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小学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24)(五)

上传人:金手指1****983 文档编号:146306001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小学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24)(五)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编小学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24)(五)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编小学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24)(五)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编小学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24)(五)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编小学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24)(五)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小学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24)(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小学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24)(五)(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24)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小学二年级下册典型错例(24)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错误率 采集者 采集 学校 错题来源 第六单元 题 型 基本 时 机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题目出处 作业本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属性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这是克和千克认识的第一课时中的一道练习题。在这节课中,学生已经感知并认识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典型错题 题目: 判断:1千克的铁比1千克的棉花重。( ) 错解: 原因分析 受生活经

2、验、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在孩子们的印象中,“铁”就是要比“棉花”重,即使它们之前质量的表述是一样的,也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的判断。 教学建议 1请生仔细读题,尝试分析:是谁和谁在比轻重?它们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同为一千克和一千克,有轻重吗? 2转换题中物体,尝试解决:一千克的油和一千克的水谁重?(由于油和水同为液体,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从此题中引申到错题中,一千克=一千克,明确质量相等的任何物体都是一样重的。) 资源链接 案例: 生教生:1千克棉花与1 记得小时候也曾遇到过这个题目:“1千克棉花与1千克铁谁重?”“棉花。 我出示的是一

3、道判断题“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马上响起两种声音“正确。”“错误。”喊“正确”的孩子一脸自信,喊“错误”的孩子一脸微笑。再仔细看一看,喊“正确”的孩子里有王*,喊“错误”的孩子里有范 范:你说1等于1吗?(边说还伸出一个手指) 王:等于呀! 范:你说1千克=1 王:等于呀! 范:那不就对了吗?1千克棉花与1 王:不对,棉花那么一大堆,铁只有一小块,那怎么一样重呢? (其他孩子都在看他们俩人的好戏,也有孩子跃跃欲试,想来说服王玺鉴。范家良沉默了一会,说老师我还有办法说服他。) 范:(举起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如果我的这本书是1千克,这个文具盒也是1 王:相等啊! 范:对了呀!他们的

4、重量都是1千克,只不过是不同的物品罢了。1千克的棉花与 王:可是棉花还是多出那么多啊? (范*坐下了,看来他还是想了办法的,只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让王*醒悟。魏*举起了手,我把这个机会给了他) 魏:我们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只需要知道它们的重量就可以了。现在它们的重量都是1千克 王:(支支吾吾,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棉花那么多耶! 魏:棉花是很轻的,也是很软的东西,铁是实心物体,所以小些,但是重量有那么多呀! 王:(虽然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是没有心服) (伍*举起了手,看来他应该有办法让王*醒悟。) 伍:我们这里比的是重量,只需要看它们的重量就行了。你说的棉花一大堆,那是棉花的体积,我们不是

5、比的堆数大,而是比的重量。 (我很欣慰伍*能用体积这个概念来解释,但很多孩子是不懂体积的意思的,所以他后来又说的是堆数大小,估计孩子们能听懂的。) 王:哦,是这样的。 一场精彩的辩论到此结束。我主动鼓起了掌,我说把掌声第一送给范*同学,能想出用文具盒和书的比较办法来解决问题,第二把掌声送给魏*,因为魏*愿意帮助同学并且知道铁是实心的物体,第三把掌声送给伍*,因为他也愿意帮助同学,并且数学知识如此丰富。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鼓掌完毕,我说我建议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王*同学,因为他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能在别人的帮助下修正自己的错误,有这样的学习态度是很棒的。热烈的掌声再次在班上响起。最后我说记住今天

6、班里热烈的掌声,这些掌声让我们明白1千克棉花与1 最后那句话是孩子们大声说出来的。听上去让我感觉分外有激情,分外悦耳!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错误率 采集者 采集 学校 错题来源 第六单元 题 型 基本 时 机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题目出处 课堂作业本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属性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这是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作为物体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但是现在的学生实际接触的并不多。 典型错题 题目:在(? ? )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包大米重5(? ? ),一

7、瓶牛奶重500(? ? ),一只香蕉重150(? ? ),一只母鸡重2(? ? )。 错解: 一只母鸡重2(? 克? )。 原因分析 作为物体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多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学生实际接触的并不多。而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学生未清晰地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对克和千克的实际“大小”未形成较鲜明的表象, 教学建议 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借助了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 课后让学生收集各种不类型的物品,亲自测量或是从物品的包装上找到物品的质量,

8、并用手掂一掂。真正达到对不同质量的物品有感性的认识。 资源链接 物品测量登记表 物品名称 猜一猜物品质量 测一测物品质量 掂一掂的感觉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错误率 采集者 采集 学校 错题来源 第六单元 题 型 基本 时 机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题目出处 课外练习题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属性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感谢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而此练习是在教学了新课后进行的练习,知道1克和1千克的概念,主要是让学生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

9、量的意识和能力。 典型错题 题目:在( )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包大米重5( ),一瓶牛奶重500( ), 一根香蕉重150( ),一只母鸡重2( )。 错解: 一包大米重5( 克 ),一瓶牛奶重500(克 ), 一根香蕉重150(千克),一只母鸡重2( 千克 )。 原因分析 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来称一称,学生并没有清晰的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对克和千克的实际“大小”并未形成鲜明的表象,因此学生还不能合适的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另外还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物品的质量没有直接的接触和掂量。 教学建议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我借助了一个2

10、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再次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的观念。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重量观念。 3.培养估测意识,我为学生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资源链接 强化训练: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典型错例 采集样本 错误率 采集者 采集 学校 错题来源 第六单元 题 型 基本 时 机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题目出处 期末综合性练习卷 综合 单元 练习课 相关知识 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拓展 总复习 复习课 知识属性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教学简述 学生已经认识了克和千克的知识,并能判断一个物体的重量单位,之前的练习中,学生也知道了1个鸭蛋的重量大约是70克的知识。 典型错题 题目: 五、判断 2、1千克鸭蛋大约有15个。() 错解: 原因分析 .现在的孩子对于这种生活味十足的判断题目缺乏切身的生活体验,很难进行一个理性的判断,就算做对的同学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