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范文 曾德钧网络时代的匠人情怀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6332481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通讯范文 曾德钧网络时代的匠人情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物通讯范文 曾德钧网络时代的匠人情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物通讯范文 曾德钧网络时代的匠人情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物通讯范文 曾德钧网络时代的匠人情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物通讯范文 曾德钧网络时代的匠人情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通讯范文 曾德钧网络时代的匠人情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物通讯范文 曾德钧网络时代的匠人情怀 人物通讯范文:曾德钧网络时代的匠人情怀 曾德钧的人生经历堪比一部跌宕而有趣的,每个节点他都被命运推到潮流的前列,却又与时代的狡黠与功利 _绝缘。在互联网时代,他既是个典型的开拓者,又是个执着的老匠人。 见到曾德钧时,他和传说中一样穿着件有很多口袋的马甲,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近20年。在我好奇的询问下,他公开了马甲口袋里的物品:三副耳机,两个音乐播放器,三部手机,几根数据线,一堆U盘,一个充电宝。他解释说,一个普通播放器用来听古典音乐,一个高清播放器用来听高清音乐,而手机则用来听流行音乐。随时随地,他都在为自己创造一个理想的声音王国。 作为中国第一台Hi-

2、Fi胆机、第一台Hi-Fi CD机、第一台Hi-Fi级电子管多媒体音箱的设计者,曾德钧数十年来都沉浸在声音、音响的世界,在喧嚣的网络时代以制造收音机的匠人自居。他的极典科技有限公司和云动创想科技有限公司并不算出名,却默默地给那些对于声音有着极致追求的少数人带来最好的产品。 4.5吨水果糖与一台收音机 一颗糖,两颗糖,三颗糖1971年的暑假,小学生曾德钧和姐姐一起在县城里打零工,每包1斤水果糖可以赚1分钱,暑期的两个月过去,姐弟俩一共赚了90元,算起来总共包了4.5吨水果糖。交完了学杂费,还剩下80元,在当年工人月工资17元的湖南小县城,他们用这笔“巨款”买了一台凯歌455D型收音机。当曾德钧用

3、包了十几万颗水果糖的手拧动开关时,他人生中第一个关于收音机的梦想实现了。 这个梦想的源头要追溯到几年前,曾德钧在一次“拥军优属”活动中为一位老红军打扫房屋时,偶然发现一个方形盒子竟然神奇地发出了声音,有人在里面说话,还有音乐。对于一个偏僻县城的小学生来说,这一切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当他跑去围着这个盒子寻找是谁在说话时,他的内心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现在曾德钧还记得,这台让他魂牵梦萦的收音机是一台熊猫601。 在接下来的几年,如何让一个小盒子发出声音、传出优美的音乐,就成了小学生曾德钧研究的主要课题。瞧见高年级的同学攒矿石收音机,他就会跟在后面看个究竟,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月,这大概是少年们玩的

4、最高科技的玩意儿了。平时父母给一分两分零花钱,过节给一毛两毛,曾德钧都舍不得用,最后拿到商店买了小电子元件。最终他用一块矿石、线圈、可变电容这些最简单的原件制造了自己的首台收音机一个“极简主义”的矿石收音机。这是一种无须电源的最老式的收音机,众多缺点中的一个就是只能在离电台基站近的地方才能收到节目,这让曾德钧一有空就往山上跑,竖起天线四处找电台。如果放在家里,除了沉默与杂音之外这台收音机什么也听不到。为了一劳永逸地听到“小盒子”里的节目,曾德钧开始捣鼓有电源的收音机,从一个晶体管到两个,两个到三个,直到四个晶体管时,他终于在自制收音机里听到了不甚清晰的电台广播。自此,收音机这个在今天看来已经属

5、于“复古”的物件,为当年的曾德钧打开了一扇窗,成为唯一能助他穿越县城生活了解更广阔世界的好伙伴。 时光行进到1971年的暑假,曾德钧依旧梦想着老红军家那台漂亮、音质清晰、节目丰富的收音机,然后就有了他和姐姐一起包了4.5吨水果糖的故事。 命运的吉祥物 现在回忆起来,曾德钧的人生与收音机之间的确有种奇妙的纠缠。在那个红色年代,收音机里除了革命宣言,还有许多政治风险小、无须令编导们担惊受怕的科技节目,虽然当时多数学生都在革命热潮中成了“放牛班”成员,但每当广播里出现计算机、卫星、导弹等信息时,它们都会强烈地叩击曾德钧的世界。他喜欢物理课,喜欢化学,成了学校无线电小组组长。或许正是对广播的兴趣冲淡了

6、他的“革命热情”,总之曾德钧并未在文革中 _耽误学业。很大程度上,这一点也成为他日后不断进步的基石。 中学毕业后,曾德钧和身边的大多数青年一样下放到农村去插队,因为经常帮农民修理收音机、电子设备,他被分派去建农村广播站,安装调试扩音设备,架设电线,给每家每户安装压电陶瓷喇叭。因为这些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曾德钧又被调到公社搞广播自动化。当年广播站的广播员也是一位爱动脑子的老知青,匮乏又充满乐趣的日子里他和曾德钧一道做起了“无变压器扩大机”的科研实验,1977年曾德钧离开公社去当兵,1978年这个项目就获得了湖南省科技大会二等奖。事实证明乱世同样可以出成绩,关键是看每个人如何自持。在高中和插队的岁

7、月里,曾德钧就自学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电子系的主要课程,至今他还保留着当年的教材和自己的笔记。 随后部队里的经历,更可以说是无巧不成书。当时曾德钧在二炮某部大坑道的工程兵团服役,新兵训练期间,恰逢团长的收音机出了毛病,曾德钧自告奋勇,修好了团长的收音机,并因此获得了优先选择岗位的特权。毫无悬念,他选择了报务员的岗位,继续与无线电为伍。 优秀的人才永远都是显眼的,1978年,报务员曾德钧因为提出一项电台革新的技术被评为“二炮优秀科技工作者”,进京参加全国科技大会后便留在首都从事科研工作。1980年,他进入了北京航空学院(即现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三届大学生。人生至此,收音机、无线电设备每个拐点都展现出了对曾德钧的眷顾,以致于他经常笑称收音机是自己的吉祥物。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