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七项检验指标含义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291841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血七项检验指标含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凝血七项检验指标含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凝血七项检验指标含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凝血七项检验指标含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血七项检验指标含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日期:2010-11-08一、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正常参考值:12-16秒。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1.延长:3秒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V、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

2、,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2.缩短:DIC早期呈高凝状态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口服避孕药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 监控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预期值约为参考植的2倍。PT活动度参考值为75%-120%,降低到40%可能有出血倾向(PIR参考值:1+0.15,PI延长至正常对照2倍时,PTR约增至2;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用药维持范围2.0-4.0。)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

3、malized ratio,INR)正常参考值:0.8-1.5。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华法林),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 临床适应症 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治疗肺梗塞 2.04.

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人工瓣膜手术 3.04.0监控:IN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当INR4.5时,如纤维蛋白水平和血小板数仍正常(抑制过度),则提肝病等所致,也应减少或停止口服抗凝剂。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正常参考值:24-36秒。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 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

5、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前后之比1.5-2.5为佳。1.延长:10秒凝血因子、缺乏症血友病甲、血友病乙()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及凝血因子V 、X 减少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血循环中有抗凝药物存在:如抗凝因子或因子抗体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2.缩短:凝血因子、活性增高血小板增多症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DIC高凝期、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脑梗塞、妊趁高血压综合

6、症和肾炎综合症,静脉穿刺不顺利混入组织液。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监控:肝素抗凝治疗中APTT的预算期为正常值的1.5-2.5倍。四、【凝血酶时间】(TT)正常参考值:11-18秒。临床应用:TT是反映血浆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浆中肝素样物质的多少。前者增多和后者减少时TT缩短,否则延长。可用于肝素用量的检测。1.延长:3秒纤维增多或肝素、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SLE、肝素、肾病)以及AT-显著提高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的增加(如DIC纤溶期)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原机能障碍纤维蛋白原分子异常尿毒症2.缩短:高F

7、IB血症钙离子存在时或标本有微小凝结块或钙离子存在及PH呈酸性 监控:可用于粗略检测肝素抗凝治疗五、【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正常参考值:24g/L。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

8、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1.增加:机体感染;毒血症、肝炎、轻度肝炎、胆囊炎及长期局部炎症无菌性炎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尿毒症、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关节炎糖尿病酸中毒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症、脑血栓、血栓静脉炎、心肌梗塞、放射治疗妇女经期、妊趁晚期、妊高症及剧烈运动后。放疗后,灼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恶性肿瘤等。2.减少: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萎缩。砷、氯仿、四氯化碳中毒均可使纤维蛋白原减少。DIC:因纤维蛋白原消耗及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纤维蛋白原呈进行性下降原发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原发性纤溶活性亢进恶性贫血及肺、甲状腺、

9、子宫、前列腺手术。天门冬酰胺酶治疗白血病。 监控:溶栓治疗的监控范围:1.2g/L-1.5g/L,1.2g/L时引起病人出血。: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临床可无症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六、【D-二聚体】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所以它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症亢进则显著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增高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疾病七、【AT3】AT3是结合凝血因子最主要是凝血酶原的抗体,而肝素

10、的作用是放大AT3的活性,如果AT3减少或缺失,那么肝素做抗凝治疗就不会有太大效果,血栓就会增多。AT3主要用于易栓症及肝素抗凝治疗监测1病理性增高:表明血液抗凝活性增强,主要见于口服抗凝药、以及急性出血期等。2病理性降低:(1)先天性AT-缺乏症。(2)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时,血液抗凝作用减弱,如DIC高凝期、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 妊娠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等。(3)合成减少,如严重肝病等。八、【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DIC、恶性肿瘤、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血栓治疗

11、等)。FDP和D-D联合判断:1)FDP正常,D-D正常:多数为正常人,提示无纤溶过度现象。2)FDP阳性,D-D正常:多数为FDP的假阳性或原发性纤溶症。3)FDP正常,D-D阳性:多数为FDP假阴性或继发性纤溶症。4)FDP阳性,D-D阳性:多数为继发性纤溶症,常见于DIC。六、 标本的采集、制备、保存等注意事项(分析前质量控制)1、采血:防止组织损伤,避免外源因子进入、尽快送检、避免从输液管取血,以防稀释,用药、抽血时的压力、时间长短会影响局部血液的浓缩,可影响血小板释放和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2、收集管要求:塑料管或聚乙烯试管。3、抗凝剂选择:推荐用3.8%的枸橼酸钠,能有效阻止和降解、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4、血浆的保存:取血后应立即做或血浆放冰箱(2-8),塑料试管影响最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