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小城镇专项规划小城镇规划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268954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小城镇专项规划小城镇规划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第6章+小城镇专项规划小城镇规划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第6章+小城镇专项规划小城镇规划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第6章+小城镇专项规划小城镇规划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第6章+小城镇专项规划小城镇规划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小城镇专项规划小城镇规划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小城镇专项规划小城镇规划课件(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第六章 小城镇专项规划,2,1道路交通系统,1.1概述 城镇道路是指在城镇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1.1.1道路的分类和分级 (1)公路:是联系城镇与城市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的道路。 按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分为:干线公路和支线公路 按其在城镇交通运输中的作用,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按其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3,(2)城镇道路:联系着城镇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城镇中心、居住区、工业区、文化商业区 小城镇道路分级:主干路、干路、支路、巷路,镇区道路系统组成,4,1.1.2小城镇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小

2、城镇道路规划应根据预测的交通量确定相应的道路级别和布局,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5,小城镇道路系统规划中,常用的小城镇道路系统规划技术指标有: 线路非直线系数:指道路起点与终点间实际的交通距离与两点间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主要用衡量路线的便捷程度 道路网密度:指道路总长(不含居住小区、街坊内通向建筑物组群用地内的通道)与小城镇用地面积的比值;用来衡量道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性 城镇道路网密度=城镇道路总长度/城镇用地总面积(km/k) 道路面密度:指城镇道路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反映城镇建成区内城镇道路拥有量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 其他指标:广场面积、公共停车场面积等,6,1.2小城镇道路交通系统

3、规划 1.2.1小城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与所在地区的交通发展战略和道路规划衔接 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一致 与村镇总体规划协调与配合 与土地利用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相配合 满足近期建设的同时,考虑长远性,7,1.2.2小城镇道路布置的基本要求 满足村镇交通运输的要求 新建与原有路网的结合 充分利用地形,合理规划路网布局 满足村镇环境的要求 注意村镇景观和面貌的要求 满足辐射各种管线的要求,8,1.2.3小城镇道路网类型 (1)方格网式(棋盘式,农村传统的街道形式) 适用于地形较平坦的村镇 主要特点:有利于建筑布置、市政工程建设和方向识别;交通组织简便,通行能力大,车流分布均匀;某条道路

4、受阻可方便绕道;对角线方向交通不便,非直线系数大 干道间距一般300-600m,9,(2)环形放射式 适用于规模不大的平原地区村镇 优点:交通通达性较好,有利于中心与各功能区的联系,中心突出;非直线系数比方格网小,易于组织城镇的轴线系统和景观; 不足:交通组织不如方格网灵活;不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10,(3)自由式 常见于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小城镇 优点: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利于减少工程造价,节约道路的工程造价 不足:非直线系数大建筑用地分散,不利于建筑和工程管线布设,11,(4)混合式(也称综合式),12,1.2.4小城镇道路交通组织 (1)对外交通组织 对外交通对小城镇的影响: 形成与发展(

5、沿陆路、水上交通线) 影响工业、仓储等用地选择和村镇发展方向 影响村镇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 公路在小城镇中的布置: A.过境路沿小城镇边缘相切通过 B.过境路与乡镇保持一段距离,通过一两条入城道路与小城镇联系 C.公路高架通过城镇,高等级公路经过城镇时,可将高架公路作为过境公路,13,(2)镇区交通组织 道路网功能明确,系统清晰 过境交通与村镇交通分流 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分流 人车分流(人流较多地区,为保保障交通顺畅和出行安全) 渠化交通:指实施路口的综合治理与局部拓宽渠化,14,1.3小城镇道路线型设计 1.3.1小城镇道路横断面设计 定义: 道路横断面是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剖面 道路红线

6、一般是指规划道路路幅的边界线,是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15,道路红线内一般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绿化带以及安排各种管(沟)线所需宽度的总和,16,(1)车行道,包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 车行道宽度的大小以“车道”或“行车带”为单位 单条机动车道宽度一般为3.5-3.75m 行驶车辆间的最小安全距离是1.0-1.5m 行驶车辆与边沟距离为0.5m,车行道宽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N=(A+B)M+C 式中:A车辆距边沟的最小安全距离(m) B车辆宽度(m) C两车错车时的最小安全距离(m) M车道数,17,(2)人行道 一般高出车行道8-20cm 一般一条人行道宽度为0.75m,在

7、人口密集区域为0.85-1m。 一般主干道设4-6条、次干道2-4条 人行道 (3)绿化带 构成:分车绿带(车车,又分为中间分车绿带和两侧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人车);路侧绿带(人红) 功能和作用:改善环境质量,美化村镇 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保障行车安全、快速 起到备用地的作用,18,行道树绿带 以乔木为主,树下可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 若只种植行道树,需采用透气性路面材料 株距应不小于4m,为何? 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小于0.75m 分车绿带 注意行车视野环境(形式简洁、树木整齐) 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0.75m 中间分车绿带,在路面高度0.6-1.5m合理配置常绿植物,

8、有效阻挡夜间眩光 两侧分车带宽1.5m以上,乔木为主,但不宜搭接?小于1.5m,以灌木为主,19,路侧绿带 布置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单行种植、双行种植、错位双行种植 路侧绿带宽度在8m以上,可设开放式绿地 有条件,应结合水面与岸线设计滨水绿带,在道路和水面间留出透景线,20,(4)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道路横断面根据交通方式的不同,分为: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 道路横断面的选择根据城镇性质和规模、道路功能和等级、地形条件、交通量等实际情况确定 三块板:红线宽30m以上,机动车多,行车速度快,非机动车多的主干道 两块板:双向交通均匀的过境道路或村镇交通性道路 一块板:红线30m以下,

9、机动车少,行车速度慢,自行车与行人多的村镇道路,21,道路横断面设计时还要综合考虑沿街建筑使用、街道景观、工程管线的布设 一般来讲,当B/H1时,建筑与街道之间有一种亲切感,街道空间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流动感,容易形成繁华闹市的气氛; B/H=12之间时,由绿化形成的界面作为烘托,步行空间仍可保持一定的建筑亲切感和较为热闹的气氛; B/H2时,道路往往布置多条绿化带,空间更为开敞,街道气氛将被逐渐冲淡。 在实际应用中多取B/H=12为宜。,22,表6-3,23, 道路的横坡 是以道路横断面为视角,道路中心或一端到另一端的坡度,用百分数来表示。 横坡的设置主要考虑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上的雨雪水能

10、够迅速的排入道路两侧或一侧的雨水井或边沟。 道路横坡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路面的材料、道路组成部分的宽度、当地降雨强度、道路纵坡大小等因素。,24,表6-4,25,1.3.2小城镇道路平面设计 (1)主要内容 定线:确定起点、终点、中间控制点、横断面布置 平曲线设计:选定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加宽、缓和半径 解决直线(曲线)与曲线的连接 计算行车视距,排除曲线内侧视线障碍 确定分车带、人行道绿带、杆线设施的位置 对沿线的交叉口、广场、桥涵、排水设施以及其他设施,确定位置、形式和尺寸,26,(2)道路平曲线 直线段之间的连接曲线 转折角7以内,设计车速50km/h以内,可不设平曲线,折线相连,27,

11、圆曲线半径,28, 超高 道路实际允许的最大转弯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将道路外侧抬高使道路横坡呈单向内侧倾斜 包括超高缓和段和超高端,29,(3)行车视距(停车视距、会车视距) 停车视距 反应距、制动距、保险距 反应距离,发现障碍物到开始制动 制动距离,车辆开始制动到车辆停止 保险距离,停止后,留安全距离5-10m 会车视距 双方离路面1.2m高驾驶员的视点 据经验,会车视距等于停车视距的2倍,30,1.3.2小城镇道路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沿着车行道中心线的竖向剖面 需考虑:规划要求;地形、地质情况;路面排水;工程管线埋设等 组成:竖向直线和曲线 (1)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的任务 合

12、理确定车行道中线或其他特征点连线在竖向上平顺起伏的线形 设计各路段的纵坡度及其坡段长度 确定路线和桥涵构筑物的标高 保证视距要求,确定竖曲线 计算施工高度,31,(2)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的要求 线形平顺,保证行车的安全、舒适、迅速 保证与相交的道路、广场、出入口等衔接平顺 两侧街坊及道路上地面水的水利排泄(纵坡度0.5;道路测石顶面低于两侧建筑物地坪标高;地下管线有最小覆土厚度) 考虑各控制点的要求(道路中线标高、河流最高水位、建筑物地坪标高等) 路基稳定,工程量小,32,(3)道路的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 最大纵坡:一般,平原6%;丘陵7%,特殊8%-9%;村镇3%(考虑非机动车) 最小纵坡:一

13、般,0.3%-0.5%,主要考虑雨水排泄(降雨量;路面类型;管径大小) (4)竖曲线(衔接相邻两条不同纵坡的直线坡段) 凸形竖曲线,33,一定车速下,保证足够的视距 应设置凸形竖曲线:村镇主干道 ,次干道 ,其他道路 凹形竖曲线 一定车速下,行驶平顺,乘客舒适 应设凹形竖曲线:村镇道路主、次干道 ,其他道路,34,1.4小城镇道路交叉口设计 1.4.1平面交叉口基本类型及其特点,35,1.4.2平面交叉口设计 (1)平面交叉口类型的选择 尽可能选用正交或接近90的十字形和T形交叉口 尽量使相邻交叉口之间的道路直通,36,(2)平面交叉口的改建 X形 十字形 Y形 T形 近距离的错位交叉,宜合二

14、为一 复杂交叉口改为环形交叉口 复杂交叉口封闭和改道,37,38,39,(3)交叉口的视距 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在交叉口所组成的三角形,视距三角形,40,(4)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一定条件下随行车速度而变化 主干道20-25m 一般道路10-15m 居住小区及街坊道路6-9m 非机动车道3m,41,1.5小城镇停车场规划 1.5.1路内停车与路外停车 路内:快捷、方便,交通隐患 路外(专用和公共):不方便,对交通影响不大 1.5.2小城镇静态交通技术指标 (1)停车场规划指标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人均0.8-1.0(机动车80%-90%) 单个停车带面积:路边,1

15、6-20;露天,25-30;室内,30-35;摩托车,2.5-2.7;自行车,1.5-1.8,42,(2)机动车停车场的布置 基本要求 按照规模、用地、性质进行总体布局 宜采用单向靠右行驶路线,最好与进出口行驶方向一致 尽量减少对干道交通的影响,应距离交叉口、桥隧坡道起止线50m以外,一般设置在次干道上 出入口要符合行车视距的要求,右转出入车道;少于50个停车位,可设一个出入口,宽度宜采用双车道;50个以上应设2个出入口,且间距大于20m 综合考虑路面材料、绿化、照明、排水等设计需要,43,车辆的停放方式,44,45,(3)非机动车停车场的布置 一般以中小型为主,分散就近布置 行走方向一致,线

16、路尽量不交叉 停车带间的走道宽度应为推车行走所需宽度的数倍 实行分区分块停放,便于识别和存取 出入口宽度一般至少2.5-3.5m 停车泊位数,46,自行车尺寸以28型为设计标准:1.93*0.60*2.25m 占地面积1.5-2.2/辆 停放方式:垂直式和斜放式 根据场地条件,采用单排布置或双排布置,47,2市政工程规划,2.1小城镇给水系统工程规划 2.1.1内容、范围 内容:预测用水量、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水厂位置及规模;布置输水和配水管网 范围:应与总体规划一致(水源地在规划区外,则水源及管道应纳入),48,2.1.2给水系统工程的组成 取水工程:选择水源及取水点,建造取水构筑物,将水提升至一级泵站 净水工程:建造水处理构筑物,进行处理 输配水工程:敷设输配水管网,建造泵站、水塔、水池等给水设施,输送到用户 以?为水源的,常省去水处理构筑物,改为氯消毒等简单处理 地下水,49,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