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最新-编写)4734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6304421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最新-编写)473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最新-编写)473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最新-编写)473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最新-编写)473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 1 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单位 a、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 1km=1000 m 1m=1000mm 1mm=1000m 1m=1000n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96nm=961nm=9610m=0.096m 3- 数字与 等量代换 进行 单位分 运算 离 方法规律:对于物理学中所有的单位换算类题目,都可以用“单位换算三部曲”解决:

2、数 字先不变,单位等量换,换完再运算。 方法规律:对于物理学中所有的单位换算类题目,都可以用“单位换算三部曲”解决:数 字先不变,单位等量换,换完再运算。 知识点知识点 2 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 a、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 b、正确使用刻度尺:三看:(1)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及其是否磨损; (2)看刻度尺的量程; (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 四会: (1)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 会放 : 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准, 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 ; ( 3) 会 读 : 视 线 要 垂 直 刻 度 线 , 读 数 时 要 估 读 到

3、分 度 值 的 下 一 位 ; (4)会记:测量结果记录形式是数字+单位。 考察题型: 1、对长度的估计、对长度的估计 方法规律 : 一臂展身高,一步幅0.5m 一拃20cm; 1 指宽1cm。臂展:两臂左右伸平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 的距离。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2、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 :从量程和分度值两个方面考虑。看题目里面对精 确度的要求。刻度尺的精确度由分度值决定,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度高。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则能精确到 1 毫米。 3、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注意刻度尺的使用规则,违反规则的读数,

4、都是错误的。 如果一个物体的读数为 2.43cm。 可以推测出它的最小分度值是毫米。 2.43cm 单位(cm) 估读数字(0.03) 准确数字(2.4) 一个准确的读数应该包括三部分。当估读数字为 0 时, 也不能漏掉。 4、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如何在中国地图上测出南京到北京的铁路线的大致长度? 由于地图上铁路线是弯曲的,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长度,可采用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化 曲为直法”来解决。 化曲为直法:借助一些简单的测量器材。如不能伸长的细线,把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 曲线变为直线,再用刻度尺测量,所得结果即为所测物体的长度。 累积法 : 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

5、常将微小量累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的方 法为累积法。 5、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读数问题、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读数问题 方法: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读数用“刻度差值”法:用物体末端刻度 值减去起始端刻度值,计算的结果就是所测物体的长度。 6、用特殊方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易测点)、用特殊方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易测点) 某学生测得物理书内 150 页的厚度是 5.4mm,则每张纸的厚度应是_mm。 错解:5.4mm150=0.036mm,没有认识到一张纸有两页,把页数当成是张数了。 正确分析:5.4mm75=0.072mm 知识点 3 时间的测量 1、

6、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1h=60min 1min=60s 3、实验室及运动场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为停表(有机械停表,电子停表两种)。 4、正确使用停表四步法; 5、一按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出题角度 1:时间单位的换算 1.2h=_min=_s 1d=_min(1d 就是一天) 本题用“单位换算三步法”完成。 1.2h=1.260min=72min=7260s=4320s 1d=24h=2460min=1440min 数字先不变,单位等量换,换完再运算。 出题角度 2:停表的使用 小盘:通常有 30 刻度和 60 刻度型。

7、30 刻度型则每格代表 0.5 分钟,60 刻度型每格则 代表 0.25 分钟。 大盘:大盘每圈代表 30s,共 60 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 5 个小刻度,所以每 格大刻度代表 0.5s,每格小刻度代表 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 0.1s 的原因。 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 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 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 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 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 31-60s。 知识点 4 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

8、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区别 测量误差 测量错误 产生 原因 1、跟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有关 2、跟测量人读取估计值不同有关 3、跟测量环境有关 1、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2、读取记录结果时粗心 减 小 或 避 免 不可避免, 只能减小, 减小方法 : 1、 采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 2、运用合理的实验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就可以避 免 第二节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 知识点 1、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出题角度 1:判断运动形式 如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哪一个, 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观察被研究的物体

9、, 如果位 置发生变化,就属于机械运动。 知识点 2、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 照物。 2、选取参照物的五个原则 原则 说明 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不动的 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排己性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自身, 因为若以自己为参照物, 研究对象的位置是不可能 变化的,即永远是静止的 不唯一 性 参照物的选择不唯一,同一物体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若选用了不同的参照物, 其运动状态的描述往往是不同的 方便性通常情况下, 为了研究机械运动方便, 物理学中一般选取

10、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 物体为参照物。例如,河水在流淌,柳条随风飘动。这些运动的描述都是选取地面 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出题角度出题角度 1: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 方法规律:运用巧判运动状态“四步曲”解决。 一定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二选选择一个参照物 三分析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距离或方位的变化 四判断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则物体时静止的 ; 若位置发生改变, 则物体就是运动的 出题角度出题角度 2: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的方向: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的方向 例如 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

11、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 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A) 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出题角度 3:根据物体的动和静判断选择的参照物 方法规律:运用速选参照物“两步走解决”。具体步骤: 一定确定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二选如果被研究的物体时静止的,分析寻找与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就是 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分析寻找与被研究的物体 知识点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包含三层含义 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静止是

12、相对的我们平常所说某物体静止, 是指它们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 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个被选为参照物的物体也在运动 对运动状态的描 述是相对的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不 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第三节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快慢 1、运用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概念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式 V=(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v 表示速度) t s 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smhkm 注意事项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计算时要带单位 3、速度公式变形为 s=vt 来求路程,变形为 t=来求

13、时间。 v s 4、速度单位换算关系 1=3.6 1=smhkmhkm 6 . 3 1 sm 出题角度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方法规律 : 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时间两个因素有关,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运动物体 的快慢,通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出题角度 2、对速度公式的 V=的理解 t s 由速度的公式 V=可知,物体的速度取决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能单纯根据物体路程的 t s 大小或运动时间的长短判断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出题角度 3、速度单位的换算 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应先统一单位,可把单位都换算成。sm 知识点 2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出题角度

14、 1、研究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频闪摄影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 利用图析法分析各选项, 看各图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是否相等, 运动路线是否为直线,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出题角度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出题角度 3、对人上楼,火车过桥等问题中运动路程的判断 人上到第 n 层楼,则人上升了 n-1 个楼层高度。 火车通过大桥时经过的路程是火车的长度与大桥长度之和。 出题角度 4 混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例例 1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4,后一半路程的速度sm 为 6,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平均速度是?sm 错解:v=5. 2 vv 21 2 sm6sm4 sm 正确分析:设总路程为 2s,前、后两段路程内的速度分别为和,则前一半路程所用 v1v2 时间=,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为=,总时间t=+=+,则平均速度 t1 v1 s t2 2 v s t1t2 v1 s 2 v s V= t s2 sm smsm smsm 8 . 4 64 642 vv vv2 v s v s s2 21 21 21 例 2 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 v1 ,求物体在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2 解:设整段时间为 2T,则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22 s v 2121 vv T TvTv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