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Trade》(第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6281156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nternationalTrade》(第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InternationalTrade》(第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InternationalTrade》(第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InternationalTrade》(第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InternationalTrade》(第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nternationalTrade》(第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nternationalTrade》(第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新理论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背景: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和新现象,1,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技术的跨国转移普遍; 发达国家间国际贸易比重增加,等。 新现象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理论的前提条件越来越接近现实; 动态研究。,本章主要内容,4.1 技术与贸易 4.2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4.3 产业内贸易理论 4.4 国家竞争优势论,2,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技术差距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当代的国际贸易更多发生在 发达国家间而不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一国为什么会同时大量进口和大量出

2、口同一类商品,例如汽车?,促进贸易发展的企业作用和外部环境因素?,4.1 技术与贸易,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仅考虑三种生产要素: 劳动力 资本 土地 考虑技术对国际生产和贸易的影响 技术差距论(波斯纳,M.V.Posner)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能,R.Vernon),3,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劳动)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劳动、资本) 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被忽视,1)技术差距模型Technological Gap Model,波斯纳(R.V.Posner),1961年。 工业品贸易,很大一部分是以技术差距的存在为基础进行的。 在创新国和模仿国间,存在着技术差距。,4,innovation co

3、untry: 研究开发实力雄厚, 具有技术领先优势,imitation country。 技术较落后,模仿 技术先进国家。,技术差距、技术转移与国际贸易,5,创新国:研究开发实力雄厚,具有技术领先优势,模仿国,出口,口出,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等, 创新国的技术流传到国外;,模仿国自行生产并减少进口,技术差距的贸易模式图示,6,来源:唐海燕编著,国际贸易学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P139,需求滞后(Demand lag) 反应滞后(Reaction lag) 掌握滞后(Mastery lag),甲国:创新国 乙国:模仿国,摹仿滞后(Imitation lag),2)

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市场营销学家弗农(Raymond Vernon) 提出,威尔士(L.T. Wells)等进行发展。 弗农论文: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1966年。 Theory of Product Cycle.动态理论。 工业制成品的生命和贸易周期: 新生期(new product phase) 成长期(product growth phase) 成熟期(product maturity phase) 销售下降期(sales decline phase) 让位期(dem

5、ise phase),7,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 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贸易、投资特点 各不相同。,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示,8,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演进,原来的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原来的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来源: 美Dominick Salvatore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国际经济学第10版,杨冰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p15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示意图:不同类型国家生产和出口产品的更替,9,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性质发生了变化,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发生了变化,导致进出口的方向也发生变化。,来源:方齐云,方臻旻编著,国际经济学(研究生教学

6、用书),东北财经大学 出版社, 2009年3月第1版,p55,稍有改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性质和生产国、出口国的变化,劳动力密集型,发展中国家,资本密集型,研究与开发密集型,欧洲和日本,美国,产品成熟时期,产品创新时期,产品标准化时期,10,生命 周期 阶段,要素 密集 性质,生产国 和 出口国,小结: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的分析基础和方法,分析方法,比较优势理论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新要素(技术)理论,理论基础,分析角度,动态,技术创新 和 技术传播,分析内容: 国际贸易的基础 贸易模式的动态扩展,:,:,:,11,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12,4.2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需求因素在之

7、前的国际贸易理论中被忽视。 如H-O理论假定:两国需求完全相同。 现实中:需求有差异性。 决定需求的因素 实际需求:地理气候等环境差别 喜爱偏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差异等 收入水平:收入差异,13,1)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14,来源: 美Dominick Salvatore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国际经济学第10版,杨冰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p64,两国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前沿: 要素禀赋和技术完全相同 两国社会无差异曲线不同,仅仅因为需求的差异,也能产生国际贸易,2)偏好相似理论,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Staffan B.Linder) 1961

8、年在论贸易与转换一书中提出。,15,从需求方面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认为国家间需求和偏好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偏好相似理论(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 : 又称收入贸易说 , 或重叠需求理论(Theory of Overlapping Demand) 或需求相似理论(强调需求结构的相似性对贸易的影响)。,国际间制成品贸易发生的原因,为本国市场 生产新产品,市场饱和,出口,产品多出口到 偏好相似的国家,人均收入与商品需求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需求的相似性也可以用人均收入水平的相近来代替。 人均收入:Per Capita Income,人均收入相近,1

9、6,偏好相似理论图解:人均收入与贸易的可能性示意图,人均收入越接近的国家,需求结构越相似,越容易发生国际贸易。 发达国家人均收入高,需求结构相似,贸易的重叠需求大。 人均收入决定了偏好,进而决定了贸易的可能性。,代表性产品,人均收入,偏好相似理论的解释力及其局限。,17,自行车,电视机,电脑,汽车,I1,I0,重叠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另一种图形表达,18,A、B:不同的收入水平; OP: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a 、 b: A、B收入水平下消费商品 的典型加工深度; 两国的消费区间:a 、 b; 交叉区域为双方都消费的加工深度, 即贸易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对应一定的消费区间,4

10、.3 产业内贸易理论,60年代以来出现。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H.G.Grubel)等发现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并不是按H-O原理进行的。 他们认为,当代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大致有两种: 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19,国际贸易的新现象, 要用新的理论解释。,可以用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进行解释。,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特征: 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是同类产品的交换 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20,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21,商标, 牌号, 款式, 包装, 售后服务等的差异,大规

11、模专业化生产 可以降低成本, 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人均收入越高, 消费需求越趋向于 多样化。,产品的差异化,规模收益递增,1)产品的异质性与国际贸易,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 的假定条件之一:产品同质。,22,现实经济中,大部分商品是有差别(differentiated Product)的。 产品的差别意味着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异质产品的两种表现形式,23,这两种差异都可以形成各个不同的生产者在消费市场的垄断地位,产业内贸易由此而发生。,2)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产品的长期平均成本会受生产规模的影响:

12、 如果生产规模太小,产品的平均成本会较高。 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 微观经济理论称之为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24,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25,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产出等比例增加 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产出增加更多 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产出增加较少,规模经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的关系,随着生产的规模扩大,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越来越少,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26,投入要素加倍,产生比加倍更多的产出。,规模经济的函数定义方法,令Q=f(X1,X2)表示两种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其中 X1、X2:投入数量

13、; Q:产出数量。 设为比例系数, f(X1,X2)Q,则为规模经济(报酬递增); f(X1,X2) Q,则为规模不经济; f(X1,X2) =Q时,则为规模经济不变。,27,当两种投放要素等比例增加时,如果产出有更大的增加,那么就存在规模经济。,案例: 汽车工业“马克斯斯尔伯斯”曲线,马克斯和斯尔伯斯:汽车工业。 他们整理1954年英国某公司成本结构数据,发现单位成本随产量扩大而呈下降趋势。 其主要结论为: 当年产量由0.1万辆增加到5万辆时,成本下降40%; 由5万辆到10万辆时,成本下降15%; 由10万辆到20万辆时,成本下降20%; 由20万辆到40万辆时,成本下降5%; 以后产量每

14、增加10万辆,成本下降比例及下降幅度更小,直到100万辆为止。,28,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29,来源:方齐云,方臻旻编著,国际经济学(研究生教学用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p57,规模经济的两种表现形式: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30,硅谷的IT行业 华尔街的金融业,规模报酬递增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前沿,规模报酬递增:机会成本递减。,31,生产可能性前沿的可能形状 来源:方齐云:国际经济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研究生用书,2002年1月第1版,p103,机会成本不变和递增的情况下的国际贸易 我们已经学习过。,随着X产品生产的增加,机会成本不断下降。,基于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

15、,理论观点:在两国要素禀赋、需求偏好、技术等影响贸易的因素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仅仅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两国也可能发生互利的贸易。 规模经济也是引起国际贸易的一个独立因素。 主要代表人物: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赫尔普曼(E.Helpman)等。 克鲁格曼重要著作、文章: 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 规模经济、产品的异质性和贸易模式 产业内分工及从贸易中获利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地理和贸易,32,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2008,Paul Krugman(1953

16、- US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NJ, USA,“for his analysis of trade patterns and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来源: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economics/laureates/2008/,1991年获美国经济学会两年一度的约翰贝茨克拉克经济学奖,33,克鲁格曼在有关规模报酬递增与国际贸易问题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内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电脑和照相机,假设: 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两种产品:电脑和照相机;22 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前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 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行业都具有规模经济。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两国的孤立均衡点是E点。社会福利水平是CIC0 E点切线的斜率(绝对值)即为电脑的相对价格PT/PW 由于两国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产量、消费量相同,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两国不会发生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