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版十项新技术[汇编]

瑶***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25MB
约160页
文档ID:146263941
2017版十项新技术[汇编]_第1页
1/160

word可编辑实用文档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10月前 言为促进建筑产业升级 ,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国内建筑行业百余位专家 ,对《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进行了全面修订本文件与2010年版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混凝土技术”和“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合并为“钢筋与混凝土技术”——新增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将“防水技术”扩充为“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升级更新绿色建筑、建筑防灾减灾、建筑节能、建筑信息化等相关内容——适用范围以建筑工程应用为主 ,每项技术具有一定适用性、成熟性与可推广性本文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本文件的技术主编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主要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总负责人:王清勤、赵基达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部分: 高文生、王曙光、王也宜、衡朝阳、李耀良、王理想、陈 辉、陈 驰、黄江川、王佳杰、吴 斌、邹 峰、卢秀丽、杨宇波钢筋与混凝土技术部分:赵基达、冯大斌、冷发光、刘子金、朱爱萍、王晓锋、王永海模板脚手架技术部分:高 峰、张良杰、杨少林、石亚明、杨棣柔、吴亚进、黎文方、黄玉林、杨 波、陈 伟、冼汉光、王祥军、杨秋利、陈铁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部分:王晓锋、蒋勤俭、田春雨、赵 勇、高志强、钱冠龙、樊 骅、李 浩、谷明旺、汪 力、姜 伟、赵广军、张渤钰、周丽娟钢结构技术部分:李景芳、戴立先、韦疆宇、曾志攀、郭满良、陈志华、李海旺、韩建聪、朱邵辉、余永明、赵宇新、余玉洁、李浓云、李锦丽机电安装工程技术部分:吴月华、徐义明、陈 静、任俊和、王升其、周卫新、王红静、冯 凯、严文荣、刘 杰、张 勤、芮立平、陈晓文、宋志红绿色施工技术部分:单彩杰、杨香福、杨升旗、王 涛、段 恺、石云兴、张燕刚、倪 坤、冯大阔、刘嘉茵、杨均英、司金龙、张静涛、陈 波、郝伶俐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部分:曲 慧、吴小翔、董 宏、李良伟、李光球、黄春生、刘文利、赵 力、李建军、王晓峰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部分:姚秋来、常 乐、聂 祺、唐曹明、李瑞峰、张荣强、韦永斌、赵 伟、曹 振、杨光值、潘鸿宝信息化技术部分:杨富春、王 静、谭丁文、王兴龙、刘 刚、曾立民、张义平、黄 炜、苑玉平、颜 炜、王剑涛、张臣友、高 峰、黄从治、肖新华、王 威、王文刚、王海涛顾 问(按姓氏笔划排列):毛志兵、叶浩文、冯 跃、李久林、杨健康、张希黔、张 琨、苗启松、胡德均、龚 剑秘书组:张靖岩、程 岩、康井红、赵 海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按章节排序): 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 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深圳现代营造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天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中建建筑科研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 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北京发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用友建筑云服务有限公司目 录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1.3 水泥土复合桩技术 21.4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31.5 真空预压法组合加固软基技术 31.6 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41.7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61.8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81.9 逆作法施工技术 91.10 超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101.11 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111.12 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121.13 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152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182.1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182.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192.3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12.4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 222.5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42.6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272.7 高强钢筋应用技术 282.8 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312.9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332.10 预应力技术 342.11 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技术 352.12 钢筋机械锚固技术 363 模板脚手架技术 383.1 销键型脚手架及支撑架 383.2 集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技术 393.3 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 413.4 液压爬升模板技术 423.5 整体爬升钢平台技术 443.6 组合铝合金模板施工技术 453.7 组合式带肋塑料模板技术 473.8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493.9 预制节段箱梁模板技术 513.10 管廊模板技术 523.11 3D打印装饰造型模板技术 54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564.1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564.2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 574.3 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 594.4 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技术 604.5 夹心保温墙板技术 614.6 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 624.7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 634.8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644.9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 664.10 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 675 钢结构技术 695.1 高性能钢材应用技术 695.2 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 695.3 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 715.4 钢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 725.5 钢结构高效焊接技术 745.6 钢结构滑移、顶(提)升施工技术 755.7 钢结构防腐防火技术 765.8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技术 775.9 索结构应用技术 795.10 钢结构住宅应用技术 80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836.1 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 836.2 导线连接器应用技术 846.3 可弯曲金属导管安装技术 866.4 工业化成品支吊架技术 876.5 机电管线及设备工厂化预制技术 896.6 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安装施工技术 906.7 内保温金属风管施工技术 916.8 金属风管预制安装施工技术 936.9 超高层垂直高压电缆敷设技术 966.10 机电消声减振综合施工技术 976.11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 987 绿色施工技术 1017.1 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 1017.2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027.3 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 1037.4 施工扬尘控制技术 1077.5 施工噪声控制技术 1077.6 绿色施工监测评价技术 1087.7 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 1097.8 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 1117.9 透水混凝土与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 1127.10 混凝土楼地面一次成型技术 1137.11 建筑物墙体免抹灰技术 1158 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 1178.1 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 1178.2 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 1198.3 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 1208.4 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 1218.5 种植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1228.6 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应用技术 1238.7 高性能外墙保温技术 1248.8 高效外墙自保温技术 1268.9 高性能门窗技术 1278.10 一体化遮阳窗 1299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1319.1 消能减震技术 1319.2 建筑隔震技术 1319.3 结构构件加固技术 1329.4 建筑移位技术 1339.5 结构无损性拆除技术 1349.6 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1359.7 大型复杂结构施工安全性监测技术 1369.8 爆破工程监测技术 1379.9 受周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监测技术 1379.10 隧道安全监测技术 13810 信息化技术 14010.1 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4010.2 基于大数据的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信息技术 14110.3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采购技术 14210.4 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多方协同管理技术 14410.5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 14510.6 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物资全过程监管技术 14510.7 基于物联网的劳务管理信息技术 14710.8 基于GIS和物联网的建筑垃圾监管技术 14810.9 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149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1.1 技术内容灌注桩后注浆是指在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 ,通过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处的注浆阀以压力注入水泥浆的一种施工工艺。

注浆目的一是通过桩底和桩侧后注浆加固桩底沉渣(虚土)和桩身泥皮 ,二是对桩底及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粗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非饱和松散土)注浆起到加固作用 ,从而增大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 ,提高单桩承载力 ,减少桩基沉降在优化注浆工艺参数的前提下 ,可使单桩竖向承载力提高40%以上 ,通常情况下粗粒土增幅高于细粒土、桩侧桩底复式注浆高于桩底注浆;桩基沉降减小30%左右;预埋于桩身的后注浆钢导管可以与桩身完整性超声检测管合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