假设、

5、反复验证,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表达,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表达能力,最终落实课标的要求。 2、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多媒体教学,地理图表对比教学、突出高效课堂、生命课堂提出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理念,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的“七动”,让课堂真正成为生命悦动的学堂。,1、课堂引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深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图片、表格和数据,让学生思考:深圳三十年来发生的变化。,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情意。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引入新课“城市化”。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思维的火花飞溅。 培养看图说话,总结归纳的能力。,四、教学过

6、程,2、独立思维看课本自学:城市化的指标。 指出衡量城市化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比重。 设计意图:自学,看课本独立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全体同学一起把重点内容读出来。,四、教学过程,3、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从图中得出问题的答案。先自主学习,后同桌,学生说。,四、教学过程,4、阅读理解。,设计意图: 由于这块内容难度较大,这些城市化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学生不好理解,所以先展示一段文字介绍,再结合后面的图形,填表。理解伴随城市化过程中在发达国家出现的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六、说活动过程,5、合作探究。本节课的重点和难

7、点。,设计意图:看材料结合图,学生能够理解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历程: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教学过程,6、填表格-动手写。,设计意图:班级内4人为一个小组,先看书然后讨论,在学案上填上结论。 总结:发达国家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过程。学生相互交流,思维碰撞,交流中能力不断提升。 借助图示,突破难点。,四、教学过程,7、收获园地。 设计意图:1分钟总结本课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点出本节课的目标:了解城市化的内涵,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其中,第二个问题是本节的重点。,8、身边的地理。-动眼看,动脑思。 播放一段视频:中国的城市化。带着出示的三个问题,学生回答。,9、学以致用、当堂达标。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学案的相关题目。力争堂堂清、日日清。,四、教学过程,10、结束语。适当布置基础训练的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地理的习惯,利用早晨的早自习进行背诵。,谢谢各位老师, 您们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