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 历史(含答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146321064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 历史(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 历史(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 历史(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 历史(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 历史(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 历史(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 历史(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市2021届高三期初调研质量检测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梦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容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反映了A. 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B. 儒家学说主

2、流地位的确立C. 古代民本思想源远流长D.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很重要【答案】C【解析】【详解】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孔子提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荀子提出“君舟民水”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思想理念都是民本思想,这也反映出古代民本思想源远流长,故C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故A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主流地位开始确立,故B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故D错误。2. 下图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津关令五关形势示意图。据二年律令记载,汉初关中人员、物资、马匹等出入津关要严格登记审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防范诸侯王的叛乱B. 抵御匈奴人的侵扰C. 保障官

3、营商业发展D. 有效掌控人口资源【答案】A【解析】【详解】由五关形势示意图可知,五关位于关中地区东部和东南部。汉初“关中人员、物资、马匹等出入津关要严格登记审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范诸侯王的叛乱,故A正确;匈奴人是在西北地区,故B错误;材料和保障官营商业发展、有效掌控人口资源无关,故CD错误。3. 王安石变法时期,政府对各州县土地进行清查丈量,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此举意在A. 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B.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 抑制大官僚地主的经济特权D. 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进行清查丈量

4、,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反映的是方田均税法,这项举措意在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D;A项中“根本”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举措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了解决积贫积弱,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点睛】4. 明初规定地方官考满均要赴京听察。嘉靖四十三年(1563年)重新规定,府以下除府佐外均不需赴京考满,评语材料由抚、按综合整理后上报有关中央部院。这反映了A.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B. 地方行政权力的调整C. 官僚政治体制的成熟D. 官员腐败情况较严重【答案】B【解析】【详解】嘉靖四十三年重新规定,府以下除府佐外均不需赴京考满,评语材料由抚、

5、按综合整理后上报有关中央部院。这说明地方权力有所扩大,这是对地方行政权力的调整,故B正确;这体现不出专制皇权的加强,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僚政治体制的成熟,故C错误;材料不是说明官员腐败情况,故D错误。5. 下表是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数量估计单位;百万银元),这反映了当时A. 中国主导了世界白银的流动B. 西班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C. 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有优势D. 欧洲丧失了贸易中心地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题中数据反映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数量总数是在不断的增加,流向东方的白银占运抵欧洲国家的白银的很大比重,说明当时欧洲的主要贸易对象是亚洲,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有优势

6、,故选C;A项中国“主导了”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其他国家关于东西方贸易数据的对比,无法得出西班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排除B;D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6. 御制千字诏是太平天国广泛使用的儿童教育教材,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知识,以民间耳熟能详的典故、故事讲道理。由此可知,太平天国A. 注重提高民众社会生活水平B. 关注自然与社会科学教育C. 主张完善地方基础教育体系D. 打破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太平天国御制千字诏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知识。由此可知,太平天国的儿童教材关注自然与社会科学教育,故B正确;材料和民众社会生活水平无关,

7、故A错误;材料没有完善地方基础教育体系的内容,故C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打破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故D错误。7. 1896年,孙中山在伦敦第一次读到共产党宣言,在他的影响下,资产阶级革命派纷纷重视和研究共产党宣言的思想。这说明A. 马克思主义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求B. 资产阶级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C. 资产阶级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D. 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视和研究共产党宣言的思想,说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借鉴马克思主义思想,这反映了他们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故选C;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不符合资产阶级的需求,排除A

8、;B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8. 下表是1904年全国留日学生省区分布统计表,这反映了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密程度存在差异C.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 西方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数据可知,1904年浙江、广东的留日学生比湖南、湖北和四川省的留日学生少得多。这反映了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不成正比,故A正确;材料数据和革命运动无关,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留学政策的变化,故C错误;材料数据不能说明势力范围如何,故D错误。9. 下表为我国 1949年一1952年粮食和棉花的亩产量 (单位:斤),导致产量变化

9、的原因是A. 生产关系的变革B. 三大改造的完成C. 生产力迅速发展D. 人民公社的建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产品产量的提高,故选A;1953年开始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排除B;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D。【点睛】10. 1978年10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六家企业进行试点,对这些企业逐户核定利润指标,规定当年增产增收指标,允许在完成计划后提留少量利润,作为企业基金,并允许给

10、职工发放少量基金。这决定有利于A.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 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C. 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D. 确定四川为对外开放试点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对这些企业逐户核定利润指标,规定当年增产增收指标,允许在完成计划后提留少量利润,作为企业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基金”说明,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在尝试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故B正确;材料的时间信息是“1978年10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未召开,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AC错误;材料和对外开放无关,故D错误。11. 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前商品生产的完善的法,但是它也包

11、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这说明罗马法A. 影响了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B. 是目前最完备的法律C. 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D. 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罗马法也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可知,罗马法影响了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故A正确;罗马法显然不是目前最完备的法律,故B错误;“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前商品生产的完善的法”,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故C错误;材料信息不是说罗马法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故D错误。12. 关于“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一问题,欧洲不同时期人们的看法是不同的, 下列观点符合马丁路德主张的是A. AB. BC. C

12、D. D【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苹果是上帝让它掉下来的,教会要用它“服侍”上帝,这是天主教会的观点;苹果是上帝让它掉下来的,但是上帝让它掉下来是为了让我吃,应该由我来享受,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观点;苹果是上帝让它掉下来的,应该用来服侍上帝,但怎么服侍由我说了算,这是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主张;苹果是重力这个客观自然规律让它掉下来的,与上帝无关,怎么处置苹果由我说了算,这是启蒙运动时期的观点。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BD错误。13. 下表为五国海军条约规定的五国主力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限额。据此可知此条约A. 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矛盾B. 保障了英国在太平洋

13、上的巨大权益C. 确立了美国的海上霸主地位D. 暂缓了列强之间的军备竞赛【答案】D【解析】【详解】由五国海军条约的数据和华盛顿会议的知识可知,此条约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军备竞赛,故D正确;这缓和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故A错误;这限制了英国在太平洋上的巨大权益,故B错误;承认了美国和英国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故C错误。14. 下图为1920年苏联宣传用武器歼灭敌人,用劳动获得粮食,一切为了工作!。该宣传画反映了A. 土地法令的颁布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C. 新经济政策的优越性D.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开展【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1920年”“用武器歼灭敌人,用劳

14、动获得粮食,一切为了工作!”并结合苏俄相关历史可知,该宣传画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故B正确;1917年11月,颁布了土地法令,故A错误;新经济政策推行是在1921年,故C错误;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开展,故D错误。15. 二战后,欧共体、加勒比共同体、南非共同市场以及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一体化经济组织纷纷出现,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逐渐转向贸易保护主义。这反映了A.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B. 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C. 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D. 经济民族化发展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加勒比共同体、南非共同市场以及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一体化经济组织和发达

15、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反映了经济民族化发展的特点,故D正确;材料不是强调经济全球化进程,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故B 错误;材料中还有发达国家,故C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5分。16. 博物馆中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由封国到帝国的历史缩影与实物佐证,是秦文明的名片,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史记记载:秦始皇陵由李斯依惯例主持规划设计,章郸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秦始皇陵有76个故宫那么大,有数百个陪葬坑。出土的三个坑,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人数最多时近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在出土的陶俑身上的一些隐蔽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刻划或戳印文字,除了编号外,都是陶工名。兵马俑一共有七个部分组成,部分零件是相通的,达到了“模件化”生产。兵马俑的制造团队高达千余人,是“规模化”生产。兵马俑组装好之后,还要涉及到细节和肖像处理,做到了“千人千面”。搞编自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兵马俑简介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秦历史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