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考试 历史(含答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146321051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考试 历史(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考试 历史(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考试 历史(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考试 历史(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考试 历史(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考试 历史(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考试 历史(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考高 三 历 史(文) 2020.9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 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 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 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 三省六部制

2、渐趋成熟D. 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2. 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A. 丞相B. 内阁 C. 六部 D. 刺史3.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 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 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 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 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4. 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

3、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 内阁权势强大 B. 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 社会经济凋敝 D. 君权相权关系紧张5. 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 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 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 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 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6. 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

4、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A. 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 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 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D. 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7. 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 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 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 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 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8. 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

5、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A.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B. 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C. 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D. 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9. 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 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B. 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C. 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D. 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10. 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

6、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所示。表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 %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地主 46525 1 1 2 2表反映出当时边区()A. 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 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C. 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11.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 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 会议召开匆

7、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 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 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12. 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A. 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 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C. 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D. 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13.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

8、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14. 公元前六世纪初年雅典的执政官下令将公民分为“五百斗”“骑士”“双牛”“日佣”四个等级,这一做法( )A. 彻底铲除了血缘贵族的基础B. 意在调整分配公民政治权利C. 标志着直接民主制达到高峰D. 有利于农民不再依附于贵族15. 在罗马法学家西塞罗之后,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等罗马法学家继续倡导自然法思想,使之成为罗马法的指导思想,从而使罗马法进一步走向成熟。这里的“成熟”表现在()A. 法律内容相对正义和

9、理性B. 平民的利益得到更多维护C. 司法直接运用自然法条例D. 罗马共和国稳定得以维系16. 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A. 推翻了君主制度B. 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C. 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D. 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17. 美国1787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国会立法

10、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年在任)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A. 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B. 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C. 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D. 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18. 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A. 推翻了拿破仑帝国B. 在法国建立了共和国C. 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D. 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9. 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而且还给

11、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A. 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其合法性B. 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 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20. 20世纪60年代末,基辛格说:“一个统一的欧洲对世界事务大概会坚持一种特别的欧洲的观点这就是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的另一种说法。”这一看法出现的深层背景是()A.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 欧洲威胁到美国全球霸权C. 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D. 美国与欧洲关系发生变化21.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

12、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A. 推行马歇尔计划B. 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C.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D. 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22. 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A. 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B. 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C. 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D. 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23. 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

13、,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 )A. 同苏联关系缓和 B. 与西欧竞争加剧C. 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D. 国家实力相对衰弱24. 有学者这样评价美国前领导人的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材料中的“外交思想”A. 可能出自杜鲁门总统B. 有利于改善美国自身的国际处境C. 意味着冷战政策结束D. 激化了美国与西欧、日本的矛盾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

14、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25分)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

15、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10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8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