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全文[学习]

上传人:瑶*** 文档编号:146262423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全文[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全文[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全文[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全文[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全文[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全文[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全文[学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实用文档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全文 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 。这标志着中国核电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以下为该规划全文 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5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O七年十月前 言核能已成为人类使用的重要能源 ,核电是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核电不造成对大气的污染排放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地球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的形势下 ,积极推进核电建设 ,是我国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 ,对于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 ,保护环境 ,实现电力工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

2、展 ,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核电发展专题规划是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规划在总结国内核电建设和世界核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了我国发展核电的意义和相关条件 ,提出了核电发展的指导思想、方法和目标。在核电自主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核电建设项目布局与进度安排、厂址资源开发与储备、核电安全运行与技术服务体系、配套核燃料循环及核能技术研发项目及落实规划所需要的保障政策与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各地区各部门应按照规划合理安排核电建设 ,促进核电工业有序健康地发展。一、核电发展的现状(一)核电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一座商业

3、核电站投产以来 ,核电发展已历经50年。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05年10月发表的数据 ,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有442台 ,其中:压水堆占60% ,沸水堆占21% ,重水堆占9% ,石墨堆等其它堆型占10%。这些核电机组已累计运行超过1万堆?年。全世界核电总装机容量为3.69亿千瓦 ,分布在31个国家和地区;核电年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7%。核电发电量超过20%的国家和地区共16个 ,其中包括美、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各国核电装机容量的多少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国经济、工业和科技的综合实力和水平。核电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 ,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二)我国核电

4、发展取得的成绩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为推进核能的和平利用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务院做出了发展核电的决定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 ,我国核电从无到有 ,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自1983年确定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以来 ,目前在压水堆核电站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能力 ,为实现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1、核电建设和运营取得良好业绩。自1991年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并网发电以来 ,我国有6座核电站共11台机组906.8万千瓦先后投入商业运行 ,8台机组790万千瓦在建(岭澳二期、秦山二期扩建、红沿河一期)。截至目前 ,我国核电站的安全、运行业

5、绩良好 ,运行水平不断提高 ,运行特征主要参数好于世界均值;核电机组放射性废物产生量逐年下降 ,放射性气体和液体废物排放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许可限值。秦山一期核电站已安全运行14年 ,最近一个燃料循环周期还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00天的新记录。大亚湾核电站近年的运行水平与核能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 ,运行业绩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我国投运和在建核电项目情况见表1。2、我国已具备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基础条件。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我国已具备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基础条件。在工程设计方面 ,我国已经具备了30、6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的能力;部分掌握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设计能力。在设备制造方面

6、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即具有了一定的研制能力。目前 ,可以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成套设备 ,按价格计算国产化率超过80%;基本具备成套生产6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机组的能力 ,经过努力 ,自主化份额可超过70%;基本具备国内加工、制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大部分核岛设备和常规岛主设备的条件。在核燃料循环方面 ,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供应保障体系 ,为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可以满足目前已投运核电站的燃料需求。在核能技术研发方面 ,实验快中子增殖堆和高温气冷实验堆等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可喜进展。在核安全法规及核应急体系建设方面 ,结合国内核电的实际情况 ,

7、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核安全法规体系;制订了核设施监管和放射性物质排放等管理条例 ,建立了中央、地方、企业的三级核电厂内、外应急体系。二、发展核电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一次能源的多元化 ,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 ,核能是一种安全、清洁、可靠的能源。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率较低 ,分布也不均匀 ,为保证我国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 ,核能将成为必不可少的替代能源。发展核电可改善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 ,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二)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 ,改善大气环境我国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 ,长期以来 ,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0%以上。大量发展燃煤电厂

8、给煤炭生产、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 ,大量燃煤发电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全国的大气状况不容乐观。2004年 ,燃煤发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约1200万吨 ,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3.2%。2005年 ,我国发电用煤已达10.75亿吨 ,如果保持现在的煤电比例 ,2010年、2020年电煤需求将分别突破17亿吨和20亿吨。电力工业减排污染物 ,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十分艰巨。核电是一种技术成熟的清洁能源。与火电相比 ,核电不排放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以核电替代部分煤电 ,不但可以减少煤炭的开采、运输和燃烧总量 ,而且是电力工业减排污染物的有效途径 ,

9、也是减缓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三)有利于提高装备制造业水平 ,促进科技进步核电工业属于高技术产业 ,其中核电设备设计与制造的技术含量高 ,质量要求严 ,产业关联度很高 ,涉及上下游几十个行业。加快核电自主化建设 ,有利于推广应用高新技术 ,促进技术创新 ,对提高我国制造业整体工艺、材料和加工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三、核电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方针贯彻“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电力发展基本方针 ,统一核电发展技术路线 ,注重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坚持以我为主 ,中外合作 ,以市场换技术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国内统一组织消化吸收 ,并再创新 ,实现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工程设

10、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自主化。形成批量化建设中国品牌先进核电站的综合能力 ,提高核电所占比重 ,实现核电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迎头赶上世界核电先进水平。在核电发展战略方面 ,坚持发展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 ,目前按照热中子反应堆快中子反应堆受控核聚变堆“三步走”的步骤开展工作。积极跟踪世界核电技术发展趋势 ,自主研究开发高温气冷堆、固有安全压水堆和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技术 ,根据各项技术研发的进展情况 ,及时启动试验或示范工程建设。与此同时 ,自主开发与国际合作相结合 ,积极探索聚变反应堆技术。坚持安全第一的核电发展原则 ,在核电建设、运营、核电设备制造准入 ,堆型、厂址选择

11、,管理模式等工作中 ,贯彻核安全一票否决制。(二)发展目标根据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优化电源结构的需要 ,统筹考虑我国技术力量、建设周期、设备制造与自主化、核燃料供应等条件 ,到2020年 ,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2800亿千瓦时。在目前在建和运行核电容量1696.8万千瓦的基础上 ,新投产核电装机容量约2300万千瓦。同时 ,考虑核电的后续发展 ,2020年末在建核电容量应保持1800万千瓦左右。核电建设项目进度设想见表2。在核电自主化方面 ,实现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 ,全面建立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建设和

12、运营管理模式 ,形成比较完整的自主化核电工业体系。在运行业绩及核安全方面 ,确保已投运核电站安全可靠运行 ,主要运行指标达到世界核电运行组织(WANO)先进水平。2020年以前新开工核电站的主要设计指标接近或达到美国核电用户要求文件(URD)或欧洲核电用户要求文件(EUR)的同等要求。在工程建设方面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 ,全面实施招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在经济性方面 ,在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 ,降低运行成本 ,实现核电上网电价与同地区的脱硫燃煤电厂相比具有竞争力。在核电法规和技术标准方面 ,在核安全、核设施管理、核应急、放射性废物管理 ,以及工程设

13、计、制造、建设、运营等方面 ,建立起完整的符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核电法规和标准体系。四、规划的重点内容与实施(一)核电发展技术路线通过国际招标选择合作伙伴 ,引进新一代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工程的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 ,国内统一组织消化吸收 ,并再创新 ,实现自主化 ,迎头赶上世界压水堆核电站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通过两个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的建设 ,全面掌握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 ,培育国产化能力 ,力争尽快形成较大规模批量化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与此同时 ,为使核电建设不停步 ,在三代核电技术完全消化吸收掌握之前 ,以现有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为基础 ,通过设计改进和研发 ,仍将自主建设适当规

14、模的压水堆核电站。(二)核电设计自主化“十五”末及“十一五”初期 ,充分利用秦山二期和岭澳一期已有技术 ,并加以改进 ,建设秦山二期扩建和岭澳二期等核电工程 ,使国内企业具备自主设计第二代改进型60万千瓦和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能力。“十一五”期间 ,通过对外合作 ,引进新一代先进核电技术 ,建设浙江三门一期和山东海阳一期核电工程 ,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 ,进一步优化改进 ,提高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工程设计工作可以先从中外联合设计起步 ,逐步过渡到由国内企业自主完成设计 ,形成中国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品牌和批量化建设的设计能力。为尽快提高核电比重 ,广东台山采取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建设三代核电机组。

15、采用消化吸收的二代改进型技术 ,开工建设辽宁红沿河等核电站。(三)核电设备制造自主化核电主设备制造以国内三大设备制造厂家为骨干 ,同时发挥其它相关企业的专业优势 ,逐步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共同建立起较完整的核电设备制造体系。“十一五”期间要形成不低于每年200万千瓦的核电成套设备生产能力 ,2010年以后形成每年40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有关核电关键设备生产的技术引进工作要按照国家总体部署 ,结合自主化依托项目的建设 ,统一组织对外招标 ,协调好国内各方力量 ,采取有效措施 ,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对于我国目前尚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 ,要按照以我为主、引进技术、实现国产化的原则开展工作。对于已引进的技术 ,加快消化吸收进程 ,尽快转化为设备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在设备采购方式上 ,对于国内已经基本掌握制造技术的设备 ,原则上均在国内厂家中招标采购。对于少数没有掌握制造技术 ,且国际市场供应充足、稳定的非关键设备 ,经论证确定后 ,可对外招标采购。对于一些关键设备 ,要通过“市场换技术”方式 ,或者对外引进技术 ,或者与国外制造商成立合资、合作企业提供设备。在国家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 ,国内制造企业协调一致 ,分工合作 ,引入竞争 ,提高效率 ,要以秦山二期扩建和岭澳二期、辽宁红沿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