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含答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146310240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商王所居之处实际是国家政治中心,从商汤灭夏到盘庚迁殷以前约200余年,都城凡六迁,包括殷墟在内的六处都邑(2处在山东,3处在河南,1处在河北),并不全是殷的辖区,如邢、嚣、奄等就处在诸方国的地方。据此可知当时殷商都城迁徙A. 形成了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 B.受制于频繁的自然灾害C.保持商在方国联盟的主导地位 D.导致了政局的动荡不安2.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兴建引漳灌邺的水利工程,魏国还利用春秋时期修建的“鸿沟”将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秦国李冰更是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

2、同时关中平原的郑国渠也修建成功。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主要原因在于A.青铜铸造的繁盛 B.铁制农具的使用C.农业商业的发展 D.统一大业的完成3.秦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对宗法血缘关系进行强力破坏,但他却自命“始皇帝”,希望家族子孙世代传袭皇位。布衣出身的刘邦一成为帝王,就将天下视为私产,他与臣僚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反映出A.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 B.家国同构格局开始形成 C.宗法观念对王权政治的影响 D.血缘分封体制全面恢复4.魏晋时期,地主经济“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其实与东汉樊重的“闭门成市”一脉相承。据此可知,魏晋时期的地主经济A.并未与商品经济完

3、全绝缘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自给自足程度高排斥市场 D.阻碍了制盐等行业的发展5.某同学根据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发展史绘制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人口密度图,这幅历史地图反映的朝代是A.秦朝 B. 西汉 C.唐朝 D.明朝6. 据美国学者贾志扬以地方志中所载北宋进士统计,现在可考的北宋进士全国有9630人,其中南方诸路达9164人,占95. 2%.北方诸路仅466人.占总数的4.8%。这是中国科举史上南北及第比例最为悬殊的时期。此现象反映的时代背景是A.北方人口大规模向南方地区流动 B.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处于劣势C.全国政治中心伴随经济重心南移 D.南方经济的发展、政局相对稳定7.明洪武八

4、年圣旨:“中书省官我跟前题奏,西安行都卫文书里呈来,说乌思藏哈尔麻剌麻卒尔普寺在那里住坐修行。我想修行是好的勾当,教他稳便在那里住坐,诸色人等休教骚扰,说与那里面官人每知道者。”对材料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继续沿用元朝的中央行政机制 B.内阁没有取得法定地位 C.统治者重视对外友好关系的维护 D.殿阁大学士负责协理章奏8.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1877年写成日记体使西纪程,向清政府介绍西洋先进的管理和政治制度,并提出效仿建议,结果郭嵩焘被清廷申斥,书稿毁版,这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重点学习西方技术 B.当时还不具备学习西方制度的条件C.清政府固守传统治国理念 D.西方列强采取孤立敌视清政

5、府政策9.有学者根据研究成果绘制了日本分配使用清政府支付的甲午战争赔款简表,据此推知,日本这一做法A.使清政府丧失了财政的主导权 B.颠覆了传统的东亚国际秩序C.为国际局势持续动荡埋下了伏笔 D.意味着列强瓜分中国的开始10.1938年8月在纪念八一三抗战的讲话中,蒋介石说:“我们的战略,是以持久抗战,消耗敌人的力量,争取最后决战的胜利。”同年11月,蒋介石又说:“第一个时期的任务在于尽量消耗敌人的力量,掩护我们后方的准备工作,确立长期抗战的基础。”据此可知,当时A.正面战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国民政府已注意到民众作用C.国民政府抗战态度转向消极 D.国民党认识到抗战任务艰巨11.下表是19

6、121918年仅在农商部注册登记了的新开设工矿企业概况统计表。这一现象时间新开设的工矿企业数资本总额1912年1914年7月99家约2455万元1914年8月1918年377家约11832万元A.说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侵略 B.为民主革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C.致使中国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 D.得益于清朝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2.1955年国务院规定:“聚居人口不足10万的城镇,必须是重要的工矿基地确有必要时方可设置市的建制。”1962年国务院规定:凡是人口10万以下的城市,即使是重要林区和矿区,都应撤销市的建制。这反映了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B.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C.国民经济处于调整阶段 D

7、.我国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13.图2是19781995年我国收入结构变化图。对图中现象解读合理的是A.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变化促进居民收入增加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推动企业收人稳中有升C.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使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减弱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日益完善14. 2013年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并先后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针对不同全球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外交A.形成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机制 B.不断调整以适应世界格局变动C.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

8、序奠定基础 D.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和奋发有为15.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考察,后来最有可能被罗马统治者所采纳的是A.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B.公民可以直接参与政治决策C.对公民发放公职津贴 D.陪审法庭依照法律条文判案16. 自1651年至1751年的100年里,英格兰人口仅从522万人增长到577万人,1801年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首次人口普查显示,人口已经达到1050万人,到1841年人口普查时仅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就达到1590万人。这种史无前例的人口增长被称为 “人口革命”。英国发生“人口革命”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B

9、.移民政策日益完善C.国民消费能力提高 D.经济结构发生质变17.18-19世纪的许多政治家如潘恩、杰弗逊等均认为“民主和宪政互不相容”:民主是暴民的统治,将使文明政府化为乌有;而宪政旨在建立一个有序、公正的政府。这里的“民主”和“宪政”分别是指A.直接民主、国家宪法 B.直接民主、有限政府C.间接民主、社会契约 D.间接民主、分权制衡18.下表反映了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19261939年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 年份1917192219261939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8%16%18%32%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实施 B.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计划经济加快了工

10、业化进程 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有学者说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国家不论实力强弱都不能不在相关领域进行合作,从而使中小国家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议事日程中来。该学者意在强调经济全球化A.有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B.促进了国际新秩序建立C.实现了生产资源合理配置 D.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20.英国历史学家基斯洛说:“欧盟为欧洲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探讨的场所人们更愿意用语言指出问题,而不是用子弹和炮弹。”此观点意在说明欧盟的建立A.是战争教训的结果 B.有利于欧洲的和平C.促进了欧洲的团结 D.实现了欧洲一体化21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

11、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车裂示众。这些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变法的时机尚不成熟 B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C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 D改革具有艰巨性复杂性22洛阳伽蓝记成书于6世纪初,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A魏晋时期战乱没有波及到洛阳城 B北朝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 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23读下图,判断发生在下列各地的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A西安: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 B开封:宋神

12、宗任用王安石变法C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上海: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24下图漫画体现了作者希望将日本联结成为一体,喻指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哪一改革举措A“四民平等” B“文明开化” C“废藩置县” D“殖产兴业”25对下列柱状图反映出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俄国发展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 B俄国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经济C俄国落后的原因主要是政治制度方面 D俄国的落后推动了农奴制改革26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 B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 C指

13、导维新变法的实践经验 D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27.下表内容与20世纪初的国际格局有关,请指出其中对史实推论错误的一项是 史实推论选项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是帝国主义国家争霸所造成的A凡尔赛合约把战争罪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是强权政治的产物B英国的世界霸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遭到美国挑战英国在世界舞台中已无发言权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20世纪20年代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D28. 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博学多才,工于辞令,被称为“百灵鸟”。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态度强硬,力图重创德国,被冠以“老虎”称号。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老谋深算被称为狡猾的“狐狸”。而

14、日本内阁大臣牧野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日本得到这个雅号是由于A.实力不足,无法抗衡英美 B.日本人保持谦谦君子形象C.奉行沉默是金的处事原则 D.无心欧洲,专注远东利益29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A都是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 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C直接决定轴心国失败命运 D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30有人形容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国际格局时说:“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却归于无效。”下列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联合国成立之初曾经被美国控制和操纵B一段时间内联合国没有实行大国一致原则C导致联合国在最初的十多年中无法采取维和行动D中苏两国一度被排斥于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