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贸易理论基础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6323229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93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贸易理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现代贸易理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现代贸易理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现代贸易理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现代贸易理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贸易理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贸易理论基础(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现代贸易理论基础,一、重商主义,1、产生背景 重商主义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时期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17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2、基本思想,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对外贸易是获取财富的最重要的手段 国际贸易只对单方面有利 国家干预对外贸易,3、政策主张,限制金银输出的货币政策 奖出限入的政策 保护关税政策 发展本国工业的政策,4、评价,贡献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推动了当时国际贸易和运输业的发展 局限性 局限于流通领域,财富观不正确 未揭示产生贸易的根本原因与利益,二、绝对优势理论亚当 斯密,1、产生背景 亚当 斯密(1

2、723-1790)所处时代是英国从原始积累让位于资本主义积累的时代。 工业:工场手工业高度发展,工业占据重要地位 农业:通过暴力夺取农民土地进行原始积累 对外贸易:远远领先于贸易劲敌 英国资产阶级获取很高利润,积累了大量财富,不再担心自由竞争,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2、对重商主义的批评,批评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批评重商主义国家干预的主张 批评重商主义政策枉费心机,3、基本观点,当一个国家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另一个国家更有效率(具有绝对优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效率低,那么每一国家都能通过专业化生产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交换别国具有绝对优势的部分产品,这种贸易可以使得两国受益。,举例说

3、明,美英绝对优势差异 生产所需劳动日美国 英国 小麦 (蒲式耳) h 2.5h 布匹 (码) h 1h 贸易基础:两国生产小麦与布匹成本(cost)不同。C麦美 C麦英,C布英 C布美 贸易方式:英国专业化生产布匹,从美国进口小麦;美国专业化生产小麦,并进口布匹。 贸易利得:贸易前生产单位小麦需4.5小时,生产单位布匹要5小时; 贸易后,生产单位小麦需小时,生产单位布匹要小时; 美英两国都从中获益。,、政策建议:,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贸易越自由,国际分工越彻底,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越大。,、评价,从生产领域论证贸易基础是绝对成本差异,而且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雏形,把“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

4、的理论推广到国际贸易。 第一次论证了贸易的互利性 存在的局限性:不能解释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而另一国的劳动生产率均处于劣势地位时,国际分工和贸易是否可以进行。,例如:,美英绝对优势差异 生产所需劳动日美国 英国 小麦 (蒲式耳) h 2.5h 布匹 (码) h 1h,三、比较优势原理大卫李嘉图,、产生背景 大卫李嘉图(1772-1832)所处时代是英国发生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产业革命时代。 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封建残余土地贵族阶级仍在政治经济生活中起作用 斗争焦点是围绕“谷物法”的修订,、基本观点,虽然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另一个国家的效率都

5、低,也就是与其他国比都处绝对劣势,但仍可以得到贸易利益。只要这一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和出口绝对劣势比较小的的商品,这些产品也就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绝对劣势比较大的商品。,、假定条件,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22模型) 自由贸易 国内劳动力自由流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 平均生产成本固定 没有运输成本 没有技术革新 劳动价值论,、比较优势原理的内容,美英绝对优势差异 生产所需劳动日美国 英国 小麦 (蒲式耳) h 2.5h 布匹 (码) h 1h 1. 总产量增加 2. 消费水平提高 3. 劳动时间节约,、贸易基础: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一)机会成本理论 机会成本是指再生产一单位某商品所必须

6、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生产量。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 一国利用其所有资源和最佳技术时所生产两种产品的各种组合。,T,T *,(a)美国,(b)英国,、贸易模型,、评价,贡献:比较优势论长期以来一直是各国参加国际贸易必要性的理论证明,也是一百年来西方国际贸易的核心。 缺陷 一种生产要素作为投入不现实。 没有说明贸易利益在贸易国家之间怎样分配。,斜率= - (PM /P)1,贸易线 斜率= - (PM /P) 2,三、更为现实的假定:两种生产要素、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图形,无贸易时,美国的生产点与消费点在点 发生贸易,美国小麦有比较优势,多生产小麦而少生产布匹,生产点在,根据国内消费需要,多余的小麦用于出

7、口,并进口布匹,消费点。与贸易前相比,无差异曲线上升,福利上升。,、国际贸易贸易收益分析,贸易国的消费超过其生产能力,福利上升。 对生产的影响 在每一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产出会提高 整个世界的生产变得更有效率,因为每国都有更多针生产了自己可以以较低成本生产的产品。 对消费的影响: 对进口商品的消费量增加 对出口商品的消费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贸易收益分配均衡贸易条件决定(穆勒),两国要发形成贸易,形成的国际比价(贸易条件)必须在两国国内比价之间,这是各国厂商愿意接受国际贸易的基本前提。 贸易条件位于这一区域内,至于在区域的哪一点上,取决于两国对对方出口产品的需求强度。产品需求强度越大

8、,则产品的世界价格越高,这种产品出口国所得的收益越大。,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定义: 相对于其进口产品价格的出口产品价格 公式:TT=Px/PM 在一般均衡图形中表现出来的是贸易线的斜率。 (若横轴表示出口品,纵横为进口品,则贸易条件是其斜率;若反之,则贸易条件为其斜率的倒数) 贸易条件越有利,则所得贸易利益的越多。,四、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Hecksher OhlinModel),首先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Hecksher)在1919年提出,但当时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后来他的学生俄林(Ohlin)在30年代再次提出,并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也叫做

9、资源禀赋论。 此模型由一国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发展为一国使用两种生产要素(,),从生产要素密集的分析方法解释国际贸易。,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 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在两国,X是劳动密集型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在两国,两种商品的规模报酬不变 两国在生产中实行不完全的国际分工 两国需求偏好相同 两种商品与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生产要素在国内完全自由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 没有运输成本、关税以及其它限制自由贸易的壁垒 两国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两国的贸易都是平衡的,、基本假设,要素密集度,、基本概念,X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相对于其他

10、要素的比率比世界其他国家更高,即为劳动力丰裕型。(labor-abundant);如果一种产品的人工成本在 其总成本中所占的比率要高于其他产品,即为劳动密集型产品(labor-intensive,要素丰饶度,(1)用物质单位表示,(2)用价格表示,四、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给定假设条件下,国际贸易将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和绝对收入。,五、对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经验检验,1.要素密集度逆转,2.贸易壁垒干扰,3.自然资源稀缺,4.新要素理论 (1)熟练劳动 (2)人力资本 (3)研究与发展,、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本国充裕生产要素的产品,并且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本国

11、稀缺要素的产品。 如果两国具有相同的要素禀赋,则各国选择相对较高的要素密集度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然后进行国际贸易,也可以获益,2、模型结论的逻辑推理,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时,价格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这种价格的绝对差别是由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差别造成的,各国生产同种产品的成本不同,是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不同造成的。,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差是由他们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不同造成的。,各国生产要素的不同丰裕度和各种产品所须要素比例的不同,使各国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分别在不同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李嘉图:劳动生产率造成成本差异,五、国际贸易对要素收入的影响,1、短期的收入影响 出口商品的价格的上升,

12、有利于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出口部门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的提高,但不利于与进口竞争的部门收入水平的提高,相反会使该部门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下降。 相反,贸易保护会出现国民收入重新分配。 (思考:我国的贸易保护导致收入如何分配?),、长期收入效应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前提:资本与劳动力可自由流动 内容: 对于一国:如劳动力密集型国家,开放贸易刺激了该产业产品的生产,该产业工人工资上升,吸引资本(土地)密集型产业工人流向此产业,劳动力供给减少,资本(土地)密集型产业的工人工资上升,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增多,工资会下降。直到两产业工人工资水平一致。但整个国家劳动力价格上升。相反,资本或土

13、地价格下降。劳动力价格与其他要素价格会呈均等化趋势。,要素价格反应模型说明,D,D,S,D,S,D,对于贸易双方国来说,例如:假设中(A)和美(B)两国,生产机械(X)与布(Y),按要素禀赋论来看,中国是劳动力(L)密集国家,而美国是资本(k)密集国家,所以: PLAPkB; 贸易后 中国:将大部分生产要素用于生产布,在要素市场上,要较多使用劳动力,则DL上升,则W上升;另一方面,由于资本稀缺,减少机械的生产而依靠进口,Dk下降,r下降。 美国:由于稀缺,减少对布的生产,DL下降,w下降;丰富,增加机械的生产,则Dk上升,r 上升。,结论:两国间的要素价格均等化,两国更加专业化。两国均得到净收

14、益。,六、模型的理论发展,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专业化要素模式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在特定条件和假设前提下,一国产品价格的改变,从长期来看,将提高大量用于产品价格上升产业的要素的实际收益,降低大量用于产品价格下降产业的要素实际收益。,、专业化要素模式,某种要素越是专业化生产出口产品,它便越能够从贸易中获益。相反,一种要素越是集中用于可进口商品的生产,便越容易因而受损。,、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在特定条件和假设前提下,自由贸易不仅将使两国间的商品价格均

15、等化,而且会使两国间的各种要素价格均等化,以至于即使在要素不能在各国间流动的情况下,两国工人也将享受同样的工资水平,两国中单位面积的土地也将获得同样的地租收益,国际工资率的比较 (美国= 100),因为这需要一系列的严格的假定条件:如两国生产同样两产品、技术水平相同、贸易中产品价格相同、规模报酬不变、无贸易保护等。在现实中很难满足。,七、模型的实证研究,、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Scarce Factor Paradox)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1953年用投入产出法考察美国40-50年代对外贸易产品结构时,发现美国进口替代的资本密集度比美国出口品高出大约30%。但按理论,美国属于资本

16、充裕的国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一反证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美国进出口要素构成( 1962年),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检验时间不具代表性 需求方面的影响 关税 人力资本 自然资源缺乏论,波温(Bowen),利默尔(Leamer)和斯维考卡斯( Sveikauskas)根据更多国家的数据对 H-O模型进行了检验,从更广程度上证实了里昂惕夫之谜。,、南北贸易的检验,南北制成品贸易更符合贸易模型,美韩贸易构成1992 (亿美元),、 The Case of the Missing Trade,Trefler 1995年研究发现选取国家的技术差别非常大。,估计技术效率1983 (美国 = 1),八、小结,模型假设了两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强调了资源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决定作用; 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价格的上升有利于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分配,而其它要素(土地或资本)的收入受损。 对于给定的商品价格,一种要素赋有的增加会增加这种要素密集商品的生产,而会养活另一种要素密集的商品的生产。(莱布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